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搞笑諾獎已經過氣了,整活還得看我們菠蘿科學獎!,歡迎閱讀。
兄弟們還記得搞笑諾獎不?
該說不說,這種科研領網域能搞出點逗大家一笑的樂子,确實比較少。不過,您猜怎麼着,上周末我又去看了一整場的新的科學樂子。
而且是咱們中國原生的——菠蘿科學獎!
這可不是啥野雞獎啊,人家是由浙江省科協指導,浙江省科技館主辦的科學獎項,自 2012 年開始已經辦了 13 屆了,邀請過 5 位諾貝爾獎得主, 9 位兩院院士來出席活動。
這個獎的口号叫 " 向好奇心致敬 " ,主打一個貼近生活,從全世界評選那些靠近大家知識範圍,既在行業内被肯定又十分有趣的正經科研。
說簡單點,就是官方辦的一個歡樂科學獎項。
那麼這獎項有多歡樂呢,主持人一上來估計大家就會露出迷之笑容了。
正是那個陪伴大家整個童年,地板漏電拍 8 集的大型科普節目走近科學的主持人,張騰嶽。
而一會兒要頒發的獎杯,它居然長這樣。
沒錯,是一口鍋。。。
至于原因嘛,頒獎會開場就說了,是為了表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好好好,什麼叫科學精神啊( 戰術後仰 )
而現場的嘉賓,那也叫一個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不少兩院院士專家學者政府官員都在台下列陣;當然領獎的選手那也是 " 仙之人兮列如麻 " 。
話不多說,咱直接帶大家看看這次都給哪些科研樂子人都頒獎了吧。
首先是心理學獎,頒給了德國吉森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爾 · 格根佛納,為了表彰他對橘子的研究。。。
仔細的說,是他有次去超市買了一袋乍看色澤紅潤的橘子,結果回家打開網兜一看,其實又青又黃。這個橘子星人老哥當場就給整麻了,寫了一篇論文——《 對橘子成熟的感知 》。
而在文章中,他分析出這事的背後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 " 色覺偏移 " 的現象。當物體被别的顏色包圍、交錯時,在人眼看來,物體也會偏向那個顏色。
不過嘛,這個現象也不是他最先發現的,一百年前就有人研究了,甚至被各路商家都熟練應用。
最典型的例子除了砂糖橘,還有菜市場經常看到的紅色豬肉燈,咋看咋新鮮那種,買回去才發現問題。。。
當然科學這領網域,最重要的那也不能少了物理。
今年的菠蘿物理學獎,頒給了丹麥技術大學的 3 名物理學家,他們的課題是:啥紙最能割人?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科學家們經常被紙割到,為了弄清楚這個原因,這幫老哥專門去整了些彈道凝膠,就是測試子彈對人體破壞程度的那玩意,拿這個做了一只假手,然後用不同厚度的紙進行測試。
而實驗的結果是,這取決于紙的厚度。
紙太厚了不夠鋒利,而太薄的紙又太軟了,割不動。最終實驗結果表明, 65 微米厚的紙最容易割手。
最樂的是,他們還發現像《 SCIENCE 》《 NATURE 》這樣的頂刊,紙張厚度是 55 微米左右,離得最近。。。
得,小心高端期刊了這下要。
更搞笑的是生物學獎,直接給哥們來了一堂血淋淋的 " 電詐 " 主題課。
來自我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一些蜘蛛在捕食螢火蟲時,會利用了螢火蟲搞 " 網戀詐騙 " 。
當一只雄螢火蟲掉進它們編織的天羅地網時,它們不會立刻大快朵頤,而是玩起了 " 圍屍打援 " ——先給螢火蟲注入毒素,讓它的發光器以雌性的頻率閃爍。
雄性螢火蟲看到了雌性發出的相親信号,自然就直接衝了過去,最後發現是摳腳大漢也就算了,沒想到還成了蜘蛛的盤中餐。
所以咱還是要跟差友們說一句,網戀有風險,面基需謹慎!!!
當然更樂的是,頒獎嘉賓居然請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負責反詐宣傳的警長。。。
還有醫學獎,今年頒給了英國杜倫大學的研究團隊。
他們利用 4D 超聲技術,捕獲到胎兒的實時表情,嚴謹地證明了:原來我們自打在娘胎裡就不想吃苦!!!
我們都知道,胎兒的正常發育離不開羊水,羊水不僅保護胎兒免受撞擊帶來的風險,還可以讓它體驗母親品嘗到的味道。
這張圖片裡可以明顯看到,左邊的胎兒愁眉苦臉、右邊的卻在眉開眼笑。是因為右邊胎兒的母親吃的是甜甜的胡蘿卜粉,而左邊吃到的是苦苦的羽衣甘藍。
看來,羽衣甘藍這破玩意連胎兒都覺得難吃。
還有像什麼化學獎,就頒給了用實驗證明小娃身上真有奶味、而臭小子是真臭的科學家,他們采集了白襪男高和小嬰兒的腋下氣味,發現它們不是同種分子,而且确實一個臭一個有奶香。
甚至這幫人還打算出一個 " 奶香味 " 香水,說能讓大家永遠 " 乳臭未幹 " 。。。
而發明獎則給了康奈爾大學的團隊,他們發現杏鮑菇的菌絲能導電,然後整出來一個靠杏鮑菇控制的機器人。。。
除了這些常規獎,這屆菠蘿獎還有不少特别的獎項。
就比如瘋狂實驗獎,頒給了普林斯頓大學的 " 蚊子實驗室 " ,他們以身飼蚊整整 6 年,甚至一天被 3000 只蚊子叮,就為了研究蚊子到底是怎麼找到人的,最後他們甚至提取到了含有 " 人味 " 的 " 吸蚊水 " 。。。
還有個有知有味獎,回答了為啥啤酒要喝冰的,白酒要喝常溫的問題。中科院江雷院士團隊發現,不同度數的酒在不同溫度時,分子層面的确有差異,分子形态也會受溫度影響改變,所以會影響口感。
未成年差友禁止飲酒!
科學事件獎則頒給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一位網友,原因是幾個月前網友發現自家蘋果上居然長蘑菇了,随後被植物所的科學家千裡求購,引發全網圍觀。
後來這蘋果上的白參菌真給人家科學家養出來了,還被網友封為 " 果菌王 " 。。。
看到這,不知道大家發現沒,這屆獲獎的項目好像不少都跟吃的有關,什麼橘子杏鮑菇蘋果啤酒羽衣甘藍。這主要是因為活動的主題就是 " 打破砂鍋問到底 " ,獎杯都是砂鍋,所以獎項也圍繞食物這個選題。
畢竟嘛,科學發現不僅要有 " 打破砂鍋問到底 " 的決心,也是來源于生活,從生活現象中探索。
而這正是菠蘿科學獎設立的初心,打破大家對科研刻板的印象,讓更多人參與、體會、了解科學有趣的一面,為嚴肅的科學注入一些新鮮空氣。
說到底,啟發所有人熱愛科學、用心觀察,既對我們科普工作者來說是很酷的事,實際上也是對科學事業的助力。
也許下一個牛頓或者瓦特,就在我們人民群眾當中呢?
撰文:納西 & 亞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