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長安三萬裡》短腿審美引争議,被質疑醜化國人,歡迎閱讀。
最近,電影圈可真是熱鬧得很,《消失的她》讓陳思誠賺得盆滿缽滿,《八角籠中》讓王寶強實現口碑逆襲,《封神》斥資 30 億砸出了超燃特效。
在 " 神仙打架 " 的暑期檔,國產動漫電影《長安三萬裡》卻成為了一匹黑馬,經過口碑不斷發酵後,近 20 萬人打出了 8.2 的高分。
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下了 8 億的票房,甚至還超越了其他電影,連續多日奪得票房冠軍,可謂是後來居上。
這部電影主要是從高适的視角展開,通過他的回憶,來講述自己與李白的深厚情誼,到頭來才讓人發現,原來在歷史長河中璀璨發光的兩人,不過都是個人命運中的失意者罷了。
看完電影後,許多人感動得稀裡譁啦,争相當起了 " 自來水 ",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卻截然相反,覺得這是在醜化國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李白怎麼成這樣了?
其實早在電影放出預告時,就已經有人吐槽人物建模太醜了,和李白壓根不沾邊,覺得會影響了觀看體驗。
走進電影院後,沒想到還有更大的槽點,電影中的人物比例極其不協調,腿短身子長,就連腰帶都系在了裆部以下。
電影中的馬兒是一副圓滾滾的樣子,看着十分笨重,完全不像輕快飛馳的駿馬,都讓人懷疑,它能不能跑得動。
在大家心中風流倜傥的李白,如今塑造成了這一别扭的模樣,自然會引起許多人的不滿,覺得看得難受都算是輕的了。
有的人甚至懷疑,這是片方故意将李白塑造成這副 " 侏儒症 " 的模樣,來嘲諷國人的腿短,把性質上升到了國家的層面。
這就未免有點太冤了。
不同時代審美的差異性
電影中人物身長腿短的形象,确實是電影創作團隊 " 刻意為之 ",但絕不是這種妄自揣測的理由。
而是恰好體現了制作團隊的用心,他們專門去博物館裡進行了考察,決定采用唐俑作為電影人物的參考形象。
當時的唐朝人崇尚孔武有力,覺得過長的上半身,會讓他們看起來非常雄壯,他們覺得這是美的。電影還原他們上長下短的形象,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對歷史的尊重與敬畏之情。
因此,電影中的許多形象,其實都能在博物館裡面找到原形。
據電影制作團隊介紹,五頭身的唐俑都沒有多驚奇的了,有的誇張的唐俑甚至是四頭身。
電影中人物腰帶系得那麼靠下,也是為了還原唐俑的真實模樣。
導演認為,對上半身的強調,更能展現出大唐的自信,這種豐腴之美,更能體現出大唐盛世的繁榮。
同樣的,裡面圓滾滾的馬兒參考的是唐三彩,也并不是制作團隊随心所欲、胡亂設計的。
就連一開始被嘲人物建模太醜的李白,都能夠從傳統繪畫中,看出幾分神似之處。
這樣用心的電影,卻受到了部分人的猜測和質疑,屬實是無妄之災了。
我們如今看這些人物形象,覺得怪、覺得醜、覺得别扭,實際上是因為随着時代的變化,主流審美取向進行了更替。
我們都知道,唐代是以胖為美的," 環肥 " 之美就興起于盛唐,這種豐腴富麗、雍容華貴的形象,貫穿于唐代的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作品中。
但在盛唐以前,崇尚的卻是纖細窈窕的身姿體态,甚至初唐還秉承着前代遺風,如 " 纖腰弄明月 "" 小腰麗女奪人奇 " 等詩句都能證明當時以纖細為美。
不僅時尚是個輪回,審美也是個輪回,如今我們社會的 " 白幼瘦 " 審美,就一定是美的嗎?我們所追求的大眼睛、大長腿就真的好看嗎?要是盛唐的人反過來看我們,說不定也覺得我們是醜的呢。
國漫不應如履薄冰
其實由于人物形象飽受争議的國產動漫,《長安三萬裡》不是第一部,應該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在今年年初,動畫短片《中國奇譚》就抛出了 " 王炸 ",它是由八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的,如今在 20 多萬人的評分下,還保持着 8.7 的高分。
沒想到,擁有超高口碑的同時,也帶來了超多争議,有些家長只想把孩子關在 " 象牙塔 " 裡,因此這種諷刺現實的動畫,被他們一致認為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進行了舉報。
除此之外,《中國奇譚》還受到了許多愛國者的審判,他們覺得第三個小故事《林林》是在崇洋媚外,因為裡面的主角林林擁有醜化國人的 " 眯眯眼 "。
但是仔細一看,主角林林那上翹的眼角、狹長的眼睛,這不正是我們古典審美中的丹鳳眼嗎?當她将眼睛瞪圓時,這麼大的眼睛,誰好意思說她是 " 眯眯眼 "。
更早之前上映的《雄獅少年》,當年更是争議不斷,評價形成了兩極分化,因為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與其他電影人物造型,有很大不同,裡面的主角擁有着眯眯眼、塌鼻子、寬眼距。
這麼多的不利元素堆砌起來,自然引起了許多争議,再加上 " 眯眯眼 " 曾多次在攝影廣告上,引起過軒然大波。
因此許多人争相表示了憤怒之情,覺得這是刻意地醜化與抹黑國人的形象。
《雄獅少年》的導演團隊表示,這樣不漂亮的設計,實際上是為了打破網紅臉和日漫審美對中國審美的統治與裹挾,電視上千篇一律的大眼睛,稱不上是文化自信。
因此,也有網友表示贊同,覺得堅持大眼睛、高鼻梁的審美,是一種獨斷的 " 審美霸凌 ",反而體現内心的自卑。
另外,還有網友表示,只是覺得這個人物形象單純地難看,是一個失敗的藝術作品,不應該扯什麼全新的審美。
雖然受到了不斷的争議,《雄獅少年》還是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可,48 萬人打出了 8.3 的高分。
也有許多看過的網友認為,這場争議的挑起者,是許多連電影都沒看過的人,如果他們看過就會知道,雄獅不會在意眼睛的大小,展現時代精神的電影不應陷入辱華的泥潭。
其實,并不是說不能吐槽國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覺得不符合自己的審美吐槽一下也并不為過。本來這就是面向大眾的作品,考慮大眾審美、接受大眾批評都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我們也需要給文藝作品留有創作的空間,那種動不動就戴帽子,這種上升到醜化、辱華層面的言論,更應該三思而後行,不要寒了國漫創作者的心。
最後,祝國漫燦爛盛大,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