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搜索難增長,百度得靠智能雲,歡迎閱讀。
一個略為扎眼的數據是——百度營收少見的出現了負增長。歷史上百度的營收負增長僅為有限的幾次,這也讓外界察覺出一絲不尋常的意味。
根據百度發布的 2024 年第二季度财報,總收入為人民币 339 億元(46.7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341 億元相比,雖然本次僅僅是很小的後退,卻顯露出宏觀壓力之下的無措。
在财報電話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 我認為在未來的兩到三年,人工智能領網域的競争會非常激烈。至于說誰會是最後的赢家,我的看法是誰賺錢誰就能活下來。"
百度要投資未來,也要确保自己現在有錢可賺。
營收難漲、利潤為先
具體數據方面,百度核心收入為人民币 267 億元(36.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在線營銷收入為人民币 192 億元(26.4 億美元),同比減少 2%,及非在線營銷收入為人民币 75 億元(10.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主要由智能雲業務帶動。
在主營搜索業務負增長的情況下,百度智能雲成為維持營收的難得亮點。據電話會信息,百度智能雲在本季度營收達 51 億元,同比增長 14%,并持續實現盈利(Non-GAAP)及利潤率提升。同時,AI 貢獻的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9%,高于上一季度的 6.9%。
此外,利潤數據的表現超出預期,百度核心的經營利潤 56 億元,同比增長 23%,說明百度在成本優化方面控制較好。
例如減少人員支出和推廣費用,從數據來看,股權激勵同比下滑 27%、核心研發費用同比下滑 8%,銷售和管理費用同比下滑 11%,抵消了部分 AI 支出的增加。
至于百度核心的搜索業務為何難以增長,李彥宏也在财報電話會上給出了解釋。他表示,目前廣告業務面臨着一系列的外部壓力;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搜索業務的人工智能革新同樣也造成了不小的内部壓力。
從外部壓力來看,宏觀環境的疲軟與競争壓力是主要挑戰。宏觀環境方面,目前消費支出復蘇依然乏力,許多廣告商,特别是那些重度依賴線下活動的中小型廣告商對廣告支出的态度異常謹慎,相關行業垂類包括房地產、汽車等等。
除此之外,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用戶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多的用戶把時間消耗在短視頻與社交媒體平台上。因此,用戶時間分配的變化也對我們的線上廣告業務造成影響。
此外,目前百度檢索結果中有 18% 的結果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目前這部分業務尚未實現變現。未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部分數據會逐漸增加。相信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檢索功能所帶來的變現收入将逐漸抵消原本的收入虧損。
智能雲增長的确定性
AI 落地難,百度也逃不過。二季度以來,百度正在加快用大模型重構搜索,并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目前,百度搜索上已有 18% 的搜索結果由 AI 生成。
但李彥宏也提到,短期内這種轉變對收入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最終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型人工智能生态系統,一個功能全面、高效、用戶友好的生态系統,可能在看到明顯收入增長需要一段時間。
而在此之前,智能雲的增長具有确定性。百度智能雲的收入在去年第三季度仍然在同比下降,但到了第四季度就轉變為正向增長,并一路實現了加速增長。
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總裁沈抖表示,非常有信心百度智能雲業務收入将在未來幾個季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并實現長期增長。利潤也将保持可持續的健康增長。
" 我們認為,百度智能雲業務的表現要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健康,并能為我們持續帶來營業利潤(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我們也會持續關注利潤提升。"
百度對智能雲的樂觀是有道理的,無論是直接調用大模型,還是采買算力、中間件等產品,都會直接轉化為智能雲的收入、除了英偉達之外,雲廠商是另一種意義上的 " 賣鏟人 "。
例如,有的用戶可能希望進行模型訓練,智能體可以提供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本季度 GPU 用戶在百度公有雲上的支出顯著增加。有些客戶希望使用大語言模型與調用 API,百度提供文心大模型系列,同時還有功能全面的工具包,用戶可以實現模型微調、模型自定義,并針對特定需求研發應用。
目前,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和日均處理的 Tokens 數均為國内最高: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超 6 億次,日均處理 Tokens 文本超 1 萬億。與 23 年 Q4 公布的 5000 萬次日均調用量相比,半年增長超 10 倍。
相比于其他頭部雲廠商,百度智能雲的規模還不足夠大,如今百度有理由繼續擴大智能雲的規模,企業客戶使用大模型并不會只采用大模型本身,要讓大模型一整套業務流程跑起來,勢必需要更多的智能雲。(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 | 張帥,編輯 | 蓋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