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節後遷入人口穩居全國第一,廣東為何“招人愛”?,歡迎閱讀。
作 者丨梁施婷
編 輯丨吳蓉
為期 40 天的春運于 3 月 5 日結束。據交通運輸部消息,2024 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網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 84 億人次。其中,鐵路客運量預計完成 4.8 億人次。另據統計,廣鐵集團累計到發旅客 1.39 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成為歷年來最火爆春運,約占全國鐵路客運量的 29%。
另一方面,航空作為廣東重要的春運通道也全面恢復至 2019 年水平。今年春運期間,廣州白雲機場計劃起降班機超 6 萬架次,比 2019 年提升近 5000 架次,預計接送旅客超 910 萬人次,成為同期國内班機量最多的機場;深圳寶安機場也預計起降 4.8 萬架次班機,旅客運輸量将超 660 萬人次,全面超越 2019 年前春運同期水平。
上億人次的跨區網域流動,掀起廣東消費、旅遊的火熱圖景。最新數據顯示,廣東 17.98 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 1.27 億常住人口,每天約 1.5 億實時在粵人口。無論是常住人口規模,還是節後遷入人口均居全國各省份第一。
人口的流動釋放了消費潛力,并且轉化為產業動能。不過,南财智庫研究員注意到,盡管已經更新成為四萬億消費大省,但消費對廣東經濟的支撐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廣東最終消費支出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穩定在五成左右,對比全國 2023 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 82.5%,還有追趕的距離。
從經濟發展長遠角度考慮,廣東要發揮消費引擎作用,縮小地區之間的消費差距至關重要,不僅要抓緊培育消費新業态,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業的發展、收入的增長增強居民就地消費的能力。
全年旅遊人次、收入兩旺
廣東偌大的人口量究竟來自哪裡?
遊客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過去一年,廣東文旅復蘇走出 " 節節高 " 的趨勢。
據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初步測算,2023 年五一小長假,廣東省接待遊客 4546.1 萬人次,同比增長 77.9%(按可比口徑,下同),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8.6%。
2023 年中秋國慶黃金周(9 月 29 日— 10 月 6 日),廣東全省累計接待遊客 6386.2 萬人次,同比增長 44.7%,較 2019 年增長 1.6%。
到了 2024 年春節假期,廣東省共接待遊客高達 7606.9 萬人次,較 2023 年春節(除夕至初六)增長 68.4%,較 2019 年春節(除夕至初六)增長 20.2%。
總體而言,廣東省文旅在 2023 年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全年廣東省共接待遊客 7.77 億人次,相較于 2019 年的 5.32 億人次,增加了近 2.5 億人次。
要知道,2023 年全國國内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達到 54.07 億次和 5.2 萬億元,分别恢復至 2019 年的 90% 和 91%。廣東在全國文旅消費尚未完全復蘇的趨勢下實現大幅增長,并且進入全國接待旅客人數前十位,實屬不易。
廣東文旅復蘇靠什麼?總結起來,廣東把握住了跨境消費、下沉市場等消費新熱點。
據統計,2023 年,港人來深非現金支付交易 3552.46 萬筆、金額達 85.78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222.45%、70.5%。深圳掀起了一波跨境消費熱潮,并乘勝追擊舉辦 " 港 · 潮流 " 購物節,帶動輻射力強的品牌資源加速匯聚。
去年,深圳的 " 首店 " 魅力不斷迸發,相繼迎來老佛爺百貨華南首店、前海山姆旗艦店、加拿大鵝華南首店、MAISON 21G 等品牌首店、旗艦店。深圳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23 年深圳首店門店共計引進 427 家,同比上升 33%,平均 " 一天一首店 "。
随着廣汕鐵路、汕汕高鐵等關鍵交通線路的順利開通,大灣區城市人群與粵東西北文旅資源加速連接。截至目前,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個高速公路裡程超過 1 萬公裡的省份。
自駕遊、高鐵遊成省内遊的主流方式,也助推文旅資源整合和有效聯動。比如在今年春節假期,下沉市場迎來強勁回暖,成為激發假日經濟增長的 " 新引擎 ":潮州跻身全國十大 " 滿房 " 目的地;惠州惠東縣住宿訂單量位居全國縣網域前十;佛山景區門票預訂同比去年增 2 倍以上。
從大國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越是經濟盤子大,越需要消費作為基本盤來支撐、穩定經濟大盤。
比如在 2022 年 10 月,東京相繼取消對海外遊客的入境管制和對大型公共活動的限制後,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平均每位國際遊客的消費為 21.2 萬日元,比 2019 年同期的遊客平均花費高出 44%。
2023 年,廣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規模已經超過 4 萬億元,占全國總市場的 10.11%。不過,廣東消費提振仍面臨復蘇的曲折,比如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盡管實現大幅上升,但人均消費卻有所下降。2023 年廣東省的旅遊人均消費約為 1222.65 元,比 2019 年同期的 4707.83 元減少超過 3000 元。
從整個經濟結構來看,消費對廣東經濟的支撐仍有挖掘的空間。對此,廣東提出立足擴大内需,促進發展更高水平的國内大循環。
在文旅方面,2024 年廣東旅遊業目标接待遊客量要突破 8 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 1 萬億元。今年納入廣東省發改委統計的全省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共 37 個,全年計劃投資 89.26 億元,重點旅遊項目包括清遠長隆森林度假區、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等。
南财智庫研究員認為,居民消費潛力正加速釋放、服務消費加快恢復,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增強。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是擴大消費的重要方向。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是擴大消費的關鍵,廣東還需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創新消費場景,激發和釋放潛在的消費需求。
產業實力助 " 流量 " 變 " 留量 "
" 人氣 " 帶來活力、财力,也是廣東走向發展長紅的實力。
2 月 15 日 17 點 13 分,從貴州桐梓站出發的 D1831 次列車載着 600 餘名貴州籍務工人員抵達廣州南站,順利返粵開工。這是廣東省人社廳和貴州省人社廳共同打造的全國首趟返粵專列。
今年,廣東将有 24 列務工專列,預計運送 1.5 萬人抵粵,預計幫助九成以上在粵務工人員返崗復工。
作為廣東省的制造業重鎮,東莞、佛山企業在春節後快速復工,制造業工人返城就業引起投遞熱潮。智聯招聘《2024 年春招市場行情周報》顯示,春節假期後,東莞、佛山人才以 55.4%、40.1% 的簡歷投遞量同比增速位列全國城市前兩位,廣州也以 19.1% 的同比增速進入前十。
從薪資來看,廣東共有 5 個城市招聘薪酬過萬:深圳 12589 元 / 月、廣州 10976 元 / 月、珠海 10606 元 / 月、東莞 10333 元 / 月、佛山 10298 元 / 月。學術 / 科研、工業自動化、互聯網 / 電子商務成為人才市場的 " 香饽饽 "。
廣東是異地務工人員大省。2017 年,廣東常住人口首次突破 1.2 億關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也首次突破 8%。随着人口數量和素質的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将有力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更新、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從區網域看,廣東人口廣泛集中珠三角,從 2017 年開始,珠三角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達 60.44%,2022 年達到 61.86%。其中,廣州、深圳、東莞是目前省内常住人口破千萬的城市,達到我國超大城市規模,佛山則是城區常住人口 500 萬以上 1000 萬以下的特大城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不僅人多而且年輕。
從人口結構上看,國際上将年齡在 15 — 59 歲的人口劃定為勞動年齡人口,珠三角勞動年齡人口占比是最高的,勞動人口占比優勢明顯。在城區 15-59 歲的人口占比中,東莞以 81.41% 位列第一,深圳以 79.59% 排名第二,廣州、佛山均超過 74%,代表着城市的吸引力和潛力。
另外一個數據也證明珠三角有多 " 年輕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中,深圳 5.33%、東莞 5.47%、佛山 10.52%、廣州 11.41%,珠三角四地 60 歲以上人口比值相比其他超大、特大城市最低。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觀察,茂名、惠州兩個城市在過去十年的人口增量明顯。2022 年,茂名常住人口數量則達到 623.82 萬人,超越揭陽成為廣東人口第 6 大城市。
惠州在過去 10 多年,常住人口數量超越了汕頭、揭陽成為廣東人口第 7 城。2022 年,惠州常住人口數量達到 605.02 萬人,比 2010 年的 460.11 萬人增加 144.91 萬人。
這些城市背後無不反映着,產業發展是人口留下來的重要因素。除了四大萬億城市之外,惠州是目前省内最接近萬億的 " 種子選手 ",并且在 2023 年初提出,用 5 年左右時間完成萬億目标。
南财智庫研究員認為," 十四五 " 時期,我國仍處在城鎮化較快發展階段,廣東城鎮化的潛力板在于粵東西北地區。人口城鎮化蘊藏着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廣東應把握人口城鎮化發展趨勢促進消費結構更新,有利于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具體到消費層面,廣東應挖掘粵東西北的特色優勢,豐富消費市場供給,與珠三角區網域形成特色鮮明、互相補充和引流的梯次消費體系。例如,在去年的 " 雙十一 ",汕頭的紡織服裝、玩具創意、潮汕美食,陽江的預制菜,廉江的電飯煲借助電商優勢,飛向全國。
未來,粵東西北地區要進一步加快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局面,打造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态體系,引導本土勞動力就地就業、就地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