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河南張氏雙雄敲鍾了:一年賣74億杯飲料,淨賺32億,45000家門店,歡迎閱讀。
作者丨趙曉曉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上市現場視頻截圖
中國第一家百億營收的茶飲品牌上市。
3 月 3 日,蜜雪冰城在香港上市,共計發行約 1706 萬股,每股 202.5 港元,募資總額約 35 億港元,發行市值約 764 億港元。
這是港股第四家新茶飲品牌。前三家是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對應上市時市值分别約為 235 億港元、258 億港元、323 億港元。
蜜雪冰城為期 5 天的申購,超額認購 5266 倍,約 1.82 萬億港元申購額,超過快手 1.26 萬億港元的紀錄,成為港股 IPO 的新晉 " 凍資王 "。
據招股書,蜜雪在全球有 45000 多家門店,是中國及全球最大現制飲品企業。
2023 年,蜜雪冰城營收 203 億元,增速 49.6%,期内利潤 32 億元,增速 58.3%。2024 年前三季度,其營收 187 億元,同比增超兩成;期内利潤為 35 億元,同比增超四成。
2020 年底,蜜雪冰城獲得高瓴投資、美團龍珠和 CPE 源峰三家機構共 23.33 億元投資,這是其上市前唯一一次外部融資。其中高瓴和美團龍珠各投了 9.33 億元。
此次上市,蜜雪有 5 名基石投資者:M&G Investments(英卓投資管理)、紅杉中國、高瓴投資、博裕資本、美團龍珠,共認購 2 億美元發售股份。
其中,高瓴認購了 3000 萬美元(115.39 萬股),兩次投資共獲得蜜雪冰城上市後股份的 4.13%,成為最大的外部股東。
上市後,張紅超、張紅甫合計持有 82.54% 的股份,按發行市值計算,身價合計約 630 億港元(約人民币 590 億元)。
從第五次重建起勢
蜜雪冰城背後的關鍵人物,張紅超、張紅甫、招股書上找不到姓名的神秘人 " 章總 ",以及上海華與華營銷咨詢公司創始人、營銷大佬華杉、華楠兄弟。
張紅超是創始人;張紅甫是其弟弟,也是蜜雪的第一代加盟商;" 章總 " 操刀了蜜雪冰城的第一次股權架構改革,花 800 塊錢找人設計了蜜雪的第一個 logo,用了十年。華杉和華楠把一大一小兩個圓疊在一起,設計出了 " 雪王 " 這個超級 IP。
張紅超 1978 年出生在河南開封的一個村子,出身貧寒,張家有四個孩子,三男一女,三兄弟裡,張紅超排第二,張紅甫排第三,父母靠 20 多畝地讓家裡的四個孩子去省城讀了書。
1996 年,張紅超到河南财經學院讀成人教育公關文秘專業,邊讀書邊打工,後來看到刨冰在市場上賣的很火,他沒有見過這種冷飲,吃起來 " 涼涼的,很甜、很好吃。" 他就想把這種刨冰引到鄭州。
1997 年,張紅超跟奶奶借了 3000 塊錢,在鄭州東郊燕莊支起一個叫 " 寒流刨冰 " 的鋪子。為了省成本,他自研刨冰機、原料,騎着自行車去運比他還重的冰磚。但這間只有幾平米的鋪子,經歷了三次倒閉,四次拆遷。
第五次重建,是在一個廢棄的鋁廠大院,這裡也是蜜雪冰城轉運的開始,終于擺脫了拆遷的命運。這個時候是 2000 年,蜜雪冰城轉型餐廳,賣三塊錢的漢堡,1.5 元的薯條,2.5 元的揚州炒飯,1.5 元的酸辣土豆絲和酸辣白菜。
2005 年,張紅超開始賣現制蛋筒冰淇淋,2 元一支,如果在餐廳消費還能再減 1 元。這是蜜雪冰城的第一個爆款產品,利潤逼近餐館,張紅超就另外開了家冰淇淋店,蜜雪冰城也終于有了一個收入更穩定的單店模型。
圖:蜜雪冰城第一代門店
2007 年,23 歲的張紅甫加盟了蜜雪,成為蜜雪第一代加盟商。兄弟倆一起經營蜜雪冰城,他們自制過冰粥、各種口味的果汁,直到張紅甫偶然間用雀巢咖啡粉搗鼓出卡布奇諾,一元一杯,蜜雪才有了第二個爆品。
根據張紅甫的說法,後來的經營中遇到了家庭矛盾,他總結是 " 小家族化經營沒有見過大世面 "。2009 年,他和哥哥引入了職業經理人 " 章總 ",重新設計了股權,大股東給了章,張紅超和另一位早期員工是第二大股東,張紅甫排第三。
2018 年,為了有個更精準的形象打入全球,張紅甫花了約 500 萬人民币,找華與華設計了一個 " 超級符号 "。兩個月後,雪王誕生,一同出現的還有 "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 的廣告語。
後來雪王的走紅,極大推廣了蜜雪冰城品牌,為它招徕更多加盟商。到 2020 年,蜜雪門店從 5000 家增長到 1 萬家。2021 年,門店數量達到 2 萬家。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這一數字變為 45,302 家。從 2007 年算起,蜜雪 17 年内開了 4.5 萬家店。國内沒有比蜜雪冰城開店速度更快的新茶飲品牌了。
被投資人 " 掃街 " 發現的公司
高瓴投資創始合夥人李良說,蜜雪冰城能快速擴張靠的是極致性價比、極高的運營效率。背後是對供應鏈的深度把控:能把成本做到很低,加盟商還有利潤。
蜜雪冰城主要售賣 2-8 元價格區間内的果飲、茶飲、冰淇淋。最暢銷的前三名分别是 4 元的檸檬水、2 元的冰淇淋、6 元的珍珠奶茶。除了檸檬水是新鮮水果制作,其他都是固體飲料 + 液體 + 罐頭,制作标準化,極易復制,運輸方便。
冰淇淋爆火後,2012 年,張紅超回老家開封建了一座冰淇淋粉廠,現在這家工廠成為蜜雪冰城最大的生產基地,占地 800 餘畝、有 50 多條生產線、年產能達到 121 萬噸,糖、奶、茶、咖、果、糧等原料都在這裡生產。
另外,蜜雪冰城還在海南、廣西、重慶、安徽建有生產基地,提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超過 60% 為自產。
2014 年門店破千時,蜜雪冰城在焦作建立物流園。到現在,蜜雪的倉儲體系由 27 個倉庫組成,總面積達 35 萬平方米。物流網絡覆蓋超過 300 個地級市、1700 個縣城和 4900 個鄉鎮,97% 以上門店實現冷鏈物流覆蓋。
這些都構成了蜜雪冰城賺錢的基本要素。據招股書,2023 年,蜜雪冰城門店實現 449 億元的終端零售額,遠高于同行的古茗、茶百道。如果算上同樣破萬店的瑞幸,這個數字也超過瑞幸的 330 億。前幾家客單價在 13 元 -20 元,而蜜雪均價在 6 元。
營收上,2022 年至 2024 年前 9 月,蜜雪冰城實現營收 135.76 億元、203.02 億元和 186.6 億元,成為海底撈之後,中國第二家百億收入的自主餐飲品牌。
收入減去成本後,同期蜜雪的毛利分别為 32.4 億元、38.47 億元、60 億元,再扣掉市場、行政等各項費用以及所得稅以後,同期淨利潤分别為 20.13 億元、31.87 億元和 34.91 億元,淨利潤率約為 14.8%、15.7%、18.7%。
" 低價不是一種戰略,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才是一種戰略。" 小馬宋戰略營銷咨詢創始人王勇說," 幾乎沒人能在這個價位段做到和蜜雪冰城一樣好喝,還能盈利。"
蜜雪冰城的利潤來源主要靠銷售食材、包裝材料和設備。根據招股書,2023 年,食材、包材和設備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 98.2%,僅有 1.8% 的收入來自加盟費和相關服務費。
高瓴投資評價蜜雪冰城," 對消費者、對生态合作夥伴普惠。"2020 年 12 月,高瓴投資了蜜雪冰城,同期投資方還有美團龍珠和 CPE 源峰兩家機構。
注意到蜜雪冰城之前,高瓴投資團隊先是看到了下沉市場的價值。2019 年前後,消費市場都在談論消費更新,而拼多多 GMV 首破萬億,活躍買家 5.85 億,超過京東,逼近第一的阿裡,從被多數行業者認為不具有可能性的市場做起,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同年,高瓴投資團隊撲到三四城市看機會,以 " 掃街 " 的方式搜尋投資标的,最終發現了蜜雪冰城。
當時,蜜雪冰城已憑借加盟模式開設了 4000 多家門店,只是門店裝修風格和產品外觀并不 " 高大上 ",還沒有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
蜜雪冰城正是高瓴的理想标的:有規模、有市場、普通人能消費得起、加盟商能賺到錢。
高瓴不僅為蜜雪冰城帶來了資金,還輸出了人才。當時在高瓴工作的張淵,曾參與對蜜雪冰城的早期盡調和投資決策,後來加入蜜雪冰城,擔任後者的 CFO。
打開一個新的萬店市場
蜜雪冰城的 45302 家門店裡,有 4792 家門店開在海外,分布在東南亞的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老撾、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亞、韓國和日本。
2015 年,張紅甫在一節售價 40 萬 / 人的培訓課上寫下," 要創造一個年銷售額過千億美元的企業,影響 20 億人。" 培訓老師看了後問他:中國只有 13 億人,你怎麼影響 20 億?張紅甫做一個全球品牌的志向在那時已經立下。
開端在 2018 年,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開出第一家海外店。到 2023 年,蜜雪冰城鋪滿東南亞,開出超 4000 家門店。同一時間,蜜雪冰城也開進韓國、澳洲和日本。
一位英國外賣平台的華人老板說,距離是蜜雪冰城海外開店的主要邏輯,這幾個國家離的都很近。一落地澳洲,蜜雪冰城就入駐了他的外賣平台。
截至 2024 年 9 月底,蜜雪冰城 4792 家海外門店裡,有 4700 多家門店在東南亞,印尼最多,有 2667 家店,其次是越南的 1304 家店。即便在奶茶行業特别成熟的泰國,蜜雪冰城也開到了 372 家店。
能在印尼快速鋪開,蜜雪冰城靠的是遍布整個印尼的步步高系——嫁接上了 OPPO 和 vivo 的經銷商體系,品牌就滾雪球一樣做起來了。
越南曾被蜜雪冰城當作全球化戰略的樣本國家,如今來看,印尼可能才是這個樣本。
對比東南亞,蜜雪冰城在日本、韓國的發展慢很多。2022 年進入韓國市場後,到現在只有 47 家店。日本有 6 家店,去年關掉了一家,剩 5 家店,澳洲目前有 12 家店。
根據招股書,蜜雪冰城中國内地以外國家的營收,從 2021 年的 5000 萬元增長到 202 年的近 15 億元。2024 年的前九個月,其海外營收為 9.5 億元。
在中國内地,大概沒有比蜜雪冰城更适合出海的新茶飲品牌了。" 門店 SOP 簡單且标準,SKU 數量少,有供應鏈基礎。" 投資人黃海說。
一個新的萬店市場或許正在打開,東南亞正是那個最具潛力的市場。東南亞 11 國,人口接近 6.7 億,都是主打價廉物美的蜜雪冰城的目标消費人群。
對比國内 14 億人口,門店數超過 4 萬家,大約每三萬人一家蜜雪冰城的比例,東南亞大約可以開 2 萬家。
蜜雪冰城上市募資額的一部分将用于搭建國際供應鏈平台,包括在東南亞建立一個多功能供應鏈中心。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