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美團的拼好飯闖出些名堂後,餓了麼選擇了跟進,歡迎閱讀。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餓了麼拼團業務将迎來新的進展。具體而言,據稱餓了麼正在測試新的流量入口 " 特團 ",并将為其提供 App 首頁的金剛位。雖然截至目前餓了麼方面尚未進行回應,但對于他們而言,繼續加大對拼團業務的投入已然是箭在弦上。
至于為什麼說餓了麼推進拼團業務已是箭在弦上,則還要從餓了麼拼團與美團拼好飯的關系說起。
事實上,餓了麼拼團其實幾乎就是美團拼好飯的翻版,也是前者的又一次跟風之舉。在 2022 年美團拼好飯正式上線後不久,餓了麼拼團便浮出了水面。在這一模式中平台會介入供給側,并根據區網域内的用戶需求來為商家提供集中選品建議,然後通過 " 熱門餐品推薦 + 拼單點餐 + 統一配送 " 的方式,讓用戶、商家、騎手分别集中下單、出餐、配送,從而讓整個鏈條實現規模化運轉,用 " 拼 " 的方式來降低各方成本。
沒錯,拼好飯、拼團正是美團和餓了麼為了滿足市場對于低價外賣的需求進行的一次嘗試。但彼時不論美團、還是餓了麼,都沒有對這類低價外賣產品投入太多。然而随着用戶增長趨緩,以及抖音、快手等大廠的先後入局,餐飲外賣賽道的市場競争變得日益激烈。
為了尋找新的突破口,近年來美團方面也開始對拼好飯寄予厚望。據 QuestMobile 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當下外賣用戶仍以一線、新一線城市的年輕群體為主,在下沉市場以及 40 歲以上人群中滲透率較低。而且即便是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低價外賣的需求也同樣不容忽視。
此前在 2023 年第三季度,美團方面就首次在财報及電話會議中提及拼好飯,并視其為高效滿足價格敏感型用戶需求的利器。随後在今年 5 月有消息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團拼好飯的日均單量已達到約 500 萬單、接近 2023 年第四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日均訂單量 5700 萬單的 10%。
在美團已經再次率先行動的情況下,餓了麼方面選擇跟進顯然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不過一旦采取與美團拼好飯相似的方式進行布局,餓了麼自然也就要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種模式所面對的難題,例如破除 " 鍋裡的堂食,掉在灶台上的外賣,掉在地上的拼好飯 " 這樣的用戶認知。
畢竟餐飲商品本身便難以标準化,所以難免會有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出現諸如用劣質原材料等行為,而且大量低價商品的湧入,還可能會加劇這種現象的出現。但這些顯然就需要平台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和處罰力度。
更為重要的是與美團相比,餓了麼還需要在供給端花費更多的功夫。畢竟多年來以來,餓了麼與美團在餐飲外賣市場的份額一直維持在 3:7 左右,但市場份額更低往往也就意味着議價權更弱。而且目前雙方商戶規模的差距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有數據顯示,2024 年 5 月美團外賣商家版、美團開店寶的 MAU 增速分别達到 9.99% 和 41.85%,遠超餓了麼商家版及阿裡本地通的 4.52% 和 -24.68%。
其實熟悉餓了麼的朋友或許知道,他們似乎總是會 " 慢人一步 "。例如此前在今年 9 月,餓了麼正式上線 " 學生版 ",即當學生用戶将配送地址切換至具體高校、并完成學生賬戶的認證後,餓了麼 APP 将會顯示定制化的學生版主頁以及專屬福利。而這項聚焦校園場景的服務,美團方面已經推出了 4 年時間。
雖然在市場競争中跟進競争對手無可厚非,但正所謂 "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本就相對勢弱的餓了麼如果始終亦步亦趨地跟在美團身後,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呢?
遙想早在 2018 年阿裡巴巴收購餓了麼時,曾一度希望将其市場份額做到與美團分庭抗禮。用時任阿裡本地生活 CEO 王磊的話來說,就是餓了麼要在一年内和美團外賣至少平起平坐," 餓了麼至少要占到 50% 的份額 "。
如今這個目标顯然已成為空想,而且伴随到店業務(原口碑)與高德的合并靴子落地,餓了麼也徹底失去了到店業務的想象力。雖然餓了麼始終占據着 " 老二 " 的位置,但在講究規模效應的餐飲外賣行業,小而美顯然不是一個可以一直講下去的故事。
直至當下,餓了麼仍處于虧損狀态。盡管在多個季度,餓了麼方面實現了可觀的收入增長、且虧損有所收窄,但其經營損益(EBITA)依舊呈虧損态勢。在整個 2024 财年,餓了麼經調整的 EBITA 虧損達 98 億元。以至于在被要求自負盈虧後,過去一年裡餓了麼就頻頻傳出或将被出售的傳言,
總而言之,當下的餓了麼或許應該放棄 " 摸着美團過河 " 的想法,而是開辟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否則只能随着越來越多新人的入局,這個 " 老二 " 的位置可能也會很快被動搖。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