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什麼“爹味”管理過時了?,歡迎閱讀。
最近,某企業倡導 " 員工結婚不許要或付彩禮、婚禮酒席不能超過五桌、不靠父母買房買車 ",引發大眾對「企業邊界感」和「爹味」的争議和讨論。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類社會問題上,一些營銷号評論企業管理問題的腔調,其實也略顯 " 爹味 "。
" 爹味 " 是什麼?主要是形容那些自以為是、喜歡說教、高高在上、喜歡扮演他人教育者角色的行為或态度。
對于職場人來說,如何識别職場上的爹味,用更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更平等的語言來對話溝通,成為當下的一道新課題。
世界就是一場 " 爹味 " 大逃殺爹味面試:" 你的方案有什麼吸引我的 "
面試經驗豐富的朋友,可以多剖析不同面試官的面試問題,特别是那些讓你陷入迷惑和自我懷疑的面試問題,很可能帶着一些深藏的惡意和居高臨下的審視。
圖源:小紅書 @熱心市民芝麻
在小紅書,關于「爹味」一詞浏覽量接近 4800 萬。博主 @熱心市民芝麻分享自己陸續面試 7 家公司後,發現最經典的兩種面試形式,一是要你自證清白;二是自證優秀。
" 這個方案是你做的嗎?你覺得你的方案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
連環發問,初看沒啥問題,但細思卻讓面試者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惡意。" 方案是你做的嗎 ",這一發問就帶着挑戰信任賬戶的态度,而 " 方案有什麼吸引我 " 則将面試官上位者态度畢露原型。
林塵回顧應屆生面試的那段日子,這樣的問題可謂是家常便飯。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面試,被一堆無聊的問題問了 1 個小時,直至面到了第三輪 —— 老板直面。公司是位年輕的老板,據說還是某 985 大學畢業的,結果老板的開場白就是:" 你覺得你的設計有什麼特别的呢?我覺得沒什麼特别的呀。"
" 當時我被問到自我懷疑,畢竟剛畢業也沒啥信心,但我更迷惑的是老板發言 —— 你覺得沒什麼特别的還跑進來浪費時間幹嘛?"
林塵說,後來工作很多年後也去面試了一些新人,才慢慢想明白,有時候面試者的面試能力有限,很有可能坐在你對面得瑟的面試官,也是個面試菜鳥,哪怕他是個老板。
曾經在信息閉塞的年代,找工作的另一個書面詞叫 " 求 ",多少就少不了 " 求 " 的意味,某種程度也建構了面試者和被面試者的上下位。
随着職場文化日新月異,新一代青年更多地認為面試是一場雙向選擇的過程,他們不接受被審視,亦不需要被讨好,而是需要平視的對話。這種核心需求背後,其實就是對爹味面試的一場挑戰。
爹味茶桌:" 讓我考考你。"
茶桌是廣東這邊經典的生意談判場景,在喝茶中談笑風生,完成感情的試探和交流,從而達成生意上的默契,是廣東人給人的印象。但由于 " 茶 " 這一自帶文化屬性的歷史產物,往往爹味也開始在這裡橫行、發酵。
" 讓我考考你。"
國慶期間,從事财經領網域的黎洞洞聽一個研究股市的朋友邊衝茶邊聊天。本來這是一場拓展知識的聊天局,但黎洞洞聽了一下午突然覺得很累。對方滔滔不絕,還喜歡把 " 考考你 " 挂在嘴邊。
" 一旦你表示不懂,他就開始得瑟了,說你不是學财經的。" 黎洞洞越想越無語:" 他是哪門子勇氣如此确定他說的就是對的,三十五歲就一副懂王的樣子,重點是還一直說,考考你 "。
" 考考你 " 的語境往往發生在長輩對小孩子的溝通中,但若發生在同齡青年之間,就非常尴尬。
如果從聊天藝術的角度來看,有一部分人的聊天多半是演講,而不是對話,而又因為他需要完成對話的感覺,所以就得通過 " 考考你 " 來完成他的演講邏輯閉環。
這背後的本質溝通問題,其實就有濃濃的 " 爹味 " ——他并不想和你對話,只想一味地灌輸他的想法,從而證明他是那個無比強大的 " 爹 "。
爹味可怕的是:難以識别
在《再見愛人 4》裡,papi 醬說楊子:" 他真的是我在現實生活中、見過的、聽說過的、電視裡面看到的、集所有爹味中年男性于一身的一個中年男性。"
節目中,楊子的 " 爹味 " 發言很多,節目組請楊子回答黃聖依的愛好時,他竟顯得若有所思,卻又瞬時轉過頭,一臉不以為然地反問她:" 你有愛好嗎?"
在群體活動中,一上來就開始上課。從人類使用語言最高頻的詞,扯到北鬥七星,侃侃而談 …
隔着螢幕或許有人質疑其是劇本或剪輯效果,但節目中的在旁聽的另一嘉賓劉爽則赤裸裸地給出了一個聽感:" 懂王 "。
不過楊子的 " 爹味巅峰 " 并非是在婚姻關系中,他對節目組的年輕攝影師高美琳多次 " 侵犯邊界式的打斷 ",戳中了許多職場人的憤怒點。
那麼,該如何識别爹味?
爹味最可怕的地方是,難以識别,因為很多時候會讓你覺得是你自己的問題。
不過,當你感受到這個 " 爹 " 的存在讓你對自己諸多懷疑和挫敗,認同了 TA 想讓你認同的這個糟糕的自己,這大概率就是 " 爹味 "。
實際上是,大多數 " 爹味 " 集成體正是将自身無法耐受的虛弱的部分投射了給你,這樣 TA 就能變成那個無比強大的 " 爹 " 了。
當然,爹味不局限于兩性之間,它也适用于任何權力不對等的關系中。甚至,當處于血緣或智識資源的上位時,就算是女性也有可能成為釋放 " 爹味 " 的一方。
《哈利 · 波特》中的烏姆裡奇也是爹味女性的另一位代表。在開學典禮上,烏姆裡奇打斷校長鄧布利多的發言,發表了一通說教式的言論。烏姆裡奇的掌權也讓霍格沃茨變成官僚手下的機構。
現實生活中,有豆瓣網友反思,自己作為女性,也曾因為憑着自己的學識優勢而落入爹味的陷阱," 有過度引用的毛病,專業梗用起來經常大段解釋,遇到性别理論相關更是恨不得把半本書給人講一遍 "。
人們讨厭爹味發言的時候,并不區分特定的性别,只是平等地厭惡一切剝奪他人主體性、單方面的灌輸和說教。
跳出爹味,需有 " 主體意識 "
爹味說教的過程通常都是由說教者來主導,說教者是主體,被說教者是對象。一個說,一個聽,一個主動輸出,一個被動接受。
因此,在職場和生活上,培養 " 主體意識 " 可能是跳出爹味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聯想到生活中的遇到的 " 爹味 " 場景,正是開頭說的 " 邊界感 "。
年輕人讨厭 " 爹味 ",一方面是讨厭上位者姿态的控制欲,另一方面,年輕人對邊界感的意識提升,渴望獲得自主決策權,而那些而來自 " 前輩 " 的指點,尤其是相對消極意味的評判,往往比不利于青年主體意識的培養。
在關于 " 哪些迹象表明你需要設定更健康的界限 ",《界限》一書中提到 " 忘記自我關愛 "" 感覺不堪重負 "" 怨恨 "" 逃避 " 等迹象,現實生活中在 " 爹味管理 " 下久了的人,往往都會陷入類似的困境。
在工作中如何設定健康的邊界,《界限》一書提到了以 " 我 " 為主體去表達工作界限。
比如你的上司經常假期或晚上加班并對你有所期待,甚至進行 " 爹味 " 輸出,我們就要設立邊界。
不過,不能用一種埋怨的表達,如 " 你明知道我忙不過來,還把任務強加給我 ",這類表達往往會讓對方感受到挑戰,從而增大矛盾。
書中推薦了的一種更為智慧的表達則是——以 " 我 " 為主體表達界限:" 我向來在規定期限完成工作。你的每一項任務,我都會先确認任務的輕重緩急,但如果任務緊急,請提前告知。"
當然,除溝通外,行動上也要有明确的界限。
很多時候,人們不一定能夠把你的話聽進去,但行動一定是最有力,能快速建立邊界感的,比如一些無用的社交活動,不想去,就要堅定不去。
在執行過程中,我們要克服對完美的恐懼。
設定邊界時不可避免地會惹别人不高興,但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員工,但這不妨礙你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同事或創業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獵聘 "(ID:liepinwang),作者:陳冬見,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