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機構數據:買房壓力持續下降,二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降超1成,歡迎閱讀。
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最新公布的 100 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數據,2024 年全國 100 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分布繼續 " 下沉 ",已有 7 成以上城市低于 10,只有 5 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維持在 20 以上的高位水平。
這 5 個城市分别為:一線城市中的深圳、北京、上海,以及三亞、廈門。
這 100 個城市的 2024 年房價收入比平均同比下降了 9.7%,降至 10.3。其中二線城市降幅最大,為 10.8%。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也在加速下降。
房價收入比指城市居民每戶住房總價與家庭年總收入的比值,一般用來衡量買房的難易程度。
一般認為,我國在 7 倍左右可認為合理區間。
圖源: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分析認為,雖然表面上看買房壓力持續下降,但近兩年房價收入比下降的原因已與 2022 年以前截然不同,近兩年的下降原因則是房價持續下跌而非居民收入的顯著提高,而 2022 年以前房價收入比下降系居民收入增速遠遠大于房價上漲速度。目前購房壓力雖緩解但仍存在。
分區網域來看,海峽經濟圈和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位居前三,2024 年房價收入比分别為 15.6、14.1、11,這些經濟圈是我國經濟發展較為活躍的區網域,集中了大量的高端產業和優質資源。
例如,長三角經濟圈涵蓋了上海、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珠三角經濟圈則有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而海峽經濟圈以廈門、福州等重點二線城市為代表,相對旺盛的購房需求推高了這些城市的房價水平,同時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無法快速彌補差距,以致購房壓力較大。東北、西南、西北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在 7 — 8 之間,居民購房壓力相較小于其他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