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沒有團課、不跑私教,為何這家健身房能拓店上百家?,歡迎閱讀。
作者:王利
編輯:王小坤
自加州健身将 " 預付制 " 帶入中國的那時起," 辦卡跑路 " 的陰雲便徘徊在健身行業上空,揮之難去。
它容易賺錢,但對一門監管相對缺失、發展程度較低,且需要精耕細作的消費型產業來說,這意味着走鋼絲。當内部管理出現問題,或是市場環境劇烈變化,企業不可避免要面臨經營問題。
" 辦卡跑路 " 不僅關乎預付制自身,更反映出行業的一個長久難題——不靠優惠、銷售技巧,如何才能把 " 反人性 " 的健身,做成一門良性發展的生意。
乘着移動互聯網的東風,事情起了變化。借助科技,以樂刻、超級猩猩為代表的新型健身房,在性價比、課程與體驗等方面做着不同探索,試圖給行業帶來改變,賺 " 用戶來 " 的錢," 月付 / 次卡 " 也随之冒頭。
這一時期,一家名為 24/7 FITNESS(以下稱 "24/7 健身 ")的連鎖健身房,抱着類似理念及付費模式,在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出現。與内地同行不同的是,24/7 健身 " 輕内容、重設施 " ——沒有團課,甚至會處罰推銷的私教,他們将注意力放在打造運營系統,配置高端器械,維護場地清潔衛生,空氣味道亦囊括其中。
" 讓客人自在舒服地做運動,然後慢慢得到回報,而非短期,是我們認為比較健康、長遠的模式。"24/7 健身董事兼 CEO 黃靜怡談到。
黃靜怡站在 24/7 FITNESS 店門口
2018 到 2024 的 6 年間,24/7 健身在香港開了 100 多家店。即便經歷疫情,也沒因财務壓力閉店。據黃靜怡透露,當下 " 香港的每一家店都在盈利 "。策略得到驗證後,黃靜怡又把目光放到了香港以外的市場——中國澳門、中國台灣、新加坡……内地是當中最主要的一塊。
不靠銷售和預付費的健身連鎖機構,如何持續盈利?能帶着這個問題,9 月中旬,36 氪與黃靜怡聊了聊。
健身房,不 " 硬銷 "
除了打小耳濡目染對運動形成的熱愛,另一個讓黃靜怡決定創業的原因,是當時香港健身行業充斥的" 硬銷(hard sell)" 現象——通過各種不良手段銷售會員卡。
香港健身行業發轫于上世紀 80、90 年代,健身文化自歐美傳入後,名為 " 大場 " 的大型連鎖健身中心湧現尖沙咀、中環等商區,舒适堡、加州健身是代表企業。
據港媒報道,在初期,健身房屬于新鮮事物,加上 " 瘦即是美 " 的文化一時盛行,健身房獲客并不困難,但随着同行增多,競争逐漸激烈,行業陷入價格内卷,健身教練的生存法則,從深耕服務,轉為奔命逼單," 硬銷 " 成為行業的代名詞。
在黃靜怡創業前夕,用戶對健身房投訴成風。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資料,2017 年到 2018 年,投訴數字由 221 起增至 415 起;同年,香港海關不良營商手法調查課接到健身行業舉報 599 起。最為誇張的一起案例,是 2015 年一名智障男子疑被健身中心誘騙籤約 25 萬港币,并被帶往财務公司借貸,累計債息近 100 萬港币。
香港議員鄧家彪幫助受害者推進智障男子受騙案,林宇翔攝
盡管香港方面在 2012 年後,将 " 餌誘式銷售 "、" 誤導性遺漏 " 和 " 疲勞式轟炸 " 等不良營銷手法列入《商品說明(修訂)條例》,也有健身教練因誘導客戶籤卡 140 萬港币被判刑 40 個月,但仍未杜絕這種消費陷阱。
" 我認識很多健身行業從業者,他們都很專業,而且也不想去這樣(硬銷)營運自己的工作。" 黃靜怡補充說," 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制度,所以我就在想,如果給大眾一個比較舒服的付費方法,這個行業是不是就可以改善。"
帶着這個念頭,IT 行業出身的黃靜怡與朋友一同入局。以付費模式為起點,他們為用戶體驗制訂了一整套策略。
首先是籤訂協定後 520 港币 / 月的扣款方式,與 24 小時開放的營業時間,方便消費者随時光臨。400~1000 平方米的場地内,基本全部采用精英運動員訓練級别的美國品牌 Life Fitness(Hammer strength 系列)器材,含蓋有氧、力量訓練等,場館還有獲有 Hammer Strength Training Center 認證。
此外,場地内的清潔同樣重要,衛生間、淋浴間皆有專門維護;也設有醫療級消毒系統,定期抽檢含菌量來确保器材潔淨;空氣則是新風系統搭配史偉莎噴香機來增加 " 宜吸度 ";熱成像系統時刻監測消費者的身體狀态,以确保安全。
24/7 健身場館内部圖
這套聽起來難度不大的策略,支撐了 24/7 健身生存了 6 年。" 我覺得健身房就是做細節,讓顧客能夠感受到溫度。" 黃靜怡認為,一家健身房品牌的打造,便是由無數小事堆疊而成。
在此基礎上,不算店長,每間店配有 2~3 名身形姣好的教練駐場提供服務。他們或是示範帶頭,活躍鍛煉氣氛,或是為用戶提供些動作指導。不需要推銷私教,除非客戶主動提出需求。
這種做法也與黃靜怡的觀念分不開關系,她覺得 " 教練對健身房的運營最有價值 "。能夠最大限度保留教練熱情的辦法,不是許諾賺大錢,而是沒有 " 跑數 " 壓力。如是,健身教練也才會自願付出更多,感染更多人。
獅子山下,24/7 健身正在寫一個樸素卻不常見的故事。
健身行業,先苦後甜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健身故事 " 寫起來并不容易,背後是大筆的投入。
你經常能在媒體、行業報告裡看到類似 " 健身房屬于重資產 " 的表述。其潛台詞是商家前期得付出高昂成本,包括不限于房租、器材、人工等,所以才需要預付費制緩解燃眉之急。這種不成文的行規,也變形為一種叙事——健身房經營有風險,為了經營,商家需要找人分擔,而非獨立承擔。
在黃靜怡看來,這似乎有些問題,不應該借力他人,而是要 " ‘先苦後甜’,先付出,挺過去後,慢慢收到回報。"
據介紹,24/7 健身的每間分店,前期平均都要投資 400~500 萬港币," 一開始投入這些資金有點辛苦,卻是必要的付出。"
同樣能體現這點的,還有疫情時期的會員處理。三年間,24/7 健身累計停業約 14 個月,縱使港府有所補貼,但遠無法補漏虧損。為了維護顧客關系,在讓客戶分擔和獨自承擔之間,黃靜怡團隊選擇了後者。停業期間,24/7 健身暫停收取會費,亦無延長合同。
令黃靜怡意外的是,得知這種情況後,一批顧客曾找到她說 " 你們應該要先收錢,支撐下去,我們希望你不要倒 "。
健身房有關人情,但更重要的是生意。已知香港租金、人力成本高昂、器材開銷巨大,在會費并不算高,前期獨自付出的情況下,如果再不期待沒有的牌,單靠手中的牌,該如何破局?
" 奧卡姆剃刀 " 或許是最接近 24/7 健身方法論的概念——将數學模型、調研、經驗和反饋相結合,盡可能只保留固定開銷,統一運營品質。
24/7 上海首店正在籌劃中
" 想要讓會員更輕松地使用場館,首先我們必須盈利,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着眼點更多是放在如何控制自身成本。"
比如店鋪裝修期間,只通過網絡營銷尋找客源;合作夥伴傾向尋找健身教練,他們大多願意長期待在店内,可以處理日常接待等工作,再設有一名保潔,最少兩人便可經營;疫情時期,在老派健身房雇人量體溫時,24/7 健身則用機器将此動作自動化。
雖然創業之初,黃靜怡就想要打造連鎖健身品牌,但在開店這件事上,她非常謹慎。
像是一開始預設不同經營困境,做出平衡各方的方案;又或者不定量化指标,随時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她形容開店後每籤一名顧客,就像攢 " 積分 ",當 " 積分 " 攢到一定數值,抵消成本後,再考慮開下一家分店;店鋪選址調研時,以 3 年以上為尺評估租期,并特别注重當地經商環境。
團隊管理層面,24/7 健身則是 " 自下而上收集信息,自上而下制定方法 " ——在依賴熟稔區網域情況的當地合作夥伴之外,24/7 健身也會定期收集顧客反饋,除非聽到大量聲音,否則非必要不開店;每個月或者每半年,黃靜怡還會專門召開檢讨會,大家把遇到的困難提出來,共同讨論,再按多數意見實踐改進。
" 我們對合作夥伴都會做好管理培訓。" 黃靜怡接着說," 一般來講,我們已經把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已經定好,例如客訴處理,但總有些小細節例外,這時候我們再聽取意見,一起改良規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 24/7 健身純加盟商的比例不超過 20%,更多還是投資入股,與她關系良好的朋友。
據黃靜怡透露,由于每間店鋪狀況不同,24/7 健身并無統一的回本周期,通常為 9~12 個月。截至目前,24/7 健身的香港每間分店有 1,000~4,000 名會員,12 個月的會籍,每月月費 520 港币,僅單月會籍則為 1,020 港币。假設每位會員每月按 520 港币消費,會員數以 10 萬計,那麼每月至少產生 5200 萬港币的現金流。
打破舊有行規的 24/7 健身,在讓健身更加舒心,給了自身财務安全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新的叙事,比起跑馬圈地,快速搶占市場份額,慢慢來或許會比較好。
專注進階健身人士
事實上,健身行業長久以來的預付費問題,跟客群屬性有着莫大關系——小白用戶。
原因也不難理解,當健身成為流行文化、階層象征、乃至舉國戰略時,人們很難不被形塑。運動或者說體育,也大有從可有可無的 " 副課 ",轉為升學必考的 " 主課 " 架勢。拿行業成熟水平地區的情況,套到中國這個小白用戶遍地的市場,随之而來的便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 " 錢 " 景和一群躍躍欲試的產業力量。
只不過,想象中的錢不容易賺到。即使體量龐大,然而小白用戶并不是穩定客群,人性、消費環境、其他娛樂方式……太多看不見的因素影響着健身消費。
因此,黃靜怡将重點放在有一定基礎、經常健身的人群,兼容小白用戶,哪怕市場數字沒那麼性感。
香港體操運動員石偉雄在 24/7 健身接受采訪
她發現 " 專門化 " 是世界健身的趨勢,對于這批人來說,他們不甘于簡單、重復性的動作," 如果器材足夠優質,能滿足更專業的動作,他們一定願意來消費。" 黃靜怡回答說。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 24/7 健身 " 禁止硬銷私教 " 的做法。黃靜怡繼續說:" 起初,教練(應聘時)會有些猶豫,後來他們發現我們這裡更好做,除了品牌效應,這些有健身經驗的用戶,也會主動提要求,希望短期内達到鍛煉效果,教練不用很辛苦地宣傳推銷。"
自疫情至今,在舒适堡結業,PURE 被爆欠租的行情中,24/7 健身逆勢擴張,在香港開店之餘,亦進軍大灣區。2021 年,24/7 健身在珠海開設了首家内地分店,并逐漸登陸深圳、廣州、廈門和成都,上海首店也在籌劃當中。
他們期望把 " 香港經驗 " 復制到内地,同時也深知其中難度不小——畢竟香港人文地理環境特殊,世界金融中心、國際化都市、地處亞熱帶、快節奏生活、消費之都、高樓密布……内地少有城市與之相仿。
拿定價來說,24/7 健身内地店的價格以香港價格為基準,目前是 458 元 / 月(約 500 港币),黃靜怡坦言,這個數字并不親民,内地有很多比 24/7 健身性價比更高的健身房。不過,她認為 24/7 健身所處的生态位,在内地市場競争壓力并不大,458 元的價格也在可負擔的範圍内。
" 内地一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一線區網域,跟我們在香港的用戶很像,他們對健身有追求,甚至達到了比賽級别,也會具備相應的消費能力。" 因而,24/7 健身在内地主攻中高端市場,提供專業的健身器械,專注一線地網域。
現階段内,在黃靜怡眼中,尋找投契夥伴是與品牌建設同等重要的事情。她總結說:" 對于健身業,人的因素很重要,就算外界條件萬事俱備,想要确保品質如一,我們要靠理念相投的當地人,所以我們需要把理念推廣出去,這很困難,因為參與人數越多,品質越難以操控,另外文化差異也要克服。"
從 2018 到 2024,帶有 " 香港基因 " 的 24/7 健身,用不算特别的模式持續寫着 " 健身故事 ",故事的結局如何,暫未可知,但如今,他們想要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内地消費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