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從質疑到擁抱,大眾或進軍增程市場,硬剛理想?,歡迎閱讀。
2025 上海車展開幕在即,上汽大眾宣布将全球首發其首款增程式 6 座概念車,并同步亮相一款 5 座增程式 SUV。據悉,這兩款車型将分别瞄準理想 L8/L9 和 L6/L7 所在的高端家庭用車市場,并搭載國内領先的 Momenta 智能駕駛系統。這一動作标志着上汽大眾正式進軍增程式賽道,也預示着合資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競争策略正發生深刻變化。
從質疑到擁抱,大眾的增程式戰略轉身
增程式電動車(EREV)曾因 " 技術過渡性 " 備受争議,甚至大眾集團 CEO 奧利弗 · 布魯姆(Oliver Blume)在 2020 年公開表示 " 增程式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 "。然而,中國市場的表現讓這家傳統巨頭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技術路徑—— 2024 年,國内增程式車型銷量突破 120 萬輛,其中理想汽車獨占 49 萬輛,成為 30 萬 -50 萬元級 SUV 市場的最大赢家。
此次上汽大眾推出的 6 座增程式概念車,搭載 1.5T 高效增程器,熱效率達 43%,純電續航 300 公裡,綜合續航超 1000 公裡,直接對标理想 L8/L9 的核心賣點。而 5 座車型則瞄準 25 萬 -35 萬元區間,與理想 L6/L7、問界 M7 等熱門車型展開正面競争。
智能化本土化提速,Momenta 賦能智駕體驗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大眾選擇與國内自動駕駛企業 Momenta 合作,為其增程式車型提供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Momenta 的技術已應用于奔馳、比亞迪等品牌,其數據驅動的自動駕駛大模型在復雜路況下表現優異。此外,上汽大眾與小鵬汽車聯合開發的 CEA 電子電氣架構也将應用于後續純電車型,形成 " 增程 + 純電 " 雙線并行的智能化布局。
這一策略凸顯了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轉型思路:既要依托全球技術儲備,又必須深度本土化,快速響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直面新勢力,争奪家庭用戶
理想汽車的成功證明,增程式車型在高端家庭市場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上汽大眾此次入局,顯然希望復制這一模式,并憑借品牌積澱和渠道優勢搶占份額。
- 6 座車型(對标 L8/L9):主打 " 大空間 + 長續航 + 可油可電 ",面向多孩家庭和商務用戶。
- 5 座車型(對标 L6/L7):定位年輕家庭,強調智能化和性價比,與問界 M7、零跑 C10 等競品短兵相接。
不過,挑戰同樣存在。理想已建立起 " 智能座艙 + 城市 NOA" 的用戶認知,而上汽大眾需快速證明其智能化體驗不輸新勢力。此外,定價策略也至關重要——若沿用傳統燃油車的溢價模式,可能會面臨零跑 C16 等性價比車型的衝擊。
合資品牌的反擊:2026 年或成關鍵轉捩點
上汽大眾将 2026 年定義為 " 產品大年 ",計劃推出 2 款增程式、3 款插混和 2 款純電車型。此次增程車型的推出,不僅是技術路線的調整,更是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一次 " 生存實驗 " ——能否擺脫 " 技術依賴外方 " 的桎梏,真正實現本土化創新?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2026 年将是合資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關鍵視窗期。若上汽大眾能憑借增程式車型成功打開高端家庭市場,或将為其他合資品牌提供轉型樣本;反之,若市場反應平淡,則可能加速傳統巨頭的邊緣化進程。
值得關注的是,大眾安徽基地已啟動增程器專用生產線建設,規模化生產後有望将成本降低 15%-20%。若這一目标達成,配合大眾遍布全國的 2000 餘家經銷商網絡,或将對理想汽車形成渠道與供應鏈的雙重擠壓。
結語:
随着上汽大眾加入增程式賽道,2025 年後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競争将更加激烈。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車企的三方博弈,最終受益的将是消費者。而對于上汽大眾來說,此次戰略調整能否奏效,答案或許在 2026 年量產車型上市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