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叮咚買菜盈利打樣,經歷質疑縮減後前置倉的赢面有多大,歡迎閱讀。
歷經擴張、質疑、縮減後,前置倉正煥發第二春。
日前,叮咚買菜發布 2024 年三季度财報,财報顯示,該季度公司營收 65.4 億元,同比增長 27.2%,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商品交易總額 72.7 億元,同比增長 28.3%。利潤方面,Non-GAAP 下實現淨利潤 1.6 億元,淨利潤率達 2.5%,已經連續八個季度實現盈利。
基于本季的業績表現,叮咚買菜進一步調高了全年的業績預期,并預計今年以及四季度淨利潤和規模依然會保持前期較大幅度的同比增長。
此前,前置倉并不被人看好。像每日優鮮在燒了 140 億元後在 2022 年倒閉,叮咚買菜在實現盈利前,曾經三年燒了 115 億依然深陷虧損泥潭,前置倉難以平衡用戶數、客單價 / 毛利率、履約成本這三者的關系,也讓生鮮電商成為一門投入高、損耗高、毛利低的艱難生意。
但現在這種局面正在改變。一方面,典型代表的叮咚買菜,頑強的實現了連續盈利;另一方面,京東、盒馬、美團、山姆、物美、名創優品、屈臣氏等一眾電商、零售企業再度加大布局前置倉,多業态的開啟了即時零售新時代。
繁榮和競逐之下,前置倉真的度過了生存考驗嗎?新玩家能否破解盈利難題?
1、各項成本加大,叮咚買菜又實現了盈利
作為生鮮電商電商前置倉的兩大代表,和每日優鮮的黯然倒掉相比,持續虧損的叮咚買菜,這幾年雖然縮減規模、飽受質疑,但是仍然堅強的求生存謀發展。
今年的第三季度,叮咚買菜的營收、交易總額以及利潤均實現了持續增長,這主要歸因于交易用戶數量和月度購買頻率的加速增長,以及今年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站點網絡的擴大。
财報顯示,叮咚買菜該季度的月均下單用戶數同比提升了 24.5% 至 822 萬,且每用戶月均收入較去年同期繼續平穩提升了 6.4%,其中會員同比提升了 8.8% 達到 540 元,此外,Q3 用戶月均下單頻次也同比提升到 6.1%。
而在前置倉布局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叮咚買菜在江浙滬已經完成了原定的今年新開 80 個前置倉的目标,并将全年目标數量提升至 110 個。其中,上海和江浙區網域的商品交易總額分别同比增長 24.5% 和 40%,另有 13 個城市實現超 50% 的同比增長。
在财報電話會議上,叮咚買菜 CEO 梁昌霖表示,第三季度取得的成績源于經營層面的全方面提升," 今年前置倉新開出來之後,單量能夠迅速爬坡上漲,并開始對大盤和利潤產生貢獻,并且這些新開的前置倉一方面日均單量在繼續提升,另外一方面對大盤的提升效果将至少延續到明年同期 "。此外,他還表示,叮咚買菜在杭州、桐廬等地區新開的前置倉也進一步提升了叮咚買菜在當地的滲透率。
如果說前幾季,叮咚買菜的盈利是通過瘋狂撤城閉店、大幅降低各項成本開支而 " 省 " 出來的話,那麼本季随着各項成本開支的加大,卻依然保持住了盈利,其運營模式就更值得思考了。
财報顯示,三季度叮咚買菜營運成本及開支總額為 64.39 億元,同比上漲 24.7%,其中銷售成本同比增長 28.3%,銷售成本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從去年同期的 69.6% 小幅上升至本季的 70.2%。營銷費用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39.1%,主要原因是為獲得新客戶而增加的銷售和營銷活動支出。
值得注意的,本季叮咚買菜的履約費用雖然同比增長了 17.1%,但是占總營收的比例卻下降至 21.4%,這主要是由于訂單量的增加,提升了運營效率。叮咚買菜還表示,2023 年下半年優化了區網域加工中心的布局,今年将繼續提升區網域加工中心的運營效率。
本季叮咚買菜的盈利,或許也再次說明,前置倉在過去做不好,可能并不是本身商業邏輯有問題,而是盈利模型的優化問題。一方面,前置倉屬于重資產投入。倉儲、配送等基礎設施都要跟随擴張步伐進行搭建,還有相應的人力成本、營銷成本,前期的投入相對是比較大的。而且前置倉要保證即時配送,商品分揀要快,如果自建配送渠道,履約成本也比較高。另一方面,早期的前置倉,基本都是以生鮮前置倉為主。生鮮本身就是一個高損耗率而且非高頻的品類,所以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商品損耗高毛利低,二是若沒有規模化訂單,則成本更高。
在今年二季度,叮咚買菜管理層也曾表示,為了提高利潤率,叮咚買菜也持續向自有品牌、預制菜、休閒百貨發力。未來,要持續獲得盈利,叮咚買菜需要在擴張市場的同時,謹慎選址,以降低提前閉店等帶來的損失。同時,立足生鮮市場的叮咚買菜,還需要不斷發掘客單價、利潤率都更高的產品,提高這類產品銷售在總 GMV 的占比。
2、新玩家争相押注前置倉,赢面有多大
但對前置倉模式的探索,并非只有叮咚買菜。從今年來看,這種選址簡單、配送效率高且易復制的前置倉業态,正吸引更多企業争相布局。不僅有美團、京東七鮮、餓了麼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有沃爾瑪、物美、天福便利店、名創優品、屈臣氏等傳統零售業,即便是之前不看好前置倉的盒馬,也傳出要試點前置倉模式。
今年 9 月,京東旗下生鮮業務板塊 " 七鮮 " 在北京正式啟動了首個前置倉的運營,第二個前置倉的建設工作也在加緊進行,主打 " 最快 30 分鍾送達 " 的服務承諾。美團旗下小象超市以前置倉模式運營,主力倉單倉面積在 800-1000 平方米。由于定位為接近線下超市範疇的線上全品類平台,小象超市商品數已達到 10000 個,與傳統生鮮電商明顯不同。
10 月份,美團還宣布和名創優品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以即時零售業務為合作重點,名創優品年内将在美團上線超過 800 家閃電倉形态的 "24H 超級店 ",服務消費者 " 線上下單,最快 30 分鍾送達 " 的即時需求。而屈臣氏開設的閃電倉也已覆蓋超過 10 個一、二線城市,倉單產提升 1.4 倍。
所謂閃電倉,據多位業内人士解釋,這其實屬于前置倉的一類,最早廣泛用于生鮮品類。具體來說,名創優品的閃電倉就是接入美團閃購的前置倉系統,擁有理貨、揀貨、配送等功能,在美團平台以實體店形式上線售賣商品的實體倉。
此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即時零售行業近年來保持 50% 以上的高速增長,2022 年市場規模已超 5000 億元,預計 2025 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将達到 2022 年的 3 倍。從倉店數量增長情況看,2022 年和 2023 年前置倉數量的年均增速超過 100%。
可以說,像美團閃電倉、山姆會員店等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前置倉,是即時零售的主要供給形态,具有及時性強、選址要求低、商品種類豐富等優勢。
整體來看,生鮮前置倉已經發展幾年,近年這些互聯網以及零售業巨頭,又開始重倉前置倉加碼即時零售,而且是不斷在拓展覆蓋全品類,逐漸成為前置倉模式的主力選手。相比于專注生鮮食材的叮咚買菜,傳統零售企業本身毛利潤比較高,只要做足單量以及客單價,還是有更大機會實現盈利的,但同時也要考慮,一旦把前置倉做密、做大規模後,是否會對原有實體門店產生經營影響。
3、前置倉的過去,即時零售的未來
2019 年,盒馬首次嘗試前置倉模式,開出超 70 家盒馬小站。短暫試水後,發現這種模式難以走通,當時盒馬創始人侯毅認為,前置倉是個偽命題,不可能盈利,也沒有未來。彼時,盡管面臨巨額虧損,但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都還在紛紛加速布局前置倉。
而叮咚買菜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一般前置倉設定在消費者集中的社區附近 1-3 公裡,生鮮產品銷售方利用冷鏈物流(冷藏車)提前将產品配送至前置倉存儲待售,客戶下單後,由前置倉經營者組織完成包裹生產和 " 最後一公裡 " 的上門配送,可以實現 0.5-2 小時送達。無論是訂單響應速度還是配送成本,前置倉模式相比直接配送都具有很大優勢。
但在選址、速度優勢之外,前置倉模式的運營也面臨一些考驗,其中租金及人力成本是首要問題。根據東北證券研報的測算,在不考慮產品從產地到達前置倉的運輸成本的前提下,一間 300 平方米的标準前置倉,在客單價 60 元,單日訂單量 600-1400 情況下,單筆訂單的前置倉履約費用在 10-13 元 / 單左右,是傳統中心倉電商的 3 倍,平台型電商的 2 倍,社區團購的 6 倍。
另外,就是前置倉的履約成本也比較高,需要足夠單量及客單價才能實現前置倉單倉盈利。前置倉建設不僅需要設定冷藏區及常溫區,建設維護成本高,且需要配備一定數量人員運營及配送,每月固定支出較高。而且生鮮產品普遍毛利較低,若要實現前端盈利,需要有充足的訂單支撐,且客單價需達到一定水平,使得毛利能夠覆蓋固定成本。
随着即時零售概念的提出和延展,前置倉也被納入其中,就像上述提到的,已經發展出多種形式,比如像叮咚買菜、小象超市屬于獨立倉業态,而永輝超市屬于 " 店包含倉 " 的業态,以及一些便利店采用 " 倉即是店 " 的業态。
與此同時,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基于銷售大數據分析,前置倉模式在選址布局、選品補貨、線上營銷、取貨配送、售後服務等方面,也已經形成相對标準化的運行體系,具備了發展連鎖經營的條件,未來能通過連鎖經營快速復制擴張。而即時零售線上需求,可以依托前置倉形成的新供給,同時以零售門店的供給增量為補充,這種 " 倉 "、" 店 " 融合互補的新生态,将共同織密供給網絡,品類豐富的前置倉也将吸引更多參與者,更好滿足本地消費者需求,或許會迎來新一輪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