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無需羨慕留在縣城的那些人,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原文标題:《無需羨慕縣城婆羅門》
一
上一篇《為什麼是浙江?》發布後,大水宇宙的小夥伴們沸騰了。有人激動,有人難過,但更多人反映只提名字不過瘾,要求逐一寫寫他們的家鄉。
起初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寫着寫着說不定還能寫成系列。但後來仔細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倒不是說這些地方沒啥好寫的,相反,論歷史上的盛名,它們甚至超過現在的很多大城市。
比如忘了提的那位 " 也子 " 的家鄉葫蘆島,作為 " 山海關外第一市 ",歷來是關防重鎮。明末大将袁崇煥便駐扎于此,并于天啟六年、七年,率領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 " 寧遠大捷 "。
而 " 關内第一市 " 則是大水的家鄉秦皇島。現在的秦皇島,最知名的莫過于北戴河,而論歷史上的知名度,則要數大水老家所在的盧龍。這裡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孤竹國的國都," 不食周粟 " 的兩位主角伯夷、叔齊,就是這孤竹國的王子。" 老馬識途 "" 金石為開 " 等成語也典出于此。到了唐代,大名鼎鼎的 " 河朔三鎮 " 中的第一鎮便是盧龍鎮。
至于之前我寫過的龍哥,其家鄉天水就更牛了。除了有麻辣燙,這裡還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以及秦國的發祥地。周莊王九年,秦武公在此設定了中國最早的縣級行政建置——冀縣。
另外,像大水宇宙重要成員 YoYo 的家鄉遼寧朝陽,前身為十六國時期慕容鮮卑所建龍城,前燕、後燕、北燕等三燕政權均定都于此。而其祖籍地錦州,則當過遼西省省會;媛媛姐家鄉玉林,是廣西最大、中國著名的僑鄉;方主任家鄉安徽枞陽,雖然現在劃給了銅陵,歷史上卻長期屬于安慶,為桐城縣的一部分,著名的 " 桐城派 " 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為枞陽人,堪稱 " 桐城派祖庭 "……
正因為有着如此光輝的歷史,所以大水宇宙的成員一個個争着讓我寫寫他們的家鄉。這份鄉土自豪感我十分理解,也很感動。作為一個典型的農耕民族,中國人有着濃厚的故土情結。無論走遍天涯海角,哪怕到了異國他鄉,也都時刻心系鄉梓。
對故國故鄉的一舉一動,革命、抗日、建國、改革開放,在外的遊子不僅熱切關注,往往還參與其中,成為家鄉發展的重要力量。
但必須承認,上面提到的這些 " 家鄉 ",不管歷史上怎麼闊過,現如今無一例外都已泯然眾城矣。就像大水宇宙的成員自己所經歷的那樣,在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集聚的過程中,這些散布在天南海北的小城,或許注定将面臨人口外流、城市收縮的宿命,衰落在所難免。單獨成文、逐一分析意義不大,看在朋友面上尬吹一把更不是我的風格。
但,我為什麼又要寫它們呢?
二
前陣子幫一個朋友梳理洛陽的歷史,邊梳理邊感慨,洛陽與長安,這對中古以前中國最重要的 " 雙子星 " 城市,曾經是如此璀璨奪目。至今,洛陽牡丹仍被視作富貴代表。但即便是這樣一座十三朝舊都,在領跑了 1500 多年後,也不得不讓位給北京、上海等後來者。
雖然在建國後的計劃經濟年代,靠着 " 一五 " 期間蘇聯援華的 7 個重點項目,以及三線建設時代遷入的大批軍工企業,洛陽一度迎來第二春,經濟總量力壓南昌、合肥等不少省會城市。但改革開放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它又在市場化浪潮、科創大潮中再次沉淪。
現如今,西安憑借省會優勢,地位尚在,而洛陽則只能通過争奪中西部非省會第一第二城,來挽回最後些許顏面。甚至于就連動漫電影的制作方,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将很多發生在洛陽的故事挪到了長安,讓人徒生 "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 的喟嘆。
其實大水宇宙成員家鄉的衰落也好,洛陽、開封等古都的風光不再也罷,這都是中國城市演變的一個縮影。這種演變、更迭從古至今在華夏大地的各個區網域都一直在上演。
近代以來,上青天一度占據一線 C 位。建國後,東北 F4 甚至鞍山、本溪等城市也曾風光一時。改革開放後,深圳、東莞等小漁村、小縣城又相繼崛起。而每一輪新城市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上一波主角城市的謝幕。哪怕是現如今仍居于金字塔尖的那些頭部城市,其内部也正在發生着此消彼長的變化。
比如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十年,應該說是屬于北京、上海的時代。這兩座中國最大的城市,不僅相繼舉辦了 2008 年奧運會和 2010 年世博會,人口增長也是一騎絕塵,分别達到 598 萬和 694 萬。
但進入第二個十年後,囿于各種因素,京滬的吸引力逐漸消退,2014 年後人口增長更是出現停滞,甚至下降。轉而由廣州、深圳接棒。而到了 2019 年,杭州第一次超過廣深,之後以杭州、成都、西安為代表的一批新一線城市開始崛起。
不獨中國,外國的情形也是如此。無論是建城時間比羅馬城還要早的迦太基城,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龐貝,還是京都、奈良、開城、順化等東方古都,無一不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被毀,或湮滅,或衰落,或走下神壇。
即便是建國時間不足 300 年的美國,其區網域城市排位也經歷了數輪迭代。
建國之初,美國的大城市幾乎都集中在東海岸,比如紐約、費城、巴爾的摩等。西進運動後,太平洋沿岸陸續崛起了像舊金山、洛杉矶等城市。尤其是洛杉矶,一舉取代費城成為全美第二大城市。到了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五大湖地區又因水運便利、礦產豐富,成為重工業基地,興起了匹茲堡、底特律、芝加哥等一批工業城市。
最近幾十年,随着人口向南部陽光地帶的加州、德州、佛州遷移,以達拉斯、休斯頓為代表的一批南方城市排名快速蹿升。相反,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重要性則在持續下降,五大湖地區由工業心髒淪為鐵鏽帶,曾經的汽車城底特律更是直接破產。
可以說,城市就像人一樣,都有新陳代謝,前浪遲早都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而這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呢?
三
最近這些年,受困于大城市裡高房價、快節奏等壓力,不少年輕人開始懷念起老家來。比如春節那陣子,我讀到的許多回鄉手記,都充滿了對留在家鄉的同學、朋友的惬意生活的豔羨。
以至于那句許久不曾聽聞的老話 " 族旺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 也被人翻出來,重新奉為圭臬。
在這種情緒的帶動下,還真出現了一股 " 回鄉潮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對近五年大學畢業生的跟蹤統計發現,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在縣城就業的比例明顯上升。從 2018 屆的 20% 上升到 2022 屆的 25%,增長了 5 個百分點。其中,男生從 2018 屆的 19% 上升到 2022 屆的 24%;女生從 2018 屆的 22% 上升到 2022 屆的 27%。
但,縣城真的是世外桃源嗎?
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北大社會學系博士馮軍旗就在其博士論文《中縣幹部》中剖析過中國的 " 縣城生态 " ——在這個副科以上幹部剛過千的農業縣,具有血緣和婚姻關系的政治家族 161 家。也就是說,每 10 個幹部中至少 1 個背後有家族勢力,有 20% 的幹部屬于官二代。
這些人構成了所謂的 " 縣城婆羅門 " 群體:捧着體制内的鐵飯碗,拿着旱澇保收的工資,住着寬敞明亮的大 house,開着幾十萬的車,吃的用的都由專人每周從大城市山姆店代購回來。
但這樣的人群畢竟是少數,對于大部分小城青年來說,另一句老話可能更适合他們:樹挪死,人挪活。
就當下而言,遠走他鄉、艱難搵食的後者,生活過得可能确實不如 " 縣城婆羅門 " 那般潇灑惬意,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惬意卻可能是其個人、家族落日前的餘晖。就像古代的恩蔭制度一般也就延及三代," 縣城婆羅門 " 能夠享受福澤的代際可能更短。
這一方面是因為縣城產業層次低、工作機會少、收入待遇少。據麥可思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中國 2018~2022 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藍皮書》,在縣城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為 5377 元。而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 2023》,2023 年全國應屆生平均招聘月薪為 10342 元,是縣城收入的将近兩倍。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外流,縣級财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因此近年來,從山西到河南,從内蒙古到黑龍江,各地都在對人口小縣進行 " 瘦身 " 改革,減機構、減人員、減經費。這對于地方發展固然是好事,但同時也意味着,未來屬于 " 縣城婆羅門 " 的坑位将越來越少,可分享的蛋糕也會變得越來越小。
在這種大背景下,偏聽偏信,返回縣城,此舉無異于 1911 年淨身進宮。所以還是那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也正因如此,我經常跟大水宇宙的小夥伴說,不要留戀家鄉,更無需羨慕 " 縣城婆羅門 "。須知,雖然經常有人感嘆階層固化,但其實未來中國的利益固化,主要不是階層之間,而發生在區網域城市之間。
這點從人口流向上體現得最明顯。去年,全國人口減少了 208 萬,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出現 " 鶴崗化 " 趨勢,但與此同時,21 座萬億城市卻逆勢增長了 139 萬人。
雖說城市興衰變動不居,未來随着長江口土地繼續向東生長,上海說不定會像歷史上的揚州、蘇州一樣,變成一座内陸城市,而另外會在今日東海上崛起另一座東方明珠,取代上海的 " 第一城 " 地位。也或許,随着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長、珠三角及華北平原某一天會從陸地變海洋,冀北、魯西、皖南一些内陸城市會搖身一變成為沿海城市,取代北上廣深,這些同樣有可能。
但有一點是确定的,那就是城市化,準确地說是大城市化。而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最偉大之處,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徹底城市化,相比具體城市的此消彼長,這個進程是不可逆的。作為局中人,我們應該順勢遷徙,而不是逆勢返鄉。
值得慶幸的是,大水宇宙的成員如今基本都在杭州這樣的長三角核心大城市落了腳,有些還安了家。不出意外,最多只需兩代人,他們的家庭财富、人脈眼界、社交圈層就可以甩開家鄉那些自以為是的 " 縣城婆羅門 ",這才叫真正的人生逆襲。
無需羨慕縣城婆羅門,勞動最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