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給遊戲上中文配音,到底多貴,歡迎閱讀。
自去年底發售以來,《米塔》仍稱得上是這段時間裡讨論度最高的亞文化獨立遊戲。
如今在 Steam 上,《米塔》有着 9 萬 9 千條評價,其中超過 1/3 的留言來自中文區,也可見其在國内所達到的 " 現象級 "。
而這樣的熱度,最終以意料之外的形式,在國内帶起了另一個看似不太相關話題的讨論:" 給遊戲做中文配音,到底有多貴。"
風波起自 B 站上的一位俄羅斯 Coser "ravvcon 維卡 " 發了個視頻,内容是對《米塔》開發者進行的線下采訪。期間開發者提到:" 中文是有必要的,但配音非常昂貴。"
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開發者其實并沒有針對說是 " 中文配音 " 非常昂貴。
正如我向《米塔》的發行商 IndieArk 求證所得知的,也是開發者此前對于 " 配音 " 整體所需要的成本比較發怵,在兩家發行商的鼓勵和支持下,才做了日語以及其他一些有着較現成資源的語種配音。
不難看出來《米塔》所支持的配音語種其實是比較 " 随緣 " 的
但國内社區幾乎都默認了這句話是在着重抱怨中配太貴,尤其時隔幾天之後,有網友在 NGA 論壇上放出了一份中日配音演員報價單對比。
一時間,更像是坐實了中文配音 " 價格虛高 "" 德不配位 "。
帖子内一些知名日本聲優的報價單
帖子内一些國内知名配音演員的報價單
1
關于這份報價單的真偽,業内人士的看法大多是 " 一眼假 ",遠高于國内的實際配音價格。
這個賬本身也很好算——此前《賽博朋克 2077》中文本地化的錄制配音超過了 10 萬句,且有不少國内知名配音演員參與,按照這個表上的報價,光這配音成本就 2000 萬元打不住。即便多賣 7 萬份遊戲就能回收這個成本,CDPR 顯然也不會 " 蠢 " 到這樣挨宰。
2022 年,CDPR 也在《巫師 3》推出次時代更新時,為其追加了全中文配音
但大家也普遍認為,這樣的報價單在行業内确實可能存在,并被傳到了一些潛在客戶手中。
實際就有一家配音工作室找到我們,希望借此聯系到《米塔》的開發者,與其合作來制作中文配音。在他們看來,開發者會覺得 " 中配很昂貴 " 多半就是遇上了一些 " 黑中介 ",見到的是遠高于國内配音演員實際薪酬的報價單——就像上面那兩份。
獨立遊戲開發者嵇零的看法也與之類似——他所制作的《餓殍:明末千裡行》是去年銷量僅次于黑神話的國產遊戲。遊戲起初僅安排了中文配音,之後推出海外版本時則加上了日配,由知名聲優釘宮理惠來擔任配音。以他的實際經歷來講,這次合作裡兩邊的配音價格和效果都稱得上合理,但市面上就是有諸多 " 黑中介 " 在拿着類似上面這樣的報價單忽悠新人,能宰多少是多少,是這個行業中的害群之馬。
嵇零也做了個視頻來講述自己所知道的行業情況
給《凹凸世界》《鳴潮》等作品擔任配音導演的森中人雖然沒明說,但表達的态度也同樣接近于 " 只要找的合适渠道,中配價格都是好談的。"
這幾位的意見大概稱得上業内的 " 樂觀派 ",看法偏向于 " 中配不算貴,更多是誤會 "" 如果能打擊黑中介,這個行業就會更加健康透明,中配也會有更好發展 "。
嵇零對于行業生态的另一些看法
但在另一些采訪中,我則感受到了這個行業中更偏悲觀的看法。
我們可以先再算一筆賬,即便是以上面那兩張不太可靠的中日配音報價單作為參照——日本聲優的平均時薪大概在 150 萬日元,折合人民币約 7 萬 3 千元,如果按照一小時配音 30 句的業内常見效率來計算,單句價格大約在 2 千元,這還不含稅。
這麼一對比,表格上國内配音演員 270 元 / 句的 " 行價 " 怎麼也算不上天價,但下方留言幾乎一邊倒,都是吐槽中配更貴。
如果日本聲優要達到一些留言算法中的 " 十句一兩千元 ",意味着大概一小時要錄 480 句,一分鍾 8 句
一位曾經作為配音演員,如今則自己開了家配音工作室的從業者跟我說,他其實不太在意那兩份報價單是真是假,因為是真也好是假也罷,都不會給國内配音演員所遭受的成見帶來什麼改變:" 就是有很多人,他覺得你動動嘴說話憑什麼掙錢,不會認同你這是一種專業能力,拿多少都是虛高的。"
我本以為這樣的說法是一種誇張,直到我真見到了類似的留言。
2
國内幾乎不存在全職的配音演員。
沒有哪家配音工作室會跟旗下的配音演員籤訂勞動合同,按月去支付薪水。兩方之間都是經紀合約:配音演員可以從籤約工作室那邊獲得更多的試音機會,工作室則包辦安排錄音棚、和甲方對接等事宜,雙方再就收入進行分配。
這意味着配音演員基本沒有固定收入,由自己承擔五險一金,有收入時則要繳納 20% 的個人所得稅。
更窘迫的一點在于,國内硬體水平較高的錄音棚基本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要想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就得承擔這兩座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不少配音演員只能租住在近郊甚至是鄰省,好在得到試音機會時第一時間趕到。
通常來說,影視類的工作機會更多集中在北京,遊戲類的更多集中在上海。但對于配音演員個人來說,基本不會去專挑某個領網域的活兒來接。
這種生存狀況和影視劇演員頗為相似,只是工作機會更少,整體收入更差,行業天花板也更低——就算頂流配音演員真是像那報價單上一樣賺錢,相比影視明星也屬于不過如此。而在當下,進錄音棚的偏傳統配音演員們,還同時受到來自不進棚的 " 網絡配音 " 和 AI 配音的競争壓力。
所以按受訪從業者的說法:沒什麼人是衝着一夜暴富來幹這行的,多少憑着些熱愛才能堅持下來。要是這行真能 " 張嘴就掙錢 ",也不至于連個相對可靠的產值統計報告都找不到了。
且不說這樣的狀況稱不稱得上慘,但反正都不是什麼秘密——為了尋求更多工作機會,國内配音演員多會在社交網絡上公開自己的職業,以及上傳一些試音作品,從中不難一瞥他們的處境。
配音演員綠绮近期因為給《哪吒》中的殷夫人配音而漲粉不少,但像這樣的機會在行業内是相當少的
又或者說,全球的配音演員其實都一樣 " 慘 "。
即便是市場化程度在全球都首屈一指的日本聲優業,絕大部分日本聲優依舊是和事務所籤經紀合約,過着沒有底薪的生活。
根據日本聲優產業相關書籍《偶像聲優怎麼了?》中的說法,一個配音演員大概得确保自己手裡有四個每周配音的角色,才能僅靠這份職業過活——而這是個相當難達到的門檻。看似光鮮的 " 偶像聲優 ",本質上也更接近于借助自身形象和額外才藝,來做一些和本職還算相關的兼職。
此事在聲優題材動畫《少女編号》中亦有記載
歐美地區的配音演員同樣很難光靠配音來養活自己,大多數人都幹着其他兼職來養活自己,通過 SAG-AFTRA 這樣的演員工會來跟這個行業維持着聯系。而他們的兼職工作,有時也包括吃些角色紅利,去漫展擺個攤,用自己配過的角色當招牌,做些付費合影、錄制祝福視頻的小生意。
像這兩天的倫敦動漫展上,一些英配聲優的出席就也當做活動賣點之一
話說回來,即便大家在收入層面都接近于 " 用愛發電 ",實際的工作體驗還是有着比較鮮明的差異。
比如在業内人士看來,上面那兩份報價單數字雖離譜,但 " 中國演員按句收費,日本演員按時薪收費 " 的報價方式卻是符合業内常規的。只是不同于大家所認為的 " 按句收費 " 是抬價,這反而更多是一個讨好甲方的收費方式:甲方覺得不合心意就可以要求反復錄,錄到滿意再驗收。至于演員為此在棚裡呆了多久、工作狀态如何,都不是甲方需要費心的事。
而如果請的是日本聲優,通常按 " 出場費 " 計價,要提前和事務所溝通并确認好實際的工作時長和錄制内容,對方甚至可能會對台本提出修改意見;事後還會要求返以監修,如果使用了未經确認或是進行了随意修改的配音素材則會索賠。且如果不是額外付費,這些配音就都是獨家版權,一旦用到遊戲外的宣傳渠道上,一不小心就又得賠上幾十萬,曾對這種做法習以為常的國内甲方不是沒吃過虧。
這些事兒對于國内絕大部分配音演員來說,都好似天方夜譚,作為乙方予取予求才是常态——直到錄音前連台本都沒見過、基本無權向台詞提出修改意見、素材怎麼用都是甲方說了算、甚至不一定能出現在演職人員名單裡……但最後呈現的效果不佳,挨罵的還是演員本人。
至于借着自己配音的角色再賺些外快,廠商方面可能倒也不是那麼介意,但在國内的玩家社區偏偏很容易被視為一種 " 恰爛錢 " 的行為,遭到口誅筆伐。
尚不存在的米塔中配角員,已經在中文互聯網上擁有了滑坡的一生
" 所以(中配)這個行業真能稱作行業嗎。說實話我不知道它還能堅持存在多久。" 從業者這樣向我感慨。
3
當然,中文配音演員們究竟過得怎麼樣,并不是大多數玩家所關心的事。更多人的态度無非是:" 難辦,那就别辦啦。"
這事兒的核心問題在于:中文配音,尤其是遊戲行業裡的中文配音,是不是個 " 偽需求 "?
尤其是外國廠商們就被這問題給搞懵了。
按照去年初時候,波蘭駐華大使館文化處與波蘭獨立遊戲基金會聯合發布的《針對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商指南》裡的說法:" 中國玩家非常贊賞為中文配音所付出的額外努力。然而大多數人都認為,準備充分的字幕比準備不足的配音更好。"
其中也提到了:" 為了節省資源,發行商可以嘗試直接聯系中國的錄音室。在中國,值得信賴的錄音室每句錄音平均價格在 70 到 100 元人民币之間。"
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這些并不完全是老外們靠着自身經驗得出的結論,更多是轉述了一些有着較深發行經驗的中國業内人士看法,總的來說,倒也符合國内玩家的普遍印象。
一個直接的例子,就是上面提到的《米塔》開發者采訪視頻,留言區裡點贊數最高的熱評,就是說中文配音也不是那麼必要,地道日配加中文字幕更好。
但這種認知其實在去年就遭遇了挑戰——卡普空的《怪物獵人 荒野》起初公開的配音陣容中并不包含中文,結果遭遇了國内玩家相當程度的抨擊。
不難看出,中國玩家之所以反應激烈,并不在于 " 有沒有中文配音 " 這件事本身,更多是出于 " 給其他語言做了卻不給中文做,你這是對我不尊重 " 的不滿情緒,核心訴求在于 " 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
一些玩家在 change.org 上發起請願,要求卡普空給荒野加入中文配音。名義上上雖然是個 " 請願 ",但也能通過留言看到玩家的實際态度并不客氣。
根據一些信源,卡普空方面對這種情況感到相當意外:他們這回确實很重視中國市場,甚至一開始決定不做中配就是出于這種重視,因為他們的理解還停留在上個版本的 " 對于這樣的重點項目,如果中配不能保證做到玩家滿意,那與其做砸還不如不做。"
但很快,卡普空還是确認了荒野會追加中文配音,并通過媒體着重向中國玩家傳達了這件事。除此之外,近些年的海外遊戲廠商,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上嘗過甜頭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将中配作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在中國市場為《雙人成行》帶來了超半數的銷量之後,工作室的新作《雙影奇境》也加上了中文配音,而在制作人看來,這是個非常理所應當,并不需要強調的事
盡管這種變化來得有些别扭——比如請願加入中文配音的玩家,和這次嫌棄中配效果差、收費高的玩家,實際可能有着不小的重合,所以才會有 " 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 這樣的口号。
但作為一個結果而言,這算是給廠商們理出了一個更通順的邏輯:哪有說越重視一個市場,反而不該給這個市場做本地化配音的。且看得出對于那些規模稍大些的項目而言,添加中文配音的成本并非不可承受。
盡管系列上部作品的中配飽受嘲諷,但前陣子開發成本吃緊的《真三國無雙起源》也還是延續了中配,由貂蟬的配音演員佟心竹擔任配音監制,同時她也是黑神話中 " 萍萍 " 的配音,這次的玩家反響也提升不少
另一方面,國内的遊戲產業這幾年發展得也比較好,絕大部分產品會安排中文配音,尤其是注重劇情内容的產品也比以往更多了。這一切都給國内的配音工作者們多帶來了一些工作機會,長遠來講,或許也能讓大家更多感受到母語配音所帶來的便利性,培養用戶習慣。
包括你能看到一些海外玩家開始說:" 不要忽視中文配音,他們聽起來不錯,且對于來自中國的遊戲來說,中文配音往往更貼口型、也更符合角色原本設定。" 和國内部分玩家選擇原聲配音時的理由很相似。
Reddit 上有國外《原神》玩家表示自己在聽過中文配音後留下很不錯的印象。這個帖子本身也得到上千贊同
只是真要說這行的發展前景有多輝煌,參考其他國家已然成熟的配音行業,實在也談不上樂觀。
結語
回頭來看," 中配到底貴不貴 ",大概也是這場風波中比較無關緊要的部分,畢竟消費者本來也不太需要關心生產者所承擔的種種成本。
網絡社區裡實際争論的焦點,更接近于遊戲開發者們 " 是否添加中配 " 背後所代表的立場:
如果中配收費算不得天價,那遊戲廠商不做顯然就是 " 不夠重視中國市場 ";如果還偏偏做了其他幾種語言沒做中文,那可能就要面臨 " 辱華 " 的質疑了,甚至你身為中國玩家繼續玩這樣的遊戲都顯得立場可疑。
反過來,玩家若是不想自己青睐的遊戲或是開發者因此受攻擊,那一個簡單的辦法,自然也是禍水東引,把話題導向 " 是國内配音演員水平低、收費高,還搞流量明星飯圈那套,就不該讓他們掙着錢 ",來合理化廠商的選擇。
事情被弄得有點像是 " 只有魔法才能對抗魔法 " ——唯有 " 反辱華 " 和 " 反飯圈 " 這兩種最符合國内網絡社區 " 政治正确 " 的立場,才好在這個議題上打個勢均力敵,至于 " 聲讨黑中介 "" 當下中配水平到底怎麼樣 "" 比起日本聲優到底哪邊貴 ",在漩渦之中也就是沾個邊緣。
立場先行之下,大部分争論實則都是無效溝通
但現實顯然不是這麼黑白兩極的:同樣的配音演員、同樣的報價,市值 80 億美元的 CDPR 能出錢配 10 萬句并覺得值,團隊僅兩人的俄羅斯開發者認為貴到難以承擔、關乎遊戲能否回本——這原本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玩家也完全有權就此選擇自己是否要購買。
然而一旦議題無限上升,什麼都能變得敏感起來。
國内的配音演員和工作室更想要接國内外大廠商的活是事實:錢多事少、流程明确、需求穩定,誰不愛呢;
大家願意給獨立遊戲開發者一些優惠折扣、抱團取暖,這同樣也是事實:國内常見的文字冒險類遊戲動辄百萬字文本,都按行價收費,你根本就不可能在市面上見到那些有着合格配音水準的國產獨立遊戲。這種情況下一些配音演員的訴求,也不過就是希望能有個 " 平民價 ",别淪落到要倒貼工時和電費的 " 難民價 " 就行。
但說白了,這也不是國内配音行業第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而網絡上的争議,即便是偏負面的那些,實則也很難再給這個現實處境接近谷底的配音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早在 2019 時,類似風波便時不時發生,但沒太多人會在意這個行業究竟是怎樣,更多只是留下個刻板印象
從業者們這回相當積極地表态發聲,大概也是希望這場争論真能帶來什麼改變倒好了——至少你現在也知道了,配音工作者們在社交網絡上積極運營自己賬号,不過是在努力攬活兒罷了。如果有合适的機會,大可放心大膽地聯系他們,一切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