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投資人施壓,機器人也要打「價格戰」,歡迎閱讀。
臨近聖誕節,波士頓動力發布了一條人形機器人 Altas 的視頻演示,不再需要連着笨重的線纜,身穿聖誕服的 Altas 俯身下蹲,往後一躍,一個原地後空翻便完成了。
盡管波士頓動力沒有公布電驅版 Altas 售價,但一位機器人行業人士告訴智能湧現,價格預估為百萬元人民币。
在 Altas 視頻公布的同一天,大洋彼岸的中國機器人市場點燃了硝煙:眾擎機器人推出人形機器人 PM01,售價僅 8.8 萬元起。
這再次刷新了人形機器人價格下限。2024 年 5 月,宇樹科技發布 9.9 萬元起售的人形機器人 Unitree G1,将人形機器人售價拉至 10 萬元以内。
高成本曾是阻礙人形機器人量產的障礙。小米曾在 2022 年發布人形機器人,由于單台成本超 60 萬元,因此難以規模量產。随着機器人初創公司不斷出現,這一局面正悄然改變。
" 機器人玩家多了,競争也更激烈了。現在研發機器人不能只比較技術,還得拼價格。" 多位產業上下遊人士告訴智能湧現。
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仍在發展初期,產品沒有統一定價,并且客戶相對零散,因此低價成為了吸引客戶,提升產品出貨量的手段之一。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表示,自 2024 年起,人形機器人行業已有價格戰趨勢,由于他的產品定價比市場同類產品便宜 5 成,這為他帶來了豐厚的訂單。他表示,2025 年其公司人形機器人銷量将達到數百台,是對手銷量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宇樹售價 9.9 萬元起的 Unitree G1
他将價格戰的部分原因,歸結于投資人對銷量要求。" 現在一級市場的資金開始向少數企業匯聚,只有提高銷量,才能吸引投資人。"
人形機器人行業 " 爆發 " 不過短短兩年,但商業化壓力卻如重山壓在機器人公司肩膀,而降價促銷,是短期内提升銷量的最佳手段。
降低制造成本,才能掀起價格戰
從絲杠到關節模組,一台人形機器人全身的零部件可達上千個。但現階段,機器人通常需要人工手動組裝,這意味着,人形機器人尚且不能像汽車制造那般,通過機器產線批量生產制造分攤成本,從而降低機器人的價格。
有行業人士告訴智能湧現,一位技術員每天只能組裝一台機器人,如果機器人線纜數量超過 200 條,組裝時間将增加至四天;如果尋求外包公司組裝,雖然縮短了組裝時間,但成本将增加。
對于機器人公司來說,如果暫時不能通過工業化規模量產降低成本,只能從零部件尋找降價可能。
激光雷達是機器人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之一,能為機器人提供感知外部環境的能力,因此其價格走向,一定程度反映了機器人整體成本變化趨勢。
△雲深處機器狗 頂着一顆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公司速騰聚創 2024 年中期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機器人及其它業務激光雷達銷量同比增長 1600 台,但收入卻同比減少 11.9%,原因是低價激光雷達產品占比增加。
激光雷達這類相對成熟的零部件,尚且能通過選擇更便宜的產品,降低制造成本,但對于關節模組,大多數機器人公司只能無奈接受高價。
關節模組是機器人成本較高的核心零部件,其占機器人 bom 成本比例超 30%-60%,原因在于,其原材料絲杠價格居高不下。
一位絲杠生產商告訴智能湧現,特斯拉宣布其人形機器人采用行星滾柱絲杠後,過去幾年國内絲杠廠商一窩蜂地購買磨床,生產行星滾柱絲杠,甚至将擁有的磨床數量當做實力證明。
但一台磨床價格高則五百萬,低則兩百萬左右,大量采購磨床後,絲杠廠商需要盡快回收成本,上述人士預計未來三年,行星滾柱絲杠不會明顯降價。
為此,部分機器人公司自研零部件,替代外部采購。
雲幕智造 CEO 賀亮告訴智能湧現,由于成本較高,目前公司正在自研關節電機,液壓動力系統,靈巧手。他預計,通過自研零部件,機器人整體成本将下降 30%-40%。
此外,接近宇樹、雲深處等公司人士也表示,公司在幾年前就已自研電機,大幅降低了電機成本;因時機器人甚至購買絲杠原材料、磨床,實現絲杠自給自足。
市場、投資者施壓,加速機器人價格戰
機器人公司想方設法降價,發布演示視頻提高銷量,但現實是,目前人形機器人所具備的功能相對有限。多位行業人士表示,人形機器人能夠平穩行走," 技術已經算不錯了 "。
據《智能湧現》了解,機器人公司将人形機器人整體劃分為兩類:
售價數十萬、上百萬元的人形機器人,擁有數十個關節自由度,具備跑、跳等能力。同時,其開放接口豐富,能夠滿足科研院校及機構多種開發需求,未來将投放至工廠等場景應用。
而售價十萬元以内的人形機器人,是極度簡化版本,其關節自由度通常為十餘個,且接口數量更少。
無論哪種人形機器人,目前都沒有合适的大規模落地場景,這意味着機器人公司的機器人出貨量有限。但投資人施加的壓力,迫使機器人公司降價促銷。
" 投資人今年對人形機器人公司的要求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位機器人公司高管告訴智能湧現,上半年,機器人只要能走就能得到融資,但下半年,投資人希望機器人能完成復雜的任務,還更傾向投資資金充沛的公司。
他表示,非頭部公司要想繼續融資,只能盡快具備規模的商業收入能力,否則很難生存。
與此同時,機器人公司數量增加,市場主導權正由機器人公司轉向買家,也促使機器人產品降價。
因時機器人市場總監房海南告訴智能湧現,2024 年初,考慮市場發展情況,因時機器人将靈巧手單只零售價下調 1.5 萬元,今年其靈巧手的出貨量已近 2000 台。
除了降價,機器人公司也開拓零部件產品業務,出售自研的零部件。
譬如,宇樹得標多所高校模塊材料、機械臂項目;智元機器人出售電機。在今年 " 雙十一 " 期間,雲深處宣布四足機器人、一體化關節降價數百、上千元。
在資本觀望和市場挑剔的雙重壓力下,降價不再只是權宜之計,正成為機器人企業提升銷量,獲得資金支持的策略。只有提高銷量,才能獲得更多收入,吸引投資者目光的機會。
并非所有機器人公司願意主動進入價格戰。眾擎機器人發布 8.8 萬元的 PM01 後,一位行業人士向智能湧現表示:" 我挺讨厭這樣的企業,大家應該先神仙過海,各取所能,搞定各自的客戶,再提價格戰。"
不過,機器人行業處于市場早期,留給機器人公司成長的時間仍然充足,它們都希望,價格戰能更晚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