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買買買”也是一種心理療愈?研究:它确實有用,歡迎閱讀。
今年的你,有沒有衝動消費呢?
我有個朋友就常說自己是很容易衝動消費的人,總是往家裡買一堆既不必需也不實用的東西。
她說:" 我其實很享受的是購物的過程,一買東西就覺得放松,下單的那個瞬間好像就把一天的工作壓力釋放掉了。"
這種以購物作為緩解壓力與負面情緒的方式很常見,甚至因此誕生了一個詞語:購物療法。
「購物療法」指的是人們通過購物來自我調節、釋放壓力、緩解負面情緒等的一種實現自我療愈的方法。
通常我們會認為,過度購物可能會加重經濟負擔,甚至導致負債,這樣不僅無法改善情緒,反而适得其反。
實卻恰恰相反——
人們在購物的過程中,焦慮或悲傷的情緒往往會逐漸消退,心情也會随着錢包的 " 瘦身 " 而變得輕松愉悅。
這也是為什麼,每當遇到挫折而感覺心情低落或垂頭喪氣時,有些人就會選擇去他們最愛的店裡 " 剁手 "。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買買買 " 真的能讓我們心情變好嗎?
「購物療法」真的有效嗎?
雖然「購物療法」并非一種真正的專業心理治療方法。
不過,這也并不妨礙它似乎确實可以幫助部分當代人暫時從抑郁和焦慮中解脫出來。
這可能讓人困惑,尤其是對于那些經常刷信用卡購物的人來說,購物療法可能會讓他們陷入更嚴重的債務困境。
既然購物很少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有時還會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人沉迷于它帶來的短期情緒改善呢?
研究發現,購物療法之所以能夠幫助人們改善情緒,主要有以下 7 個原因:
1. 及時行樂
研究發現,購物可以帶來情緒的短暫改善。部分原因在于,當人們獲得新物品時,會產生興奮感和滿足感。
此外,研究還表明,消費者在購物後通常會立即體驗到幸福感的提升。
2. 增強情緒調節
購物可以幫助人們将注意力從壓力或負面情緒上轉移開,從而實現情緒的調節。
對一些人來說,挑選和購買物品是一種暫時逃離負面情緒的方式。
3. 自我表達與自我認同
通過自主選擇和購買,人們可以在購物中展現出獨特的自我。
不論是購買服飾、小擺件,還是家居裝飾,這些選擇都反映了購買者的品味和價值觀,從而帶來确定感和滿足感。
4. 提升我們的自尊水平
找到符合個人風格或興趣的物品可以提升自尊感,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有助于改善整體情緒和增強自信心。
5. 賦予我們對生活的掌控感
購物療法能帶來一種掌控感,尤其是在人們感到無力時。
思考并決定買什麼、何時買以及如何購買的過程,讓人感到對周圍環境的掌控。
6. 在購物中獲得成就感
完成一次購物,無論是找到理想商品還是以優惠價格購入,都能讓人體驗到一種小小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7. 購物還有社交功能
與親朋好友一起購物可以增進人際關系,加強社交聯系。
分享購物體驗或共同讨論購買意願,有助于拉近彼此距離,提升社交帶來的幸福感。
如何以最低成本
從購物療法中獲益
當然," 購物療法 " 的弊端之一在于,它容易吸引人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消費,
而這種過度支出帶來的經濟壓力,往往會抵消購物帶來的任何積極效果。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嘗試提前規劃好具體的花銷,并将這筆錢專門預留出來,放到一個 " 購物療法專用 " 的資金 " 罐子 " 裡。
還可以進一步将對情緒影響最大的支出列出清單,一并放入 " 罐子 " 中,以便更加理性地使用這筆資金。
當然,購買物品并不是改善情緒的唯一途徑。
也可以将這筆錢用于公益,利他行為同樣能顯著提升情緒。
或者,将這筆錢用于購買體驗——比如外出度假、和朋友一起去聽音樂會,或嘗試平時不會光顧的餐廳等。
最後,為了深化這種積極效果,可以将感恩練習融入購物過程;
每次購物後,花一些時間從感恩的角度回顧這次購物,體會這份獲得的滿足感。
寫在最後
如果适度且有明确目的地使用「購物療法」,它确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調節情緒,暫時緩解低落或焦慮。
但是,如果把它作為逃避問題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去直面問題,導致揮霍無度甚至負債累累,
或被消費主義蒙蔽而忽視了其他更持久的滿足感來源,比如人際交往,那麼購物療法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壓力,加劇抑郁和焦慮情緒。
因此,在使用購物療法時要掌握分寸:适度消費,設定限額。
就像是忙碌一天後的小酌,它可以提供暫時的解脫,
但若過度,則可能引發令人心力交瘁的财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