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122億港元!62歲張文中收獲第二個IPO,歡迎閱讀。
來源:獵雲精選,文 / 王非
時隔 21 年," 超市教父 " 張文中收獲第二個 IPO。
12 月 6 日,四闖港交所的多點數智有限公司(簡稱:多點 DMALL,下稱:多點)正式挂牌港交所主機板。
此次 IPO,多點發行價為 30.21 港元,募資總額 7.79 億港元。其中,DFI Development 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 3906 萬美元,占此次發行規模的 39%,占公司總股本的 1.14%。
開盤後,多點跌 28% 報 21.7 港元 / 股。截至收盤,多點跌 54.32%,報 13.8 港元 / 股,總市值約 122.36 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 年 · 胡潤百富榜》顯示,張文中以 185 億元财富位列第 265 位。如今,随着多點順利上市,他将正式收獲近 70 億港元賬面财富(按收盤市值計算)。
此外,站在多點背後的第一大外部股東 IDG 資本,賬面價值達 7.64 億港元,騰訊則為 3.88 億港元。
帶外甥 " 二次創業 ",獲騰訊 IDG 聯想等支持
生長在青島,于北京起家的張文中,為了落地展示自己基于 POS 機的零售管理系統,1994 年他開了北京第一家規範的現代化超市物美。成立第一年,物美便實現了 1 個多億的銷售額。2003 年,物美旗下物美商業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首家赴香港上市的内地民營零售企業。
上市之後的三年裡,物美通過收購、重組以及托管的方式将美廉美、新華百貨、浙江 供銷、天津大榮、京北大世界等招致麾下。這些資本操作,幫助張文中鞏固了在北方優勢地位,并向華東、西北等區網域擴張。
正值物美如日中天時,張文中卻迎來了人生的轉捩點,因涉嫌詐騙、部門行賄和挪用資金 " 三宗罪 ",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2013 年出獄,2018 年被平反無罪)。物美的發展也因靈魂人物暫退而迎來谷底期,2015 年 10 月,物美商業正式私有化退市。
不甘心的張文中,早在 2015 年 2 月便 " 二次創業 " 成立了多點,致力于為本地零售業的零售商提供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
彼時,張文中的外甥張峰,剛剛于半年前取得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順理成章作為多點聯合創始人,與舅舅一起創業。
正是在外甥的 " 輔助 " 下,重回商場的張文中,帶領物美走出了一條 "V" 形發展之路。
2018 年,物美斥資 4.4 億美元獲得樂天瑪特華北區 21 家門店,并相繼将老對手世紀華聯大賣場、鄰家便利店以及華潤萬家在北京的大賣場門店收入囊中;2019 年,物美不僅斥資 19 億歐元收購麥德龍中國 80% 股份,還增資 40 億元參與了重慶商社的混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物美的不斷壯大,張文中的大手筆收購也能持續為多點輸血,擴寬後者的商業化空間。
招股書顯示,2021-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多點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益占比分别為 79.4%、83.3%、87.2%、89.6%。憑借在業務上的 " 互惠互利及互相依賴 ",以及 " 基因血脈 " 上的深層次關聯,物美集團和 " 物美系 " 的麥德龍供應鏈集團、銀川新華集團、重慶百貨集團,自然而然貢獻了較多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 2024 年 3 月 9 日,重慶百貨集團不再為多點的關聯實體。由此,物美和 " 物美系 " 作為多點的最大客戶,報告期内貢獻的收益占比高達 60.0%、64.0%、71.9%、75.3%。多點方面坦言,預計物美将繼續占公司收益的絕大部分。
憑借張文中的影響力,以及自身的不俗表現,多點吸引了 IDG 資本、興業銀行、騰訊、金蝶、聯想、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機構的三輪投資。
IPO 後,控股股東張文中通過數家實體合計持有多點約 56.67% 股份,其兄弟張斌持股 1.52%。此外,IDG 資本持股 6.24%,興業銀行持股 3.22%,騰訊持股 3.17%。
三年半營收 47 億,累虧超 35 億
招股書顯示,多點主要提供零售核心服務雲、電子商務服務雲,在其他業務分部下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線下營銷服務、線下營銷產品即提供折扣及優惠券。其中,該公司的零售核心服務雲(包括專有的 Dmall OS 系統及 AIoT 解決方案)整合了各種功能 ,幫助零售商數字化及優化運營 。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 2023 年收益計算,多點是中國最大的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市場份額為 6.5%,以及亞洲第三大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市場份額為 4.2%。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1 年起,多點海外業務貢獻的收入逐年攀升,從當年的 2025.6 萬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1.23 億元,而截至 2024 年上半年的收入已達 7504.1 萬元。這一增長趨勢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亦逐年提升,由 2021 年的 2.4% 增長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8%。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多點已将業務擴展至亞洲其他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香港、東南亞的柬埔寨與新加坡,以及歐洲的波蘭等地。
具體而言,在 Dmall OS 系統下 ,多點提供各種服務模組 ,幫助零售商将其運營的所有關鍵部分數字化 ,從采購、供應鏈及倉庫管理,到產品陳列及店鋪運營。
此外 ,多點提供将 AI 技術與物聯網基礎設施結合的 AIoT 解決方案,為零售商解決實際、即時的應用場景,從而提升店内管理效率及為消費者提升個人化購物體驗。
在專有的 Dmall OS 系統與 AIoT 解決方案的配合下,多點能夠協助零售商提高生產力、增加收益及降低成本,該部分客戶數目自 2021 年的 231 家增加至 2023 年的 527 家,2024 年上半年則為 430 家。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多點的零售核心服務雲解決方案的收益分别約為 4.39 億、8.81 億、12.99 億、9.33 億元,占同年 / 期收益的 51.7%、66.3%、81.9%、99.4%。
此外,多點的電子商務服務雲分部項下主要提供 O2O 平台服務及物流服務。報告期内,該部分的收益分别約為 4.09 億、4.48 億、3.00 億、427.9 萬元,占同年 / 期收益的 48.3%、33.7%、18.9%、0.5%。
報告期内,多點的持續經營業務收益分别約為 8.48 億、13.28 億、15.85 億、9.39 億元;毛利分别約為 1.73 億、5.05 億、5.55 億、3.59 億元,毛利率分别為 20.4%、38.0%、35.0%、38.3%;年 / 期内虧損分别約為 18.25 億、8.41 億、6.55 億、2.49 億元。
報告期内,多點年 / 期内持續經營業務虧損分别約為 18.08 億、9.00 億、7.49 億、4.82 億元;年 / 期内持續經營業務經調整虧損(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别約為 9.42 億、3.56 億、2.33 億、5638.6 萬元;持續經營業務經調整淨虧損率(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計量)則分别為 111.0%、26.8%、14.7%、6.0%。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多點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4.7 億元。
手握三家上市公司,還有一家排隊中
事實上,多點不僅僅是張文中繼物美商業後,收獲的第二個 IPO,也是當前他手握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另外兩家上市公司,正是前文提到的新華百貨和重慶百貨,目前市值分别為 27.19 億、131.90 億元。此外,張文中掌控的麥德龍供應鏈,已于今年 6 月再次向 IPO 發起衝擊。
先說新華百貨。2006 年,彼時已是北京最大連鎖超市的物美商業,在上市的第三年取代寧夏國資,成為 1997 年上市的新華百貨的控股股東。
此後五年,新華百貨并未受張文中身陷囹圄的影響,一直保持着兩位數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在 2011 年實現 2.52 億元淨利潤,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個高峰。後續,新華百貨風光不再,多數時間淨利潤都是同比負增長。
最新财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華百貨營收為 47.60 億元同比上漲 2.34%;歸母淨利潤為 1.09 億元,同比下降 21.17%。此次伴随多點順利上市,外界也有猜想,張文中是否會回頭将新華百貨 " 重整旗鼓 "。
與扎根西北的新華百貨類似,1996 年上市的重慶百貨地處西南,同樣是張文中帶領物美擴大體量、輻射新區網域 " 開疆拓土 " 的重要布局。
早在 2016 年 10 月,物美就和步步高作為參與者之一,有意參與重慶百貨的混改,經過幾番波折,最終在 2019 年成功入股。伴随 2023 年 5 月完成重組,物美集團成為了重慶百貨最大民營資本。
最新财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百貨實現營業收入 147.77 億元,同比下降 12%;實現淨利潤 11.43 億元,同比下降 19.24%。與新華百貨類似,多點上市後,擁有更多精力的張文中,能否帶領重慶百貨再上一個台階,同樣令外界期待。
不同于重慶百貨和新華百貨都是本土企業,麥德龍中國源自 1964 年在德國創立,并在 1995 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麥德龍。
經過十幾年發展,麥德龍中國終究 " 水土不服 ",最終走上了 " 賣身 " 之路,張文中和物美正是其 " 白衣騎士 "。
在張文中 2021 年的計劃中,麥德龍中國要和物美超市打包成物美科技赴港上市,但因聆訊未通過而未能成功,此後,物美集團便暫時擱置了 IPO 計劃。
此後,并未放棄的張文中開始了業務重組:2023 年起,物美科技将零售業務等轉給物美集團,同時從物美集團獲得供應鏈業務,轉型為供應鏈服務公司。2024 年 6 月,公司更名為 " 麥德龍供應鏈 ",專注經營食品快消供應鏈服務,并二度遞表港交所。
後續,伴随麥德龍供應鏈完成 IPO,多點前五大客戶中,将有三家均由張文中掌控的上市公司。如果多點晚于麥德龍供應鏈上市," 三家上市公司供出一個 IPO",想來也不失為一個商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