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比張一鳴身家漲幅還快,陳天石财富有泡沫嗎?,歡迎閱讀。
文 | 雷達财經,作者 | 孟帥,編輯 | 深海
随着最新一期《胡潤全球富豪榜》的揭曉,外界得以一窺來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們的财富變遷。
3 月 27 日,《2025 胡潤全球富豪榜》正式發布,身為寒武紀創始人的陳天石憑借 870 億元的巨額财富,以及高達 445% 的财富漲幅,在眾多中國富豪中脫穎而出,一舉榮登中國漲幅榜首。
而在此之前,陳天石更是早已憑借自己的數百億身家,毫無懸念地成為江西首富。不過,相較《胡潤全球富豪榜》截取的數據,截至 3 月 28 日收盤,陳天石的身家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水。
陳天石坐上财富快車的背後,離不開寒武紀在資本市場上的亮眼表現。這個 16 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 歲獲博士學位的天才少年,和哥哥陳雲霁因 "AI 芯片 " 設想一拍即合。在中科院的支持下,他們通過潛心研究和資本運作,将寒武紀打造成為了一家在 AI 芯片領網域備受矚目的龍頭企業。
盡管公司市值和創始人的财富令外界不少人羨慕,但寒武紀光鮮的表面下也伴随不少争議。在 2023 年之前,寒武紀的營收多年來一直在 8 億元以下徘徊。與此同時,從 2017 年至 2023 年,寒武紀的歸母淨利潤持續虧損,累計虧損額接近 50 億元。
面對慘淡的業績和超高的估值,外界不少人對寒武紀的發展前景與真實價值一直持懷疑态度。不過,去年第四季度,寒武紀的業績終于有了明顯的起色,單季度營收達到 9.89 億元,并且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歸母淨利潤達 2.81 億元。
但憑借公司目前 10 億出頭的營收,寒武紀能否支撐得起如此高的估值,投資界依然存疑。
力壓張一鳴、雷軍,陳天石榮登中國漲幅榜首
3 月 27 日,又到了《胡潤全球富豪榜》每年揭曉的日子。伴随着最新一期财富榜單的出爐,外界對富豪們财富浮沉的好奇心被再次點燃。
此次發布的榜單,53 歲的埃隆 · 馬斯克憑借 3.07 萬億元的财富五年内第四次登上世界首富寶座。而字節跳動 42 歲的創始人張一鳴,則取代了 71 歲的 " 瓶裝水大王 " 鍾睒睒,榮耀加冕新任中國首富。
然而,要說誰是中國企業家中财富漲幅最為驚人的,恐怕許多人都難以猜到答案。這位企業家不是張一鳴,也不是首次跻身中國前十富豪之列的小米創始人雷軍,而是寒武紀的陳天石。
榜單顯示,今年 40 歲的陳天石,以 870 億元的财富再次登榜。相較上年的 160 億元,陳天石的财富足足增長了 710 億元,其财富漲幅更是超過 440%。
陳天石财富的這一漲幅,超過泡泡瑪特王寧及其家族超 300% 的漲幅,以及小米系雷軍超 110%、黎萬強與黃江吉超 140% 的漲幅,毫無懸念地榮登中國财富漲幅榜榜首。
胡潤還表示,如果陳天石能持續抓住算力市場,其将和小米雷軍、寧德時代曾毓群、DeepSeek 梁文鋒、币安趙長鵬一樣,成為未來角逐中國首富的有力競争者。
那麼,陳天石緣何可以在一眾大佬中,雄踞中國企業家财富漲幅榜首的位置?胡潤給出的解釋是:" 受益于全球對高性能計算、5G 和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大幅增長 "。
根據寒武紀此前發布的财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均為陳天石。另據天眼查顯示,目前,陳天石在寒武紀公司一人身兼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等要職。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陳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紀超 1.19 億股股份,對應 28.63% 的持股比例。與此同時,北京艾溪科技中心 ( 有限合夥 ) 也持有寒武紀 7.34% 的股份。
而北京艾溪科技中心 ( 有限合夥 ) 的實際控制人,同樣也是陳天石。天眼查資料顯示,陳天石通過 9 條股權鏈,合計持有寒武紀 29.49% 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2025 胡潤全球富豪榜》财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 2025 年 1 月 15 日。而截至 3 月 28 日收盤,寒武紀的最新市值為 2617.45 億元。據此計算,陳天石的最新實時持股市值相較上榜時有所縮水。
而這一數據的變化,也與寒武紀近期的股價波動有關。自 1 月 15 日至 3 月 28 日,寒武紀的股價累計下跌近 10%。
寒武紀背後的 " 天才少年 " 兄弟
此番助推陳天石坐上财富快車的原因,正是其一手打造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紀。
作為寒武紀的掌舵者,陳天石的人生軌迹,恰似他親手設計的芯片般精密而充滿爆發力。16 歲時,他便叩開中科大少年班的大門,25 歲那年更是已經站上中科大計算機學院博士的學術巅峰。
而陳天石和他的哥哥陳雲霁有着極為相似的人生經歷,兩人先後從中科大少年班啟航,又在計算所完成學術深潛,最終因一次跨越領網域的思維碰撞,掀開了 AI 芯片時代的帷幕。
時間回溯至 2010 年,陳雲霁在芯片測試環節遭遇瓶頸,忙碌之餘,他一直思索着如何運用 AI 技術替代人工進行芯片測試。而陳天石恰好專注于人工智能領網域的研究,兩人想法一拍即合,決定挑戰一個在當時甚為冷門、還沒什麼人踏足的領網域—— AI 芯片。
那時,全球 AI 芯片市場尚處襁褓之中,英偉達還只是一家名氣遠不及現在的顯卡公司,但陳天石兄弟倆卻堅信:人工智能的爆發,需要全新的計算架構。
2010 年底,在一次内部會議上,陳天石兄弟倆向領導報告了做 AI 芯片的想法。這個設想打動了領導,并為其專門成立了智能處理器團隊,任命陳雲霁為課題組負責人。此後,他們在中科院計算所一間不足 30 平方米的實驗室裡,開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苦心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 年,兄弟倆與合作夥伴完成的關于機器學習計算的論文成果 "DianNao" 和 "DaDianNao" 橫空出世,先後斬獲 ASPLOS、MICRO 兩大計算機學術頂會的最佳論文獎,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科研機構首次在計算機系統和高性能計算領網域頂級國際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
2015 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陳天石主導的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首次成功流片。技術的突破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論文中的架構變為改變世界的芯片?陳天石選擇了創業。
2016 年,在中科院和投資機構的支持下,寒武紀正式誕生。之所以将公司名字命名為寒武紀,是因為其承載着以生命大爆發式的創新開啟人工智能新紀元的雄心。
不過,公司成立後,寒武紀的商業化之路卻比想象中的艱難。早期,寒武紀采用 IP 授權模式,将芯片設計賣給設備廠商,從而以最快的速度,實現商業化和大規模量產。
2017 年,華為找到寒武紀,希望它能為麒麟 970 芯片搭載 AI 處理能力。寒武紀 1A 處理器的加入,讓華為 Mate10 成為全球首款集成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手機。而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寒武紀也一戰成名。
然而,這次表面看似雙赢的合作,背後卻暗藏危機。後續,華為宣布自研 AI 芯片,寒武紀因此失去了營收貢獻約 98% 的最大客戶。沒有了來自華為的穩定收入,寒武紀在商業化方面只能另尋他途。
為此,陳天石帶領團隊,從單一智能終端芯片向雲、邊、端全場景智能芯片延伸,積極拓展政務和智能計算集群項目。與此同時,寒武紀先後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西安市西鹹新區沣東人工智能計算創新中心達成合作。
2020 年 7 月,寒武紀成功在科創板挂牌上市,摘得 " 國内 AI 芯片第一股 " 的桂冠。上市首日,寒武紀市值突破千億,風光無限。時至今日,寒武紀更是成為了中國 AI 芯片的龍頭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寒武紀多期财報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并沒有看到陳天石哥哥陳雲霁的身影。
寒武紀 " 冰火兩重天 ",估值 " 虛胖 " 還是潛力無限?
盡管寒武紀的最新市值超過 2600 億元,陳天石此番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個人财富也達到 870 億元,但這些光鮮數據的背後,寒武紀也面臨着常年虧損的尴尬情形。
翻閱寒武紀過往的财報,2018 年至 2023 年期間,寒武紀的營收除 2023 年未實現增長外,其餘年份均保持增長态勢。然而,即便如此,寒武紀的營收在此期間始終未能跨過 8 億元的門檻。
再看利潤指标,寒武紀的盈利能力更是着實讓投資者們捏一把汗。2017 年至 2023 年,寒武紀分别錄得歸母淨利潤 -3.81 億元、-0.41 億元、-11.79 億元、-4.35 億元、-8.25 億元、-12.57 億元、-8.48 億元,累計虧損規模逼近 50 億元。
截至發稿,寒武紀暫未披露 2024 年的詳細财報。而據寒武紀此前發布的《2024 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24 年,寒武紀斬獲營收 11.74 億元,營收規模首次突破 11 億。
與上年相比,寒武紀去年的營收實現 65.56% 的增長,這主要系報告期内公司持續拓展市場,積極助力人工智能應用落地,使得報告期内收入規模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盡管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但寒武紀去年全年仍未能擺脫虧損困境。2024 年,寒武紀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4.43 億元。
事實上,寒武紀的超高估值一直飽受外界質疑。不少觀點認為,高估值需要業績的高速增長作為支撐,一家營收長期不足 10 億且連年虧損的企業,是否能真正支撐起如此高的市值,值得商榷。
不過,對于寒武紀而言,一個好的迹象是其去年的虧損規模相較上年收窄了 47.76%。對此,寒武紀解釋稱,主要系報告期内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及信用減值損失轉回所致。
而進一步對比寒武紀去年的三季報可知,寒武紀或已在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去年前三季度,寒武紀分别實現營收 1.85 億元、歸母淨利潤 -7.24 億元。對照去年全年的數據可推算,寒武紀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為 9.89 億元,歸母淨利潤為 2.81 億元。
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在政府政策支持和企業需求激增的雙重推動下,國產算力市場空間廣闊。2025 年或将成為政府和運營商算力采購的大年,六部門定調到 25 年建設 105EFlops 智能算力,中國移動計劃 24-25 年采購 AI 伺服器 7994 台。互聯網企業,特别是字節跳動等公司,在資本開支和 AI 推理需求上持續加碼,這為國產算力廠商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寒武紀為國内 AI 芯片領軍者,随着 AI 芯片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有望依托不斷擴展的產品布局和生态建設逐步搶占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3 月,市場上有消息稱,寒武紀将迎來一筆 " 大單子 ":字節跳動向其下單 4 萬顆單價 2.5 萬元的 580 芯片,總價值達 10 億元。該消息傳出後,寒武紀的股價一度上揚。不過,字節跳動方面對此回復稱,消息不實。
如今,寒武紀業績呈現向好趨勢,但其未來業績能否與自身估值更加匹配?雷達财經将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