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龍年養龍,你真的準備好了嗎?,歡迎閱讀。
龍是神話裡的動物,現實中怕是養不到了,但找點龍的替身還是可以的。比如别名 " 胡須龍 "(bearded dragon)的鬃獅蜥,不僅名字裡帶龍,而且跟龍可能的原型(例如鳄魚、巨蜥等)同屬爬行類動物。作為最受歡迎的異寵之一,鬃獅蜥怎麼能不算一種能在現實中養的龍呢?
胡須龍(Pogona vitticeps)也是龍|作者供圖
貓狗之外的寵物通常被統稱為異寵。不止是鬃獅蜥,近年來的寵物市場上,包括蜥蜴、龜、蛇在内的爬行類動物越來越流行。要養活它們不算難,但要養好卻不容易。
你養的 " 龍 " 是合法的嗎?
除了鬃獅蜥,常見的爬寵動物包括豹紋守宮、玉米蛇、巴西龜、烏龜(即中華草龜)、花龜等。然而,市場上能買到并不代表就可以合法飼養,具體要看物種是否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CITES)中。
高冠變色龍(Chamaeleo calyptratus)被列入 CITES 附錄二,沒有許可證不許買賣和飼養|Norbert Sdunzik / Wikimedia Commons
例如緬甸陸龜、凹甲陸龜和四爪陸龜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尾筒蛇、紅沙蚺、長鬣蜥和蟒蛇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高冠變色龍、紅尾蚺和球蟒則被列入 CITES 附錄二,被核準為二級保護動物。按照規定,如果沒有辦理對應的許可證,這些保護動物都禁止出售、購買或飼養。
草龜和花龜的野外種群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飼養前除了需要辦理許可證,還一定要确認小龜的來源是否合法。飼養前最好先做好功課,法律規定不能養的就别養,要求辦證的就辦好手續再養,若是因一時興起違法飼養可就得不償失了。
烏龜(Mauremys reevesii,又稱中華草龜、草龜)的野外種群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Σ 64 / Wikimedia Commons
另外,紅耳龜(又稱巴西龜)雖可飼養,但屬于外來入侵物種,為了不破化本土的生态環境,千萬不可随意放生。不過,不論養的是不是外來物種,既然選擇養寵就要對它們負責,不要随意棄養。
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即巴西龜)是外來物種,放生到野外會破壞本土生态環境|Materialscientist / Wikimedia Common
如何才能把 " 龍 " 養好?
把寵物帶回家,不僅要養活它們,更要盡量把它們養好。一般情況下,爬行動物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只有哺乳動物的 1/6 左右。它們是變溫動物,十分依賴于生活環境,許多疾病也是由不良的飼養環境和營養攝入所致。
想養好爬寵,最重要的是盡量模拟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這包括對溫度、光照、溼度、飼養容器和墊料、飲食等多個因素的控制。此外,對環境的豐容、鼓勵覓食和自然的行為、減少生活壓力等,對小動物的健康也有積極的影響。
溫度
爬寵作為變溫動物,不僅體溫變化很大,而且無法靠自身調節體溫,必須需要依賴外界環境的溫度。為了滿足自身的代謝需求,爬行動物們有各自最喜歡的溫度适宜區。
不同物種的适宜區不同,但大致都包括涼爽區(20-25 ℃)、高溫區(35-40 ℃)和曬太陽區。飼主可以根據容器的大小,利用不同的熱原材料(比如烤燈、加熱板、水溫加熱器、熱石等)來合理創造溫度梯度。
利用不同的材料創造溫度梯度|參考文獻
光照(包括 UVB 紫外線)
除了溫度,光照對于爬行動物的健康也非常重要。最好的情況是模仿物種的野外環境,根據季節、生活緯度的不同,每日提供 10-14 小時的光照時間。
光照中的UVB 紫外線對于爬行動物的鈣代謝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 UVB 紫外線照射和熱量,小動物可能就無法完成有效的維生素 D3 的合成和鈣代謝,最終患上代謝性骨病。
溼度
不同物種對溼度的要求不同——來自熱帶雨林的動物更喜歡溼度高的環境,來自沙漠地區的動物則更喜歡溼度低的環境。然而,哪怕是來自于低溼度地區的動物,環境也不是溼度越低越好,它們同樣需要一些溼度較高的局部微環境進行飲水和脫皮。
增加環境溼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向環境中噴灑水霧,或是通過溼潤墊料或苔藓來營造局部潮溼的微環境。另外,使用溼度監測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環境溼度。
墊料
墊料的選擇也取決于爬行動物的原生環境。沙漠物種一般推薦使用不怎麼吸水的礦物質墊料,熱帶物種則可以使用更保溼的泥土、木頭或植物墊料。
生活在沙漠地區的豹紋守宮(Eublepharis macularius),可以用不怎麼吸水的礦物質墊料|Cherrybomb / Wikimedia Commons
墊料應保持清潔,以防細菌滋生。喂食的時候也不要在墊料上投喂,避免爬寵誤食墊料造成腸道杜塞。
飲食
在常見的爬寵裡,蛇為食肉動物,壁虎 / 守宮、變色龍、幼年鬃獅蜥為食蟲動物,成年鬃獅蜥、陸龜為食草動物,巴西龜則是雜食動物。只有按食性喂養,才能确保它們的營養攝入和健康。
它們的胃腸道系統也依各自的飲食而有不同——食草爬行動物的胃腸道就比較長,以便于更好地利用食物中的營養;食肉動物的為腸道系統則比較短。大多數未加處理的昆蟲和蔬菜都有鈣少磷多的問題,長期攝入容易導致營養型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這可以通過給昆蟲喂吃高鈣補品來解決。
鬃獅蜥幼年時食蟲,成年後應改為食草,否則可能會過于肥胖|Pixabay
順帶一提,爬行動物也和鳥類一樣有洩殖孔,排洩、排尿和生殖繁衍都匯總到這一個口裡。與哺乳動物泌尿系統不同的是,爬行動物的尿液都不是濃縮的,一些爬行動物比如蛇還沒有膀胱。
萬物生百病," 龍 " 也不例外
爬行動物的許多非傳染性疾病都是由不良的飼養環境和營養導致的,這些疾病可以預防,也可以通過優化環境和營養得到改善。當然,如果爬寵出現了異常,一定要帶它們去專業的異寵動物醫生處接受治療。
維生素 A 缺乏
食肉動物和食蟲動物無法将 β —胡卜素轉換成維生素 A,因此可能會出現維生素 A 缺乏的問題。臨床表現中眼皮水腫是最常見的,另外還可能表現出淚腺和眼周腺體腫大等。可以通過補充飲食中的維生素 A 或一次性注射維生素 A 進行治療,但需要注意維 A 過量的情況,以防患上維生素 A 過多症。
缺乏維生素 A 的龜|davidlwilliams.org.uk
代謝性骨病
如果缺乏足夠的 UVB 紫外線照射、飲食中不當的鈣磷比、缺鈣等,爬寵可能會患上代謝性骨病,主要表現包括骨骼畸形、骨軟化、病理性骨折、發育遲緩、神經性症狀或肌無力等。
找準病因後,可通過加強 UVB 紫外線照射、飲食上補鈣來改善病情。龜類如果病情特别嚴重,血鈣很低,還可以通過注射鈣來快速緩解抽搐等神經性症狀。如果是腎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導致的代謝性骨病,則還需要給它們提供高溼度的環境,增加飲水量。
脂肪肝
脂肪肝在爬寵中很常見,尤其是鬃獅蜥。脂肪肝是甘油三酯在肝髒中過量積累造成的,極有可能是由飲食不當所致。雌激素能促使肝髒生成脂肪,因此雌性爬寵也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兄弟,你該減減肥啦 |https://reptilestime.com/
脂肪肝可以通過彩超、CT、肝髒活檢等方式來診斷。治療方法主要是改善飲食(飼喂低脂昆蟲、多吃蔬菜),嚴重者也可服用降脂藥物。作為脂肪肝患病的高發戶,鬃獅蜥成年後應被作為食草動物飼養,減少高脂昆蟲的攝入,以免過于肥胖,對健康不利。
脫皮障礙
大多數的爬行動物都需要定期脫皮,蜥蜴和龜脫皮一般是一塊一塊的,而蛇脫皮一般是一整塊一起脫下。對于蛇來說,它們眼睛上的眼鱗(覆蓋在眼球上的透明角質化)也是需要脫換的,在這個過程中眼睛大多呈藍色。
滑動查看蛇的眼鱗|thetyedyediguana.com
造成脫皮障礙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溼度不宜、環境中缺乏可以磨擦身體幫助脫皮的石塊等;另外,神經性疾病、皮膚疾病或創傷也可能導致脫皮障礙。
當爬寵發生脫皮困難時,可以嘗試用溫水給它們泡個澡。蜥蜴脫皮時可能產生束縛腳趾和尾巴的緊縮帶,造成血液循環不當,這時可以用小夾子和潤滑油輕輕剝離。
中毒
爬行動物中毒多是由飼養環境不當、飲食不當和用藥不當造成的,比如補維生素 A 和 D 過量、飼養環境中過多重金屬、過度使用抗真菌藥物、本該口服的藥被肌肉注射了等等。在貓狗中常用的一種驅蟲藥——伊維菌素,對所有龜類、一些變色龍和一些蛇類是有毒的,購買驅蟲藥時一定确認好适用物種。
花龜(Mauremys sinensis),不管是什麼龜,都不能用伊維菌素|Holly Cheng / Wikimedia Commons
傳染性疾病
除了非傳染性疾病,爬寵還可能因為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而患上傳染性疾病。例如包涵體病,這種傳染病由沙粒病毒導致,在蛇間傳播。
此外還有大家最熟悉的沙門氏菌,如果被它感染,可能會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和脫水等。不少爬行動物都是沙門氏菌的無症狀攜帶者,可能會感染人類。因此,從個人健康的角度出發,和爬寵玩耍後(特别是老人小孩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一定要好好洗手。
養活爬寵不難,養好爬寵卻不容易!如果想要把這些 " 小龍 " 帶回家,希望大家都能先做好功課,确保自己有能力為它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陪它們能度過美好的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參考文獻
Amphibian & Reptile Medicine by Drs. Hugues Beaufr è re and Chris Dutton, 2020-2021
作者:榛心醫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