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消費訴求多元化,飛凡汽車的「舒适路線」能否走通?,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飛凡汽車官方
國内汽車經過多年的普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明顯提升,用戶場景需求也随之改變。在這種背景之下,各大車企在智能化的路線選擇上,也開啟了各自的 " 狂奔 " 模式。
不管是基礎硬體、芯片性能、算力算法,乃至于產品營銷都是車企角逐的重點。而恰恰是這種 " 野蠻生長 " 的模式,也催生出了大量的同質化產品。面對消費更新,用戶需求難以捉摸的市場現狀,如何在困局中突圍,是現階段新能源品牌不得不面對的共性問題。
而針對這一現狀,飛凡汽車選擇的突圍手段,是打出了一張略顯 " 傳統 " 的 " 舒适牌 "。
日前,飛凡汽車在北京舉辦了首屆舒适科技日 "COZY DAY"。在發布會上,飛凡汽車展示了以 "TECH FOR COZY" 極智舒适科技為理念的 " 巴赫座艙明日篇 ",主打 " 飛凡巴赫座椅 "" 暈車舒緩系統 " 及 " 飛凡巴赫 3D 矢量音效技術 " 三項舒适性科技。
之所以選擇 " 舒适 " 這個标籤,在飛凡汽車用戶發展中心總經理劉晨看來,在整個智能出行科技發展的今天,大家在感性、理性層面對舒适的訴求還是存在的。而飛凡汽車在 " 舒适科技 " 層面具備市場區隔能力,借此讓用戶產生更強的品牌黏性。
飛凡汽車用戶發展中心總經理 劉晨
整場活動中,劉晨提及最頻繁的詞匯便是 " 舒适 "。那麼,這所謂的 " 舒适科技 " 能否助力飛凡汽車,精準切入車主用車過程中的痛點需求,以 " 舒适 " 這個标籤打開市場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此次飛凡汽車帶來的最新技術到底有多 " 舒适 "。
" 明日科技 " 全用在了座椅上
最近有研究表明,中國 90 後、00 後的人均身高增長已經排在世界首位,然而與此同時,伴随而來的還有腰椎間盤問題。有關部門統計,中國腰椎病患者已經突破 2 億,25-39 歲年齡段的年輕人腰椎間盤突出問題檢出率高達 13.93%,37.6% 的職場人受困于腰椎或者脊椎疾病。
這類年輕人普遍多是從事腦力工作的人群,長時間保持坐姿,面對電腦和手機的時間較多,因此也就更容易出現腰椎或者肩椎疾病。
目前,主流的所謂電競椅或者人體工學椅都只針對靜态場景,而汽車作為第三空間,座椅的舒适性也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畢竟家裡換個椅子很輕松,但汽車座椅可不是想換就換的。
既然選擇了主打 " 舒适 ",飛凡汽車便将未來技術的研發重點着重放在了與人體接觸面積最大的汽車座椅層面,也就是這次未來日首推的 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
其實簡單概括來說,這就是一款能夠 " 自主調節 " 的座椅。其主打主動貼合、彎道身體平衡、座椅硬度主動調節三項功能,下面我們就一個功能一個功能的來看。
Flex Air 座椅主動調節
首先,其采用了主動貼合技術,通過座椅内的氣袋智能充放氣,将其調節至最佳位置和環抱角度。并且,對動态狀态下的身體不貼合也可進行實時響應,通過電容傳感器做到最精準的補償。
通俗來講就是,這套座椅能自己改變形态,以迎合不同人群的不同坐姿,讓人體背部得到全面支撐,以此來提升乘坐的舒适度。
彎道身體平衡技術
另外,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還擁有彎道身體平衡技術,其在座椅靠背兩邊的側翼位置填入了智能氣囊,當車輛面對彎道行駛及坑窪路面所帶來的晃動時,座椅便可通過橫向加速度及導航信息,提前預判車輛動态,以座椅中側翼氣袋預充氣給予用戶舒适支撐,極大緩解脊椎不适。
最後,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為保證駕乘人員在各種駕駛模式下的駕乘質感,推出了座椅硬度主動調節技術。
這項技術的本質是其會根據車輛的不同行駛模式,模塊化智能充放氣控制 Micro 矩陣氣柱以改變座椅軟硬度及貼合度。就比如我們在高速行駛時,座椅氣柱主動充氣夾緊身體,提供更強的包裹感。而在低速時,氣柱收縮讓其回歸柔軟,保持體感的舒适性。
運動舒适模式
總體而言,區别于傳統上從形狀、材質和工藝等角度進行座椅設計,飛凡汽車設想的這款座椅實現了由靜态到動态、由被動到主動的變革。
而想要實現這一系列功能,需要将座椅真正意義上變得 " 智能化 "。
這種座椅需要聯通智艙、智駕、底盤、動力等網域控,最多需要打通車内 200+ 個信号連接。物理層面則需要通過氣柱單元控制技術,智能調節靠背發泡内 Thermoplastic 科技彈性材質的 Micro 氣柱。
整個過程需要在毫秒内做出響應,才能擁有上述的舒适性體驗。這對硬體層面的算力支撐以及座椅各個機構的系統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
至于座椅的安全層面顧慮,飛凡汽車也在會後的溝通環節向钛媒體 App 表示:" 座椅的安全性主要是看骨架等基本硬體水平,飛凡汽車的這款座椅骨架也是一體開發的,實際上對安全性沒有損傷。它裡面的氣袋不是爆破性的,而是通過充氣充起來的。"
當然,飛凡汽車的這款座椅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上述功能能否實現還要看後續研發進度。其實,就目前來看研發難度還是很大的。眾所周知,汽車座椅按摩功能的使用壽命其實遠小于座椅本身的壽命。
随之而來的問題便是,飛凡汽車的這套座椅使用了眾多氣袋、氣柱等硬體,并且集成了諸多獨立電控單元,軟硬體層面的耐用性與後期故障的更換成本問題,或許将是未來產品量產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飛凡汽車或成暈車人士 " 救星 "
說到車輛的乘坐舒适性,就離不開暈車這個話題。确實,暈車這件事因人而異,但普遍反饋來講,電動車還是比燃油車更容易暈車一點。
首先,人體對運動的感知受到幹擾或者特殊的外部刺激使人體感受能力受到影響時,就容易產生眩暈感,而乘車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這種幹擾和刺激,所以就會暈車。
而對于電動車來說,其動力系統相比于傳統的燃油車,動力輸出更為直接迅速,大幅減少了駕乘人員身體的 " 反應 " 時間。而松開推進踏板後車輛又瞬間轉入動能回收模式,此時會產生很強烈的拖拽感。
因此,電動汽車的乘客會頻繁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加減速,耳朵運動感受器裡的淋巴液波動更厲害,對大腦產生的刺激就更劇烈,也就更容易暈車,或者說暈得更厲害。
而飛凡在下一代暈車舒緩技術中主打的便是舒緩刹車體驗,并更進一步提供情緒舒緩模式。
根據官方介紹,飛凡通過從前庭到中樞、從基本車輛動态平衡到智能座艙聯動設定,讓暈車概率從減少 30% 到減少 50%,實現全感官統合的舒适體驗。
系統通過對整車優化調校,實現加速踏板響應靈敏度、減速停車制動力的線性釋放,最大程度減少座艙搖晃和車身俯仰。簡單理解就是,通過系統優化,讓車輛加減速過程更加 " 柔和 ",讓身體有更多時間适應。
後橋動态運動優化
當然,暈車還有一類誘因,是由于車内氣味引起嗅覺不适,從而造成感官紊亂而暈車。
飛凡汽車的對應措施是,調整螢幕亮度或者主動息屏,播放舒緩音樂,座椅調整舒适,并且聯動空調系統,調整溫度和氣流。
此外,根據上汽創新研發總院的常務副院長蘆勇介紹,目前飛凡汽車的懸架從設計層面也可以一定程度的抗俯仰,這對于減緩暈車也有一定幫助。
同時,其還表示:" 我們最終還是只能從控制、調校、懸架設計上面做到盡量地減少暈車,因為新能源車本身就是動力比較強,不能單純為了防暈車而把動力鎖死,只能說從設計層面更加地關注用戶對舒适性的需求。"
當然,上述一系列調整管用與否也許的确因人而異,但至少單從防暈車的角度來說,飛凡汽車确實對得起其打出的 " 舒适标籤 "。
3D 矢量音效有何不同?
其實對于舒适性科技來說,上述不管是座椅還是防暈車,都是從規避 " 不舒适 " 出發,而此番飛凡汽車針對 " 舒适 " 的技術則是飛凡巴赫 3D 矢量音效技術。
根據官方介紹,飛凡巴赫 3D 矢量音效技術,提出了一套雙 DSP 解決方案,應用了融合算法,打通了 112 路音頻信号,繼而讓聲音更有方向感,讓每個座位的用戶都有身臨音樂廳的沉浸感。
講到這裡也許很多朋友會問了,這與大品牌的環繞音響有什麼區别嗎?
其實,這個技術力求的就是不用大品牌的環繞音響,憑借 3D 矢量音效技術即可實現相同或者說類似的聽覺體驗。
在硬體端,飛凡汽車采用雙芯片雙 DSP 解決方案,激活 8155 芯片中的 Hexagon DSP 模塊與 ADI DSP 音頻處理芯片,結合 Dirac 專利融合算法,可打通 112 路通道的音頻信号,讓聲音啟動快、延時低、效率高,達到 " 少花錢,多辦事 " 的效果。
如果要問,除此之外這 3D 矢量音效技術還有哪些特點?飛凡汽車官方表示,未來可以憑借歌聲方向環繞技術,為用戶帶來 " 聽聲辨位 "" 讓聲音也能有方向感 " 的聽覺體驗。
這裡的 " 聽聲辨位 " 不是武俠小說裡那種,高手蒙眼辨位的經典橋段,而更類似那種,我們日常生活中走在路上,忽然馬路對面有人叫你名字,你轉過頭去看這種場景。
比如說,導航告訴我們下個路口左轉,這個聲音便會從你左側傳來,讓聲音的方向始終與注意力的方向保持一致。根據介紹,除了 3D 導航音,系統提示音、警示音和小憩模式的各種音效都可以實現 " 聽聲辨位 "。
總體來看,不管是人體工程學的座椅也好,防暈車也罷,乃至于 3D 矢量音效涉及的 " 舒适 ",其實都是一個主觀概念,能否獲得消費者認可,或者說堅定選擇仍有待考證。
不過,根據飛凡汽車的官方數據顯示,飛凡 F7 已經交付 4000 輛左右,這些車主之中有超過六成用戶是受到巴赫座艙的吸引而購買車輛,這意味着飛凡巴赫座艙确實具備一定的產品競争力。
正如劉晨在會後的溝通環節所說:" 我們相信用技術來賦能,在體驗上是能夠產生層次差異的。到最後,我們的用戶也能給予相應的反饋和評價。"
由此可見,強化 " 舒适 " 标籤,打造差異化產品這條路,飛凡汽車走的沒問題,接下來就要看飛凡汽車能不能真正把 " 舒适 " 這個标籤 " 據為己有 " 了。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常笑,編輯|張敏)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