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五星級飯店,為什麼越來越少了?,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作者:王靜儀、蔣雨彤,編輯:施智梁,責編:張生婷,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曾幾何時,五星級飯店往往是城市中心地标或者 " 門面擔當 ",在這裡住宿、吃飯,都是身份與奢華的象征。
牌匾上綴有五顆鍍金五角星,在前廳最明顯的地方閃耀,是五星級飯店的象征。但如今能看到這塊牌匾的地方越來越少,從 2019 年開始,中國五星級飯店的數量逐年下滑,而且下滑速度加快。
文化和旅遊部的官方統計顯示,五星級飯店正以每年幾十家的速度減少,2024 年三季度的最新數字是 736 家,相比六年前減少了近 13%。
五星級飯店越來越少,直接原因在于評判的标準本身。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曾國軍撰文指出,現行國家标準因為内容滞後,逐漸失去對實際運營的指導作用,越來越多的飯店不願再參評星級,直接導致星級飯店數量下滑。
如果說概念是表層,五星級飯店所面臨的經營困境更是内層原因。由于業績不佳,被擺上貨架的五星級飯店數量正在逐漸增加,不少曾經名噪一時的五星級飯店成了司法拍賣的對象,但成交者寥寥。
接受《财經》采訪的諸多業内人士都認為,部分關停轉型的五星級飯店本就不是市場需求的產物,更是上一個時代行政導向、地產導向的結果,那時希望以此拉升地塊房價、提升城市形象。這類五星級飯店的出清,并不是一件壞事,而是真正以市場導向為經營的開始,中國酒店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經過内部改造更新,或是直接轉型改做康養、月子中心、長租公寓等其他更能賺錢的業态,越來越多的五星級飯店正換個面貌再歸來。
一、酒店不想再參與星級評選
根據文旅部的統計,當前中國有 736 家五星級飯店,其中浙江最多,有 91 家,其次是廣東,有 88 家。
要達标,需要滿足一系列标準:房間不少于 50 個、所有房間必須配有浴缸、電視頻道至少要有 24 個、會議廳至少有兩種規格 ……
最新的國标在 2024 年 3 月 1 日生效,《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及評定》(GB/T14308-2010)一共列出了 40 多頁标準,對客房的燈光、員工的食堂等都做出事無巨細的規定。
要成為一家五星級飯店,并非強制,而是由企業自願申報。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正式營業一年以上的飯店,均可申請星級評定,達标後頒發相應的證書和标志牌,有效期三年。
但問題是,不少企業不再願意申報了,參與星級評定,似乎沒多大收益、卻多了些成本,于是不如不評。
原因有很多。對于消費者而言,攜程、美團等在線旅遊平台(OTA)上的評分,有時往往比飯店大堂的 " 五星牌匾 " 更有話語權。
如北京有多家老牌五星級飯店,因為裝修風格過時、服務理念陳舊等原因,在網絡平台的評分都不算高。
與此同時,消費者更認可酒店品牌,而不是認可幾顆星。曾國軍指出,随着全球知名酒店品牌進入中國,消費者知道的是萬豪、洲際、喜來登、希爾頓等,這些品牌成為消費者眼中品質的代表,五星級酒店的原有市場被所搶占。
(出處:論文《旅遊飯店星級評定标準:中外差異與 " 棄星 " 現象解析》)
曾國軍對比了中國标準和國際星标發現,中國星标側重于硬體,而國際星标側重于服務,導致部分中國五星級飯店不符合消費者的真實體驗。比如退房結賬一項,中國星标僅要求服務完整和基本禮儀,而國際星标提出結賬時間不超過五分鍾、電子賬單必須在一小時内發送。
以上的問題不單屬于五星級酒店,更是整個星評體系的共性。從 2010 年開始,中國星級飯店的整體數量就持續下滑。2010 年有 13991 家,随後逐年下滑,2016 年跌破 1 萬家,到 2023 年只剩 7245 家。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4 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底,中國連鎖酒店數約 9.06 萬家,較 2022 年 7.1 萬家增長 28% ——其中僅有 7000 多家是星級酒店,不到十分之一。
相較于一到五星,現在行業更多用經濟型、中端酒店、高端酒店、奢華酒店來進行分類。星級評定标準自 1988 年開始實施,歷經四次修改,相關定義正被市場化的新詞所替代。
結合每個飯店的位置、服務、價格、硬體、軟體等,每個 OTA 都推出了自己的評價标準,攜程推出了 " 鑽級 " 的定義,缤客則從 1~10 分進行打分,都取代了傳統的星級飯店的評定。
對此,國家相關部門已意識到這一問題。《" 十四五 " 文化和旅遊市場發展規劃》就提出了星級飯店轉型更新行動計劃,要求推進星級飯店國家标準修訂與實施,力争用三年到五年時間,使中國旅遊住宿業結構更加優化,集團化、品牌化、特色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
二、關停、拍賣和轉讓
名義上符合 " 五星級飯店 " 标準的高端酒店少了,但從事實層面,高端酒店本身也的确在減少。
2024 年末,上海松江區的東方翰悅閣飯店關停,其前身是知名度假飯店東方佘山索菲特,曾被譽為 " 魔都小三亞 "。然而,這家剛換牌不足兩年的五星級飯店如今黯然退場。
2024 年 6 月 30 日,位于北京三裡屯的北京瑜舍飯店宣布正式關閉,這家酒店房價一度高達數萬元,不少公眾人物都曾光顧。
不少曾經名噪一時的五星級飯店,如今成為司法拍賣的對象,佛山希爾頓飯店、北京臨空皇冠假日飯店、天津生态城世茂希爾頓飯店、重慶北碚悅榕莊飯店、麗江瑞吉飯店等,都出現在拍賣名單上。
就如上海寶格麗酒店,評估價從 32 億跌到 20 億,挂牌半年還無人接盤。流拍也并不罕見,據第三方機構邁點研究院統計,2024 年只有少數高星酒店被成功拍賣,能以億元的金額成交的更是屈指可數。
賣掉酒店,因為作為業主的地產商需要緩解杠杆壓力、回籠現金。
中國飯店協會數字委常務副理事長胡升陽說,高端酒店存量市場中,約 80% 的業主都是房地產商。在地產行業的輝煌時期,不賺錢的高端酒店,并不會對地產公司整體發展產生影響。然而,一旦地產開始下行,所屬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時,這些高端酒店就會變成需要擺脫的負擔。
因此,國内地產龍頭企業如恒大、碧桂園、融創、綠地、世茂等都有出售酒店物業的新聞傳出,關于高端酒店破產清算或被拍賣轉讓的消息屢見不鮮。
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潤鋼直言,這類五星級飯店違背市場規律,與所在地的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從開發建設的背景上看,或是在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政府主導,以滿足政務活動和領導偏好為導向;或是在最近 20 年由房地產驅動,服從于地產的保值增值。這兩種模式都嚴重違背了酒店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于是,不論是市場口碑,還是經濟效益,都與後來蓬勃發展的經濟型酒店和中端酒店形成了巨大反差,在黃金期結束後,無可避免地迅速滑落進衰退期。
早在疫情前,這些沉疴就開始爆發,不少五星級飯店被擺上貨架。根據仲量聯行統計,中國内地酒店投資交易額近年居高不下,交易尤其集中在一線城市。
" 中國酒店行業發展了 40 年,第一個 20 年由政府驅動,第二個 20 年由房產驅動,更多在于強調硬體的寬敞氣派之态,而非提升客人的舒适度和體驗感,坪效管理較差,偏離市場化邏輯。如今必須轉向投資驅動,酒店投資一定要有回報,講究坪效(每坪面積上可以產出的營業額)。" 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發展官孫健對《财經》表示。
孫健說,中國酒店業走到今天才算真正邁入健康發展的元年。當酒店行業不單純依賴于房地產價值的時候,恰恰是行業繁榮發展的開始。
三、換個面貌再歸來
2008 年到 2019 年,中國的五星級飯店數量幾乎翻番,從 432 家增加至 845 家。從盛轉衰也從此開始,2019 年到 2024 年逐年下滑,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張潤鋼認為,五星級飯店要做好重新定位,在等級方面應該有升有降,在類别方面可以角色更換,如由商務型轉變為社區型或其他;規模上也可以有增有減。不能再片面追求 " 高大、寬敞、氣派 ",如何科學、合理地讓更多的閒置空間和面積產生出效益,是存量酒店改造的 " 要害 "。
基于這樣的邏輯,對現有五星級飯店的改造也大有可為,是門好生意。
有酒店選擇自我改造。2025 年 1 月,廈門最老牌酒店廈門鹭江賓館完成了歷經一年多的改造提升,恢復對外營業。邁點研究院統計,2025 年 1 月,高端酒店(奢華酒店、國際高端酒店、國内高端酒店)共開業 17 家,呈現穩定上升态勢。
也有新玩家願意接盤酒店。從地產商那裡新入手五星級酒店的,多是行業外的新面孔,高淨值人士、國資企業及金融機構積極入市交易,地處城市核心區且有穩定現金流的酒店資產頗受其青睐。
有人走也有人來。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4 年,中國内地飯店投資市場交易額總計 178.7 億元人民币,其中近七成飯店投資交易發生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預計 2025 年飯店投資交易額将與 2024 年持平,約為 180 億元人民币,保持熱度。
如果把視野放寬,酒店還可以轉型成其他更能賺錢的業态:關停的北京瑜舍酒店,轉向零售創新地标;天津泰達控股将 9.5 萬平閒置酒店改造成北塘北文旅小鎮,引入露營經濟、沉浸式劇場等新業态。
回到住宿市場來看,即使五星級飯店的概念逐漸走遠,但消費者對高端住宿的需求沒有改變。精品酒店、主題民宿等新興住宿形态日益受到青睐,許多旅客更注重個性化體驗,而不是單純依賴 " 五星級 " 标籤。
經常外出住酒店的齊女士告訴《财經》:" 如果商務需求不是很大的話,還是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高端酒店或民宿。現在越來越多酒店和民宿在服務設施、安全保障上做的越來越好,更加适應我們旅行的氛圍和節奏。"
上海就開展了鄉村民宿星級評定,截至 2024 年底,市級層面共評定了 159 家星級鄉村民宿,其中就有多家五星級民宿。
愛戶外、愛文化、愛小眾,是洲際集團總結出的新一代消費者的三大特點。
孫健說,縱觀近年來旅遊熱門趨勢,從阿勒泰自然風光到山西人文古迹,再到以上海為代表的各個城市 citywalk 路線,這兩年來新一代消費者對自然風光、人文風景、小眾景點情有獨鍾。現在都說市場競争很激烈,其實有很多需求是沒有被照顧到的,有很多市場的空白是值得被填補的。
可以說,誰能夠對存量資產進行盤活以滿足用戶快速變化的需求,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更新,誰就能夠在未來酒店市場格局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樣看來,五星級酒店或許并未消失,而是正以新的方式,重新定義高端住宿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