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北京車展首日,雷軍、小米汽車和“智能化”都是大赢家,歡迎閱讀。
小通還記得一年前上海車展的盛況,作為疫情後國内首個 A 級車展,上海車展上新能源車的強勢崛起令人印象深刻。現在回想起來,一年的時間并不算長,但我們再看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似乎已經跨過了一個完整的世代。
4 月 25 日,北京車展正式開幕,這一次的展會依然陣容鼎盛、世界矚目,主辦方介紹将有 117 台新車會在車展上全球首發(其中有 30 台為跨過公司全球首發),還有 41 台概念車登場,共展出新能車型 278 台。
(電車通現場攝制)
展會的熱鬧還體現在新聞發布會的數量上,25 日和 26 日兩日是車展的媒體日,這兩天共有 163 場新聞發布會召開,創下了北京車展的歷史新高。
來到展會現場進行報道、參加了多場新車、新技術的發布會後,小通突然對整個新能源車市有了一種 " 陌生感 ",這正好對應了我開頭所說的 " 跨過了一個世代 ":展會上公布的無論是量產車還是概念車相較于現款車型都有了相當顯著的提升,從外觀設計到智能配置再到整車理念。顯然以北京車展為分界線,中國車企對產品的理解再次邁進了一大步。
而這首日的逛展,正如此前前瞻内容中預告的那樣,各大車企、供應商對 " 智能化 " 的重視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車企,包括展前發布活動已經有多家車企、供應商發布了他們全新的智駕系統、更好的智能座艙和能力更強大的 AI 芯片,如果說去年的上海車展、廣州車展大家最主要的關注點還是放在 " 車 " 上,那麼這一次行業對智能化的重視程度,就已經和新車本身不相上下。
從 2023 年重新舉辦 A 級車展以來,新能源車毫無疑問地占據了車展的 C 位,而要說在這些新能源車中哪個品牌熱度最高,就非 " 一哥 " 比亞迪莫屬。
小通還記得去年參加上海車展和廣州車展,比亞迪展台的人流量給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有讀者可能會說," 媒體日展台人流量不是取決于品牌方邀請媒體的數量嗎 ",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來到自由時間後展台的人流量依然能說明一些問題,畢竟沒有比媒體本身更能敏銳地嗅到哪個品牌的流量更高。
但今年的北京車展形勢明顯變了,比亞迪展台(包括仰望、方程豹)的熱度固然不低,但在小米汽車面前還是只能甘拜下風。
小米汽車在北京車展的首個媒體日上舉辦了一場不那麼重要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公布了一些銷售數據,比如鎖單數量等等。照理說小米 SU7 大家已經比較了解,而且已經上市且提供試駕車,在車展上不太會得到媒體的關注才對。而事實是,小米汽車展台自開館後便由于人流量過大處于限流狀态,需要排隊才能進入。
這還不是一般的排隊,因為其隊伍之長幾乎繞了半個展台,而且直到下午臨近閉館,小米汽車展台依然需要排隊才能進入。
作為對比,去年熱鬧非凡、同樣需要排隊進入的仰望展台,今年雖然還是搭起了排隊引導線但實際上展台内觀眾并不多,完全沒有小米汽車這般熱鬧。
至于探究小米汽車高人氣的根源,除了新車 SU7 萬眾矚目外自然也和雷軍有關,4 月 25 日雷軍也來到了車展現場,并參觀了比亞迪方程豹、小鵬、理想、蔚來等主流品牌的主流車型,更令人吃驚的是雷軍所到之處被粉絲、媒體團團圍住,其陣仗完全超過大牌娛樂明星,有 " 萬人空巷 " 的感覺。
站在競争對手的角度,雷軍和小米汽車的風光表現或許不能只當 " 樂子 " 看,小米汽車超高的人氣加上較高完成度的初代產品,足以給其他車企帶來威脅。在營銷、人氣上其他車企不太可能追趕小米,那麼留給他們的選項,就只有靠產品說話。
另外有意思的是,合資車企的展位面積依然龐大,尤其是 " 南北大眾 " 加上捷達品牌将 W4 展館占去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積堪稱财大氣粗,只不過現場的人流實在不敢恭維。
從人流量這個角度看,顯然國產車企再次無懸念取得大勝。這種情況出現在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車消費市場中,自然說明了當下新能源車的主角是誰。
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產品上,本次北京車展論新車發布的數量、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客觀說都不如去年的上海、廣州兩大車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頭部廠商在去年已經基本完成了產品布局,所以這一次的車展他們帶來的新車,更多的目的是涉足不同的細分領網域。
車企的這些趨勢導致了一個結果,雖然本屆北京車展新車總數不太多,但登場的大多數車型都頗具特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小米 SU7,它能得到行業和用戶的熱捧,除了小米品牌自身的流量屬性外,該車在設計造型上的個性化相信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以 " 家用 " 為主流的中國車市中發布一款相對親民的運動轎跑讓小米 SU7 成功地以差異化打法赢得用戶青睐,相信也讓個别車企堅定了走差異化道路的信心。
再回來說說騰勢的 Z9GT,作為一款血統純正的獵裝轎跑車型,它擁有着非常流暢的車身線條,還有 " 低趴得不像電動車 " 的俯衝姿态。在性能指标上,它和 " 舒适家用 " 幾乎無關,85km/h 以上的麋鹿測試成績、超過 1000 匹馬力的綜合動力、小于 5 米的轉彎半徑……其實已經可以判斷出來,它會是一款比小米 SU7 更強調操控性能的產品。
除了騰勢 Z9GT 外,比亞迪旗下的仰望 U7、方程豹 Super9 同樣是這一類強調操控性能的產品,而後者更是将個性化發揮到了極致:采用 Speedster 理念開發、沒有前擋風玻璃、雙人雙座剪刀門布局等等,可謂是深刻貫徹了方程豹 " 專業個性化 " 的品牌理念。
設計 " 個性化 " 的產品還有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極氪 MIX,其圓潤似面包的設計被戲稱為 " 寶寶巴士 ",完全看不出是傳統 MPV 的樣子,可謂是理想 MEGA 的另一個極端。
而在概念車領網域 " 個性化 " 特征會更加明顯,比如 MG 推出的概念車 EXE181 就有着非常奇特的造型,同樣是 Speedster 理念設計不過線條更加凌厲乖張,給人相當強烈的視覺衝擊;寶馬這邊也帶來了兩款概念產品 " 新世代概念車 " 和 " 新世代 X 概念車 " 以對應轎車和 SAX 產品,設計同樣大膽誇張,令人過目難忘。
總結一下,小米 SU7 的成功讓部分車企見到了 " 運動性能 " 屬性的成功可能性,自然會推動他們嘗試制作一些硬核的運動車型,來取悅部分用戶。另一方面,新能源車的發展也到了同質化階段,消費者對外觀設計的感知阈值不斷變高,推出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對車企來說也屬實無奈之舉。
在新車之外,這次的車展讓小通明顯感知到車企和技術供應商們加大了針對智能化技術的傳播力度,一方面企業為這些技術(智駕、座艙等)單獨設立體驗區乃至展台,另一方面個别車企、技術供應商甚至會為智能化相關技術舉行單獨的發布會。
有些智能化供應商的展台已經要比車企更大,這裡的典型就是黑芝麻。黑芝麻在現場展出的都是一些基于自家芯片的解決方案,直觀地向到場的觀眾展示了他們在智駕芯片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參觀黑芝麻展台的觀眾數量不少,一些關鍵產品(比如華山、武當系列)吸引了較多觀眾的圍觀,而他們對艙駕融合、智能駕駛等技術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我們也收到了來自高通的邀請,在大疆車載的展區逗留了一個上午時間。大疆車載推出的 " 成行平台 " 是近期智駕領網域的熱門話題,只需要最低 32Tops 的算力、7V(7 攝像頭)的硬體就能實現高速 NOA 功能,号稱 "7000 元的智駕方案 " 廣為行業熟知。
而這一次大疆也進一步展示了他們的 100Tops 算力方案、和高通第四代車規級座艙芯片結合的智駕網域控制器,告訴我們 " 艙駕融合 " 甚至 " 艙駕泊融合 " 的趨勢來得比我們想象中更快。
而車企方面,廣汽集團聲稱要在昊鉑品牌上首發 L2++ 級别智駕、大眾汽車的 ID.CODE 概念車要用上 L4 自動駕駛、小鵬也帶來了小鵬 X9 AI 智能座艙版……無論是新勢力、傳統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智能化都成為了繞不開的核心話題。
從主辦方特意設立 " 智駕未來展區 " 這個行為也可以明顯見到行業對智能化技術的重視,而這個區網域中最明顯的主角自然是華為。華為用兩個展館展示了他們一系列智能化更新的成果,包括在車展前公布的全新智駕品牌 " 華為乾崑 " 也一同展出,而展廳中排列整齊的 " 鴻蒙智行 " 車型則充分展示了華為的技術實力。
同樣選擇在展前發布新技術的還有百度,他們帶來了低成本全場景智駕方案 ANP3 Pro,也有更高性能的 ANP3 Max 可選。有意思的是,百度的方案采用純視覺技術路線,而一些技術的應用其實在極越的車型上可以找到參考。
另外大家不用擔心華為和百度沒有選擇在展會中召開發布會而失去存在感,鴻蒙智行的新車享界 S9、極越的新車 07,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家牢記這些重要的智駕技術。
最後有關座艙的一些技術也在車展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存在感,除了上文提到的座艙芯片企業努力推進 " 艙駕融合 " 外,杜比雖然沒有擺設自己的展台,但我們依然可以在很多車型上找到它的身影。
包括小米、理想、蔚來等品牌的車型都已經支持杜比全景聲,而我們坐到座艙内體驗音響系統,杜比全景聲會讓我們有更深刻的印象。
最後的最後,大模型的端側上車不得不談,一方面高通在群訪中表示他們的新一代座艙芯片花費了不小的精力在幫助大模型落地上,另一方面一些具體的合作夥伴,比如水滴 OS 就是整合端側大模型的典型例子。
水滴 OS 的工作人員告訴小通,端側大模型可以更好地保護數據安全,能夠讓語音助手在離線的情況下也有出色的語義識别和命令執行能力,至于 AIGC 等相關功能早已是 " 基操 "。
種種迹象可以看出,從上遊的供應商(包括芯片、零部件、解決方案)到下遊的車企,智能化的價值正在凸顯。根本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市場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和產品賣點,而智能化有望幫助他們講好故事;另一個原因則是體驗本身,智能化(包括座艙智能、智能駕駛等)有明顯的體驗優勢,大疆車載的負責人在群訪中提到的一個觀點令小通印象相當深刻:若幹年後我們的孩子可能會發出疑問," 爸爸 / 媽媽你的車子怎麼沒有智駕?"
而回顧整個北京車展,小通堅定地認為智能化會成為個别廠商迎頭趕上的好機會,甚至是最後機會。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時勢變了,消費者對智能化的認可是契機,而華為、百度等 " 技術流玩家 " 原因開放技術推動智駕、智能化的普及,又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就連智駕芯片的供應商地平線都推出了配套的智駕方案,現如今車企已經沒有借口 " 做不好 "。
最終,逛展歸來就像是 " 回收伏筆 ",2024 年的北京車展真的很有機會成為整個行業的分水嶺、智能化的分水嶺,有些車企 " 遙遙領先 ",而有些車企則 " 萬劫不復 "。
在這樣的 " 劇變 " 影響下,相信沒有一家車企敢說自己 " 穩了 ",在智能化的比拼之外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小米汽車這種攪局者的存在,我認為現有的車企都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到底是什麼,消費者渴求的功能點是否能滿足,自己會不會成為那個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 " 前浪 "。
4 月 25 日 -5 月 4 日,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 ( 北京車展 ) 正在火熱進行。本屆車展以 " 新時代新汽車 " 為主題,是 " 汽車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 " 的風向标。
雷科技旗下 " 關注電動車,更懂智能化 " 的賬号電車通已派出豪華報道團,正在北京車展現場,進行一線專業報道,歡迎關注 " 電車通 " 獲取一手專業現場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