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手機行業真的不缺蔚來,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判官老司機(ID:panguansays),作者:判官,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聞不了汽油味的李斌老板,21 日發布了一款手機,NIO Phone。
按照慣例,企業進入新行業都是要解決些用戶痛點的。
蔚來這次号稱是想給車主一個更好用的車鑰匙,但又不能只做鑰匙,所以幹脆做了個超級鑰匙手機。并且,李老板宣稱手機行業多年來創新有限,所以他們嘗試以車為中心定義手機。
這兩句主張如果由手機企業來提,好像也沒啥問題。但是蔚來本身是車企,累計賣了 40 萬輛車。
40 萬如果拿到手機行業,是完全不夠看的。手機單款銷量在這個量級的話,研發和開模成本都無法回血。
40 萬蔚來車主都會買蔚來手機嗎?顯然不會。
蔚來車主之外的用戶會選擇蔚來手機嗎?問題就變成了 " 預算 6499 會選哪款手機 ",相信大家心中有答案。
更糟糕的是,如果我是其他品牌的車主,沒有換蔚來車的計劃,卻買了一款為蔚來深度定制的手機,怕是顯得有點大病。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進入下行周期已經兩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的數據,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9%。該機構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今年同比下降 6% 至 11.5 億部,這将是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蔚來這邊,今年二季度營收 87.7 億元,同比(2022 年二季度)下滑 14.8%,環比(2023 年一季度)下滑 17.8%。二季度淨虧損為 60.56 億元,同比增虧 119.6%,環比增虧 27.8%。相應的,蔚來汽車第二季度銷量為 2.35 萬輛,同比下跌 6.1%,環比下跌 24.2%。
隔壁造手機的雷老板,正在向造車的路上狂奔,試圖擺脫手機行業萎縮的泥潭。然後造車的李老板,向造手機的路上狂奔。
兩位老板私下這麼熟,與其大費周章進入對方的領網域,不妨直接合并。這樣小米得到夢寐以求的高端用戶,蔚來得到小米生态的全力支持,那時候别說車鑰匙,可以說是要啥有啥。
蔚來當年選擇了換電技術路線,代價是天價的基建成本、沉重的運營負擔、電池無法嵌入底盤帶來的整車設計問題。但受益是在現有電池技術下,最大限度節省了車主的補能時間,為品牌的高端定位拿到了籌碼。
但這次做手機确實令人迷惑。對品牌建設沒有加分,對企業扭虧沒有幫助,對用戶體驗提升有限。
要說目前誰受益了,我想到的只有數碼媒體,能從一家企業身上賺兩份錢。
順便說一句,數碼媒體本來是科技、财經媒體中門檻最低的,而車媒的整體逼格、收入又高于科技财經媒體。結果電動爹一出現,意外實現了鄙視鏈的首尾短接。
之前,車媒好歹能跑個賽道測試。現在一群剛拿駕照的精神小夥,只會來句 " 你看這個屏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方向盤它又大又圓 ",然後直奔車機而去。
至于駕駛感受,以前沒開個十年二十年車,摸過上百款車,這事還真聊不明白。現在上了高速輔助駕駛一開,讀廠家通稿就完事了。
當然,問就是車自己掏錢買的,就像當年做手機評測一樣。
寫這篇的同時,手機行業的經銷商朋友向我抱怨,搶不到 Mate60Pro 的貨,很急眼,很焦躁。
過去三年,國内其他手機廠商幾乎沒幹啥有意義的事,就等着華為回來。iPhone 也是一樣,牙膏都擠爆了,仿佛只是暫時替華為保管高端市場份額一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蘋果被制裁了三年。
上一次高調往手機這個紅海市場擠的,還是對稱強迫症 - 實體鍵之王,錘子科技。
像當年老羅覺得手機實體鍵是有逼格的、非要在錘子 T1、T2 上保留一堆實體鍵一樣,一幫新勢力車企覺得車上實體鍵是沒逼格的、恨不得門把手也給換成觸摸屏。
現在李老板覺得,車裡的觸摸屏已經不夠看了,得自己造個手機再增加一塊觸摸屏。
這樣下去,明年小米的新車,如果不把小米電視搬到車上,場面怕是很難控制。
做手機的終極狀态,是做 SoC 芯片、射頻前後端芯片,甚至是作業系統和軟體生态。做純電車的終極狀态,是三電系統、車機芯片和自動駕駛。
李老板認為手機行業沒創新是因為在卷營銷,這是很荒唐的。蘋果和華為把路擺在這了,大家照做就是了,有幾家學得來呢?
那特斯拉和比亞迪也把案例做好了,新勢力們有幾家會跟進呢?
一家造車遇到瓶頸的企業,跑去造手機,這是一件無法用邏輯解釋的事情。
手機行業真的不缺一個蔚來,蔚來還是要在新能源行業認真工作,尋找屬于自己的未來。
判官:資深產品經理,微信公眾号:判官老司機(ID:panguan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