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廣東省菜!冬天能忍住不吃它的都是狠人,歡迎閱讀。
到了冬天,每個省也都有自己的省菜。比如四川人和豌豆尖,東北人和大白菜,以及,廣東人和西洋菜。
一到冬天,廣東人的西洋菜 DNA 就覺醒了,開始像牛一樣到處去找西洋菜,然後哞地一聲開始瘋狂大吃特吃。冬天的廣東人,人均 " 西洋菜殺手 "。
截圖來自小紅書
西洋菜是什麼菜
很難向一個沒見過西洋菜的人描述這種植物。盡管來自蔬菜物種大戶十字花科,但它長得并不像任何一種北方人熟悉的十字花科蔬菜。
西洋菜 | 圖蟲創意
也許是因為 " 西洋菜 " 實在不雅,中國的植物學家用 " 豆瓣菜 " 當作它的正式中文名,取其小葉圓形、狀如豆瓣之義,然而這個名字也不直觀。如果能看到西洋菜開花,那四瓣的白色小花倒是能表明它所屬的類群。不過這東西開花就會變苦沒法吃,菜市場上是看不到花的。
西洋菜的花 | Pixabay
這個物種的起源可能是地中海沿岸地區,跟同科的芸薹屬蔬菜是老鄉,但分布遍及整個北溫帶。中國除了西北幾個省區外均有分布。這種植物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蔬菜種類之一,然而,無論是 " 西洋菜 " 還是 " 豆瓣菜 ",都不見于中國的古代典籍,可見其食用傳統是外來的,而且傳入中國的時間甚晚,大概只有一百來年。
作為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西洋菜能以中空的莖随水漂流,并從節上發出不定根和芽,因而傳播甚快。有些地方把它當做水生雜草,但歐美國家大多把它作為重要的蔬菜栽培,并無成為入侵植物之虞。
西洋菜莖上長出的不定根 | Stefan.lefnaer / Wikimedia Commons
最早進行西洋菜商業化栽培的國家是英國。1808 年,一位名叫威廉 · 布拉德伯雷(William Bradbery)的農學家在艾貝斯費特河沿岸開始種植西洋菜,這項產業随後擴散到英國各地。
溫徹斯特附近的小鎮奧爾斯福德号稱英國的西洋菜之都,每年會舉辦西洋菜節,有 15000 人參加。該鎮還擁有一條以西洋菜命名的蒸汽火車鐵路。
西洋菜種植產業在英國興旺發達的原因很微妙。西洋菜喜歡潔淨的弱鹼性水,流經白垩丘陵的河流正好符合它的需求——白垩過濾了水中的雜質,并溶入碳酸氫鈣。這樣的白垩河流,英國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英國漢普郡,種植西洋菜的水田 | wiki commons
不過我也見過因地制宜的西洋菜田,那是在粵北連州的喀斯特山區,奇峻的山峰間有連片的西洋菜田,溶解了石灰岩的水正好符合西洋菜的要求。當然,現代化的西洋菜栽培對自然環境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水分和營養都是可以人工調節的。
廣東清遠的西洋菜田 | 圖蟲創意
西洋菜怎麼吃
粵語區是消費西洋菜的主要區網域。
在香港九龍的油尖旺區有一條著名街道叫西洋菜街,過去是種植西洋菜的農田,後來城市化後就以之命名。一街之隔的通菜街想來也是如此得名,而且通菜也是可以水栽的(粵語區喜歡把空心菜叫通菜)。
西洋菜街 | wiki commons
西洋菜是珠三角地區重要的冬春蔬菜,可以生食,也可以炒或涮火鍋。由于風味特殊,有類似芥末的辛辣味,吃起來頗為爽口。近些年也有用種子發芽後像豆芽一樣的吃法,比較新奇,也很受歡迎。
清炒西洋菜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汕頭市區最負盛名的幹面——愛西幹面,面條筋道彈牙,既順滑且滋潤,帶着特有的滷香味,濃氣撲鼻。單純吃面可能會覺得很噎,這時你就需要配上一碗現焯的豬雜蔬菜湯。
面條根根裹上濃郁滷香 | flickr [email protected]
湯底由豬骨熬制,湯中可根據食客喜好自行加入豬肉、肉丸、肉餅、魚丸、豬肚、粉腸和時令海鮮等材料,還會放入酸菜或時令蔬菜,如枸杞菜、西洋菜等一同涮煮。
有很多蔬菜可以選 | 俞心 拍攝
廣東人最講究的就是喝湯,而西洋菜正是一味很好的煲湯原料。最為經典的莫過于西洋菜陳腎豬骨湯了。
西洋菜一斤,陳腎三個,溫水泡軟切片,排骨或龍骨一斤切塊,香料若幹(我通常就放點姜和陳皮)。在湯罐裡放冷水,加入豬骨,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其餘材料,再次燒開後關小火煲兩小時即成,陳腎有鹽不必再加。此時請不要去考慮老火湯的營養和健康問題,人生苦短,享受美食。
西洋菜煲湯 | 圖蟲創意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