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衰退期的燃油車為何還有這麼多爆款?,歡迎閱讀。
從宏觀來講,新能源漲、燃油車跌,是過去幾年、以及可預見的未來,都将持續下去的趨勢,目前新能源滲透率已經穩定跨過 50% 的節點,燃油車型、尤其是以燃油車為主的合資品牌,在各級别、各類别細分市場的份額,都在不斷萎縮。
而在車型方面,不管是轎車還是 SUV 的銷量榜單,頭部位置都基本被新能源車攻陷,Model Y、宋 PLUS、海鷗、理想 L6…… 不管是純電、插混還是增程,都以動辄 3、4 萬輛的銷量規模,超越了所有燃油車型。
但是當我們的目光,從銷量榜頭部稍微往下移,就會看到一大批我們熟悉的燃油車,依然保持着月銷 2 萬、甚至 3 萬 + 的銷量規模,其中不少車型,甚至環比、同比都保持着上漲态勢。
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漲跌趨勢,無法逆轉,但是具體到車型的銷量,情況或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對比新能源、燃油銷量榜,結果或許和想象的不同
我們知道近幾年國内新能源市場爆發的主力,是比亞迪、理想、問界等中國品牌,而此前燃油車占據主導的時代,銷量主力是合資品牌。所以新能源增長、燃油車下滑的同時,也伴随着合資品牌的萎縮。
如上表,把時間線向前拉到 2017 年,直到 2021 年之前,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都在 60% 以上,且 2017 至 2020 年這段時間,海外品牌的份額還在不斷上漲,中國品牌的份額其實是在下滑的。
從 2021 年開始,國内新能源市場正式爆發,這時中國與海外品牌的漲跌開始逆轉,形勢急劇變化。到今年 9 月份,海外品牌的份額已經萎縮到了 38.86%,中國品牌的份額正式超過六成,成為市場主導,此時新能源的滲透率,也恰好超過了 50%。
宏觀層上市場份額的變化,一定會反映在車型銷量、尤其是銷量榜單的變化。還記得幾年前我們經常讨論的一個話題,就是 XX 自主車型擠進了轎車銷量榜 Top 10,動搖了合資品牌的壟斷。而如今不管轎車還是 SUV 榜單,幾乎整個 Top 5 都已經變成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超越合資品牌,早已不再是話題,而是現實。
不過如果把燃油車、尤其是合資燃油車看成潰兵的話,那麼我們把具體車型的銷量榜單拉出來,可能會覺得有些意外:
首先看轎車類别,我們各自統計新能源和燃油轎車 9 月份上險量超過 1 萬輛的車型,巧合的是,兩個類别上榜車型數量完全相同,都是 15 款。另外,考慮到新能源車有不少是新車,所以這裡的銷量變化,我們就采用了和 8 月份的環比數據作為參考。
新能源車型中,銷量最高的海鷗逼近 5 萬輛;另外超過 3 萬輛的,有秦 L、秦 PLUS、海豹 06 和宏光 MINI 這 4 款;2-3 萬輛之間的,則有缤果、Model 3 兩款。
燃油車類别,銷量最高的日產軒逸 9 月是 3 萬輛出頭,超過 3 萬輛僅此一款;2-3 萬輛區間,有朗逸、速騰、帕薩特 3 款車型。整體來看,新能源車爆款車型的銷量,是明顯蓋過燃油類别的。
不過我們抛開和新能源車的對比,只看燃油車數據的話,軒逸銷量 3 萬 +,帕薩特、邁騰兩款 B 級車月銷 2 萬輛左右,行政級豪華轎車中的 A6L、E 級、5 系,銷量達到 1.2~1.6 萬輛之間,這樣的規模,絲毫看不出燃油車潰敗的迹象。
而再結合環比銷量變化來看,9 月份新能源和燃油轎車實現環比增長的,都有 15 款,其中新能源車環比跌幅接近 10% 的有 3 款,燃油車跌幅超過 10% 的只有 2 款。而且,邁騰、A6L 和紅旗 H5,3 款車型 9 月份環比漲幅都達到了 3~4 成,另外速騰、艾瑞澤 8 和星瑞,9 月銷量環比漲幅都達到了兩位數。
再看 SUV 類别,9 月份銷量超過萬輛的,同樣有 30 款,只是其中新能源車型只有 14 款,燃油車達到 16 款,在過萬車型的數量上,燃油車扳回一城。
當然,看頭部車型的銷量,燃油車還是明顯比不上新能源車,Model Y 和宋 PLUS 系列當月銷量都超過了 4 萬輛,另外新能源 SUV 月銷超過 2 萬輛的,有宋 L、元 PLUS、理想 L6 三款。
燃油 SUV 中,銷量最高的是吉利星越 L,9 月份銷量 2.2 萬輛,也是燃油 SUV 裡唯一超過萬輛的車型,而這也意味着,月銷超過 1 萬輛的燃油 SUV 車型,總計有 15 款,新能源 SUV 裡月銷 1-2 萬輛之間的車型,則只有 8 款。
而在銷量變化上,榜單中新能源 SUV 有 6 款遭遇下滑,而燃油 SUV 在 9 月份環比下滑的,只有排在最後的 3 款車型,其餘前 13 款車型,銷量都實現環比增長,其中星越 L、探嶽的增幅高達 3 成左右,另有 5 款車型的增幅,達到了兩位數。
說實話,看着榜單右邊燃油 SUV 那一大片綠色的環比增長數據,很難讓人把燃油車和潰敗二字聯系到一起。
當然,如果和 2020 年左右燃油車的巅峰時期對比,目前燃油車的勢頭确實遠不如前,哈弗 H6 在 2021 年月均銷量 3 萬輛,日產軒逸 2020、2021 年銷量連續破 50 萬輛,大眾朗逸在 2021 年之前數年,年銷規模都在 45 萬輛左右,月均銷量接近 4 萬輛。
也就是說,和巅峰時期比,如今的燃油車确實明顯沒落了,但是從榜單上的車型,以及環比态勢來看,如今燃油車的熱門車型,在市場上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
當前的燃油車,都被賣到哪了?
新能源市場剛剛開始爆發時,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扮演着新能源車銷量增長的火車頭,滲透率一度大幅領先中小城市和鄉村市場。
不過到了最近、尤其是今年 8、9 月份,國内地級市和鄉村市場的滲透率也超過了 50%,和大、中城市的滲透率已經非常接近。只是頭部城市中,理想、問界、特斯拉、蔚來等高端新能源品牌銷量較高,而中小城市和鄉村則以比亞迪、零跑、長安啟源、吉利等品牌為主。
這也意味着,在國内各級市場中,燃油車也都依然有着 40%~50% 的市場份額。具體到車型上,主流價位的朗逸、軒逸、星越 L,中端市場的凱美瑞、帕薩特、邁騰,豪華市場的 A6L、E 級、GLC 等等,都保持着堅挺的銷量态勢,其中 A6L、GLC 等部分豪華車型的銷量,相比幾年前并沒有明顯的下滑。
此外,在燃油車銷量榜單中,目前 SUV 類别排名第一的星越 L,上市前期的銷量維持在月均 1 萬輛左右,最近半年不降反增,穩定在 1.5 萬輛左右,9 月份更是突破 2 萬輛,打破了自己的銷量紀錄。
除此之外,類似吉利帝豪、星瑞、長安逸動、紅旗 H5 等自主品牌的燃油車,如今的銷量相比新能源市場爆發前,都沒有下滑,星瑞、紅旗 H5 的态勢反而比前兩年要更好。這種和市場大環境相悖的現象,也确實值得關注。
新能源車成為主流,市場為何依然需要燃油車?
如果只看銷量數據的話,部分燃油車目前的銷量确實依然堅挺,但是價格卻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我們看到的燃油車的銷量數據,不論自主品牌、主流合資品牌還是豪華品牌,基本都是基于極大力度的優惠實現的。和前些年相比,即便部分燃油車銷量保持穩定,但它們在終端市場的主售價位,已經遠不如前。
比如之前燃油版起步價基本在 10 萬元以上的卡羅拉,如今雙擎混動版的門檻已經跌破 10 萬元,燃油版門檻甚至跌到了 6 字頭。
此前主售價位基本接近 20 萬元的合資 B 級車,例如帕薩特、邁騰、軒逸等等,如今主銷版本的終端價,都已經下探到了 15 萬元以内。而此前優惠後售價也基本不低于 35 萬元的豪華中型 SUV,目前 27、28 萬的裸車價已經不算稀奇。
說實話,即便對燃油車沒有特殊情懷的消費者,在切實對比了同價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之後,會發現即便考慮購置稅和購車後用車成本的差異,很多燃油車型依然有着很強的產品力和性價比。
而一旦購車的傾向開始朝燃油車偏轉,類似大眾、豐田、吉利等一線品牌的主力產品,就會展現出相當強的吸引力。
而除了價格優惠,如今一些思維轉變比較積極的合資品牌,也在參考自主品牌的思路來造車。例如前不久上市的大眾途嶽新銳,一台全系标配自動變速箱的緊湊級 SUV,給出了 7 萬多元的超低價,且從入門版開始,就标配了 6 氣囊、倒車影像、車窗一鍵升降、手機互聯等此前合資車型 10 萬元内都不多見的配置。
另外,大眾、豐田等強勢合資品牌,如今也在部分新車上積極跟進 8155 芯片、華為 HiCar 車機、高性能語音互動,甚至智能駕駛輔助等功能,如果不是對新潮配置過于執着的話,如今很多燃油車型的進步,也已經能滿足很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總之,如果努力跟進時代,在產品和價格層面給到誠意,燃油車型在中國市場依然有着大量的需求,只是在這個逐漸變小的市場中,部分車企已經基本放棄了抵抗,做好了退出的準備,而有決心留下來、并願意努力自我革新的車企,依然會在中國市場收獲到應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