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人世間》:周父臨終前和兒女們的對話,藏着周母随夫去世的真相,歡迎閱讀。
周志剛最後一晚
李素華,這樣一個平凡的東北女人,她的一輩子就和光字片的那兩間小房緊緊相連着,同時也和周志剛的命運牢牢捆綁在一起。
在她的一生中,她高談闊論,不曾驚天動地,卻在生命的最後,用一個決絕的背影,留下無盡的唏噓。
《人世間》中,最令人揪心、也是最催淚的一幕,應該就是周父周母離世的時候了吧。
周父周母離世
李素華在周志剛離世後也一起跟着去了,就好像他們永遠都要在一起一樣。
而她這平凡又悄無聲息的告别,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看得人鼻頭一酸。
然而,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們還一起躺在床上 " 談天說地 ",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沒想到,卻突然間就天人兩隔了。
其實李素華去世的真相,就藏在周志剛臨終前和孩子們的對話中 ......
周志剛的最後一晚
父母愛情
周志剛是李素華的丈夫,也是她一生仰望的 " 大山 ",他撐起了這個家,也撐起了李素華的精神世界。
作為家裡的頂梁柱,周志剛在外努力工作,工資一分不少地寄回家,保障了李素華和孩子們的生活。
在生活中,他雖然性格強勢,在家說一不二,但在那個年代,卻也是一個體貼妻子的丈夫。
他不嫌棄李素華沒有文化,尊重她的付出,也從來沒有對她說過一句重話,始終都在為家人遮風擋雨,讓李素華得以安心地相夫教子,過着雖然清貧卻穩定的生活。
周志剛李素華
在子女教育方面,周志剛也有着鮮明的時代烙印,他重視教育,望子成龍,對周秉義和周蓉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考上大學,為家族争光。
而對于小兒子周秉昆,他雖然嘴上嫌棄,但也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只是認為,秉昆資質平庸,注定成不了 " 人上人 ",與其好高骛遠,不如腳踏實地,過好小日子。
事實上,周志剛的這種教育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三個孩子的人生軌迹,周秉義和周蓉努力學習,最終都考上了北大,實現了父親的期望。
周秉昆則在父親的 " 打擊 " 下,變得自卑敏感,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然而,周志剛對李素華的愛,卻并不是只停留在物質層面。
周志剛李素華
當初李素華因腦血栓昏迷多年後,突然醒來的時候,她記憶一片空白,很多人都被她給忘記了。
可唯獨就在看到周志剛的那一刻,她幾次對比了照片上的樣子,在周志剛喊出 " 素華 " 之後,李素華緊接着一句 " 他爸 ",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李素華
這就足以證明,周志剛早已深深地刻在她的心裡,成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臨終之際,周志剛展現出了一個父親的責任與智慧,他分别對三個孩子進行了囑托,為他們解開心結,指引方向。
他對周秉義說,要理解冬梅家人的處境,處理好兩家的關系,他鼓勵周秉義努力工作,為百姓做實事。
他還對周蓉說,要理解家人,珍惜親情。
不過他對周秉昆的囑托最少,因為他知道,秉昆是最讓他放心的孩子。
周秉昆
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就能看出是飽含着一位父親對子女的深沉的愛,也體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和通透。
周志剛的離去,對李素華來說,無疑是天塌地陷,她失去了精神支柱,更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世界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所有人都沒想到,李素華會跟着周志剛一起離去,或許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吧。
李素華的離世
李素華的一生,都在為家庭默默付出,她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相夫教子,任勞任怨。
年輕時,她操持家務,照顧三個孩子,把青春奉獻給了家庭。
李素華
而在子女教育上,李素華和周志剛的理念有所不同,周志剛更看重子女的成就,而李素華則更注重子女的平安和幸福。
這期間,她對三個孩子都傾注了全部的愛,但對周秉昆,她更多了一份心疼。
因為周秉昆從小就不被父親重視,在家裡總是抬不起頭,這些李素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她知道秉昆的自卑,也理解他的渴望,所以她總是鼓勵秉昆,肯定他的付出,讓他感受到母愛的溫暖。
還有在周蓉離家出走時,周志剛氣憤不已,不願與她聯系,而李素華,雖然也擔心女兒,卻不敢違背丈夫的意願。
周志剛李素華
在那之後,她就把對女兒的思念深埋心底,默默承受着煎熬,這就體現了她在家庭中的弱勢地位,也展現了她作為母親的隐忍與無奈。
在周志剛去世後,李素華的精神世界徹底崩塌,她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生活的動力。
雖然她還有三個孩子,但他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責任。
在孩子中,周秉義身為省長女婿,事務繁忙,難以抽出時間照顧她,而周蓉性格嬌弱,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更不可能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任。
這麼些年來,只有周秉昆,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周秉昆
李素華心疼這個老實巴交的兒子,她理解他的自卑和渴望被認可的心情,她總是默默地支持他,鼓勵他,給予他更多的關愛。
在她心裡,秉昆和哥哥姐姐一樣優秀,一樣值得被愛。
在李素華生病後,是秉昆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這份陪伴和照顧,讓李素華感受到了深深的溫暖和慰藉。
所以在她心裡,秉昆不僅是兒子,更是她精神上的依靠。
周秉昆
李素華也深知,秉昆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責任,鄭娟作為兒媳,已經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她不忍心再讓鄭娟承擔照顧自己的重擔,她也不希望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拖累他們的生活。
所以就在周志剛去世後的第二天晚上,李素華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選擇追随周志剛而去,與其說是殉情,不如說是解脫。
她用這種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成全了子女的未來。
而李素華離世的隐情,也都藏在了前一晚周志剛和孩子們的對話中。
最後的對話
人生的盡頭,往往是回顧和總結的時刻,周志剛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意識清醒,他把對子女的愛和期盼,都傾注在了最後的對話中。
他不再苛責周蓉的年少輕狂,而是肯定了她在學術上的成就,鼓勵她繼續努力。
他對秉義的仕途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為人民服務,做出一番事業。
而對秉昆,這個一直被他忽視的兒子,也表達了認可和贊賞,肯定了他在家庭中的付出。
周志剛的臨終遺言,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語,卻充滿了對子女的關愛和期盼,他希望孩子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能夠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這一刻,他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和遺憾,坦然地面對死亡。
周志剛
他的一生,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他對家庭的責任,對子女的愛,卻足以讓他的人生充滿意義。
其實李素華的 " 殉情 ",并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在愛情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母性的偉大與現實的無奈。
周志剛在世時,李素華的生活雖然平淡,卻也安穩,周志剛是她的依靠,也是她精神的支柱。
其實在李素華的心裡,周志剛是她一生的摯愛,也是她精神的支柱,他的離去,讓她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然而,她更是一個母親,她深愛着自己的孩子,不願成為他們的負擔。
李素華
李素華臨終前對周蓉說的那句話," 你爸臉上多舒展,有你們那麼好的孩子,他放心,我也放心 "。
而這句話并不只是安慰女兒,更是她内心真實想法的流露,她對子女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相信他們能夠照顧好自己。
這下子,她可以放心地離開了。
事實上,周志剛和李素華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無數普通家庭的縮影,他們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也承受了生活的艱辛。
周志剛
他們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細水長流的陪伴,他們的親情,沒有驚天動地,只有默默無聞的付出。
李素華的一生,都在圍繞着家庭和子女旋轉,她沒有顯赫的成就,也沒有精彩的人生經歷。
但她卻用自己的方式,诠釋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她是一個平凡的妻子,一個偉大的母親。
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李素華和周志剛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家,他們含辛茹苦地養育了三個孩子,把他們培養成才。
他們雖然沒有給孩子留下豐厚的物質遺產,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