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大嘴吃同事?鹈鹕你怎麼什麼都往嘴裡塞啊!,歡迎閱讀。
最近,西安一家主題樂園的一只鹈鹕因為 " 吃同事 " 上了熱搜。鹈鹕把 " 同事 " 鴿子吞進嘴裡,所幸工作人員最後把鴿子拯救了出來。這也不是鹈鹕第一次被抓包吃 " 同事 " 了,小鴨子、黃金角蛙都逃不過鹈鹕的大嘴。
淺嘗一口同事就被抓起來了
鹈鹕,還有什麼你不敢吞的!
不管吃不吃得下先比劃一下
我嘴大?謝謝,那是我的喉囊
在今天現存的近萬種鳥類裡,由八個物種組成的鹈鹕屬并不出眾,可憑借那張大嘴,鹈鹕們足以成為辨識度最高的鳥類明星。
但鹈鹕真的是 " 大嘴巴 " 嗎?
嚴格意義上,鳥類的嘴特指它的上下颌骨骼以及其外覆蓋的角質層包被。從這個定義出發,鹈鹕的上下颌并沒有特别突兀——盡管它非常細長,但在鶴、鹮和鹳身上,細長的上下颌骨也很常見。真正塑造了鹈鹕大嘴的是附着在下颌上的一個 " 大口袋 ",這層充滿血絲的皮膚從下颌尖端舒展延伸,甚至直達鹈鹕細長頸部的極下端,這就是它們的喉囊。
澳大利亞鹈鹕和它的喉囊|Paul Sunman / wikimedia
粉紅背鹈鹕(Pelecanus rufescens)的喉囊,血管清晰可見|birdsoftheworld.org
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形态多樣的鳥喙反映了它們對獨特栖息環境的适應,許多鳥喙演變得極為典型,譬如,以堅果為食的鳥類普遍擁有粗短堅硬的喙,以草種為食的鳥類喙則相對細小靈巧,在淺水灘塗覓食的鳥類常常擁有細長的喙,而猛禽的喙則大多擁有便于撕裂獵物的凌厲造型。不過演化并沒有一個 " 終極目标 ",即便是食性和栖息環境相似的鳥類,也常常因為演化路徑的不同而產生形态差别極大的鳥喙,鹈鹕就是這樣的例子。
作為一種以水生生物為食的鳥類,鹈鹕的生态位和鲣鳥、鷗類類似,但當鲣鳥像箭一樣從空中俯衝直撲魚群時,鹈鹕卻選擇了另一種更簡單粗暴的捕獵方式——大多數鹈鹕并不俯衝入水,它們只是靜靜地遊蕩在水面,待到魚群遊近,就猛地将大嘴兜進水中;體型最小的褐鹈鹕确實有空中俯衝捕食的習性,但它們入水後的捕食策略也和同類們相似,更多的是依靠大嘴猛兜。随後,依靠可收縮的喉囊和強勁的舌部肌肉共同擠壓,鹈鹕從嘴中擠出水分,魚蝦則留在喉囊中。這種捕食策略和須鲸有些相似。
褐鹈鹕(Pelecanus occidentalis)捕魚|birdsoftheworld.org
怎麼保持口腔清潔?我頂!
在捕食過程中,喉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這個構造也并非完美無瑕——鹈鹕捕食的區網域經常水體渾濁泥沙俱下,在兜進食物的過程中,也難免吞咽下一些泥沙。此外,小魚在喉囊中掙扎也難免會遺落下一些鱗片雜物,有時多只鹈鹕互相争食,也經常出現把對方的腦袋一并兜住的尴尬景象,這都導致喉囊中常常會出現雜物。
對須鲸來說,這無傷大雅,但鹈鹕截然不同——它們的鼻孔已經被用來排除鹽分的腺體完全堵塞,嘴巴是呼吸的唯一通道。
鹈咬鹈,一嘴毛——争奪食物的卷羽鹈鹕|birdsoftheworld
褐鹈鹕用喉囊兜住築巢用的枝條|birdsoftheworld
對于野生動物來說,保持口氣清新并不重要,但保證呼吸順暢就攸關性命了。許多人認為鹈鹕會将吃不完的魚暫存在喉囊裡,但在自然條件下這種行為幾乎從未被發現過,它們總是在擠出水分後第一時間吞下獵物,如果獵物的尺寸超過了喉嚨承受的極限,鹈鹕也會果斷地吐出來。這都是為了确保氣管不被堵塞的重要舉措。當然,也總會有倒黴鬼——
2015 年,美國伊利諾伊州菲爾德博物館收集到一只死去的美洲白鹈鹕标本,在它的喉囊中有一條巨大的淡水鼓魚(Aplodinotus grunniens),這條魚明顯超過鹈鹕喉嚨的極限,但魚背部的棘刺卡住鹈鹕的上颌,讓它無法及時吐出,鼓魚壓迫了氣管,鹈鹕窒息而亡。
除了這樣巨大的獵物之外,水中的泥沙、魚鱗等雜物也可能帶來這樣的嚴重後果,這迫使鹈鹕必須時刻保持喉囊的清潔。但沒有雙手的輔助,想要清理巨大的喉囊并不容易,它必須借助彎曲長脖子的幫助,用脖子将喉囊從下方頂出下颌,遠看起來,這幅畫面活像要将脖子吐出來一樣驚悚。
一只露出喉囊的褐鹈鹕|wikimedia
實際上,類似的行為并非鹈鹕專屬,生活在非洲的網紅鲸頭鹳也常有類似的舉動。這種呆萌鳥類在野外主要以肺魚為食,其巨大的嘴巴在将肺魚從泥濘中掏出的過程中,也将魚身上沾染的泥沙、甚至泥灘中的雜草一并吞下。鲸頭鹳并沒有特别明顯的喉囊,它的呼吸也并不完全依靠嘴巴,但滿嘴泥的感覺總歸不爽,用脖子頂一下喉嚨,也是它們保持口腔清潔的慣常做法。
鲸頭鹳|biologydictionary.net
是功放,更是警報器
在自然界中,喉囊并不是一個罕見的構造。但絕大多數動物并不需要像鹈鹕一樣時時對它進行清理。對這些生物來說,喉囊根本不參與捕食,它完全是一個用于發聲或求偶的構造。
在仲夏之夜騷擾我們睡眠的嘹亮蛙鳴,多半要歸功于雄蛙獨有的喉囊。作為擁有咽喉結構的最原始動物類群,兩栖動物擁有真正的聲帶,但僅靠聲帶自身并不會產生如此洪亮的聲響,口咽腔兩側或底部的喉囊是雄蛙獨有的法寶,充氣的氣囊将聲帶發出的聲響共振,賦予了雄蛙極為響亮的求偶鳴聲,而雌蛙和所有的蟾蜍則完全沒有這一構造。
和傳播愛意的雄蛙喉囊不同,以穩定的一夫一妻制生活的合趾猿(Symphalangus syndactylus)兩性都擁有喉囊,但從凌晨到正午,尖銳的吼叫依舊會在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叢林裡遊蕩——通過幾種 " 猿啼 " 組合,合趾猿向周圍的鄰居傳達着領地不容侵犯的信号。在許多時候,啼聲還會得到鄰居的呼應。
啼叫的合趾猿,喉囊清晰可見|wikipedia
在軍艦鳥身上,喉囊更像是一種無聲的炫耀。雄性軍艦鳥的喉囊顏色豔麗,通過充氣,喉囊可以膨脹成巨大的球狀。當鹈鹕為減少空氣的阻力而在飛行時将喉囊收縮到 S 型的頸下時,求偶的雄性軍艦鳥則帶着巨大的 " 氣球 " 在空中飛騰盤旋,豔麗的顏色體現出雄性充足的營養攝入,碩大的球狀則明白無疑地向異性傳達出這樣的信号——即便有這麼礙事的氣球挂在胸前,我也一樣能翱翔自如,咱的體格棒棒哒!
小軍艦鳥(Fregata minor)|Jason Corriveau / wikimedia
從這個角度來看,鹈鹕的确是将喉囊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除了覓食的實用功能外,它們的喉囊也依舊保留着求偶的功能——在繁殖季節,鹈鹕的喉囊和下颌顏色都會變得更為豔麗。巨大的喉囊成就了鹈鹕,曾幾何時,鹈鹕依靠這副大嘴吃遍全球,除了南極洲之外,世界各地的水網域裡,都曾有它們張開大嘴的身影。
然而,成就了鹈鹕的喉囊,如今卻成了它們新的軟肋。
被獵物身上殘留的魚鉤戳破喉囊的美洲白鹈鹕 | dailywildlifephoto.nathab.com
2017 年 3 月 11 日,阿拉巴馬州的亨利縣,一只舉止詭異的美洲白鹈鹕引起了攝影師肯 · 哈爾的注意:和他拍攝過的其他鹈鹕不同,這只鹈鹕喉囊中的獵物似乎正在逃出生天——喉囊下側似乎破了一個洞。這并非正常情況,許多魚擁有銳利的棘刺,但在它們扎破堅韌的喉囊壁之前,鹈鹕也有足夠的時間将魚吐出去,這只鹈鹕卻只能痛苦地盯着獵物花費了 10 分鍾的時間從破洞裡完全掙扎逃學生。
奮力求生魚并不是扎破鹈鹕喉囊的兇手,魚身上挂着的魚鉤才是。無論是運動釣魚還是商業延繩釣,都經常發生魚掙脫魚線、甚至把魚鉤直接帶走的意外。當鹈鹕捕食到這些危險的獵物後,尖銳的魚鉤扎入喉囊,忍受劇痛的鹈鹕除了忍受随着獵物扭動不斷擴大的傷口之外,恐怕也别無他法。
意外的傷害還只是鹈鹕正在遭受的劫難之一。2014 年 4 月,另一只粉紅背鹈鹕被送到洛杉矶的國際鳥類救援研究中心工作站,它的喉囊同樣發生了破碎,但明顯不是因為魚鉤這樣的意外——筆直細長的傷口是用刀具刻意造成的。在經過多次手術縫合了 300 多針後,這種鹈鹕僥幸恢復并重歸自然。然而,只要一些地區的漁民繼續将鹈鹕視為潛在的漁業資源競争對手,這樣的故意傷害故事就不會終結。
鳥類救援工作者在縫合鹈鹕的喉囊|dailywildlifephoto.nathab.com
最近上熱搜的鹈鹕吞同事固然好笑,但這些鹈鹕都被圈養在狹小的空間裡。我們之前寫過購物商場的 " 迷你動物園 ",這對動物來說并不是合适的生活環境。在迷你動物園裡,動物往往處在焦慮和呆板之中。希望喜歡動物的大家,不要到這種 " 迷你動物園 " 去參觀。而如果你是家長," 更不要帶小朋友去這種動物園 ",這樣的動物園也很難讓小朋友領略生命的美。
作者:一個男人在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