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徐長明:雙政策拉動150萬輛國内消費,汽車出海前景廣闊,歡迎閱讀。
撰文 / 路 行
設計 / 趙昊然
12 月 13 日,第十二屆軒轅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辦,小鵬 MONA M03 奪得軒轅獎中國年度汽車。頒獎典禮上,國家信息中心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發表題目為《汽車市場總量與結構變化》的演講。
在演講中,徐長明認為,未來汽車出海(出口 + 當地生產)前景廣闊,中系品牌汽車競争力變強,特别是在新興市場。但同時他也表示,無内不穩,無外不強,中國是超大型大國市場,是中系品牌的根基,在國内做得好的企業出海情況可能比較好。
他表示,2024 年的汽車市場上半年與下半年出現了完全不同的表現,這主要得益于報廢更新與地方置換補貼的政策拉動,估計今年兩個政策拉動汽車消費 150 萬輛。
同時他指出,2024 年 1~11 月,NEV 乘用車滲透率已經達到 47.4%,推動 NEV 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有發動機的 NEV,這由三個原因促成:一是供給側產品推動消費者認知發生了轉變,而且產品力在持續提高;二是消費者需求偏好拉動,新型 PHEV 比純油車有更強的經濟性、更好的駕駛感和科技感,并且沒有 BEV 的裡程焦慮;三是車購稅、養路費、車船稅等相關政策的加持。
以下是徐長明的演講實錄,此處略有删節。
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好!我今天從兩個角度跟大家進行分享。
市場總量與發展趨勢
01
兩個政策拉動汽車消費
我們先對今年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再看一看明年的情況。
今年情況上下半年有明顯的差異,從銷量角度來說,上半年市場運行比較艱難,下半年有明顯的好轉;從效益角度來說,上下半年都比較難。但從市場角度,如圖,終端零售,紅線是今年月銷量,藍線是去年月銷量,可以看到大概從 2 月份到 6 月份一直是負增長,6 月份是深度負增長。7 月份開始,國家政策調整了,情況就比較好,9 月份同比增長 10%,10 月份同比增長 18%,11 月份同比增長 22%。
從批發數據來看,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10 月份同比增長 11%,11 月份同比增長 16%。總體來講,今年銷量很不錯。
終端零售前 11 個月銷量達到 2060 萬輛,同比增長 7.6%。正常每年就是 2%~3%,今年到了 7.6%,全年将突破 8%,在當下階段中,這是相當快的一個增長速度。
為什麼上下半年出現這麼大的變化?4 月份就開始出政策了,但 4 月份消費者感覺政策力度不夠大,新能源車補貼 1 萬元,油車補貼 7000 元,7 月份政策開始調整,調整到新能源汽車補貼 2 萬元,油車 1.5 萬元。
而且補貼政策的承擔比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7 月份之前,東部地區中央承擔 50%、地方承擔 50%,西部地區中央承擔 70%、地方承擔 30%,但是從 7 月份開始,西部地區中央承擔 95%,也就是說 2 萬元人民币的新能源補貼,西部地區只要出 1000 元就行,國家出 1.9 萬元,這下地方的積極性就來了。
同時,各地又在 9 月份開始疊加置換政策,即置換車也可以補貼。比如在上海把機動車賣了,在上海再買車,給補貼;在廣東把機動車賣了,在廣東買,又給補貼。等于是兩個政策同時起作用。所以 9 月份之後,銷量增長速度更快了。
在 4 月份之前,大概一天是 4000 輛的報廢更新申請,90 天申請約 36 萬輛;8 月份和 9 月份,申請量分别為 38 萬輛和 39 萬輛,平均每天大概有 1.3 萬輛的報廢申請;10 月份是 44 萬輛,平均一天 1.5 萬人申請;11 月份到 57 萬輛,差不多一天 2 萬人在申請。這說明政策推動的效果越來越大。
總的來看,估計今年兩個政策拉動汽車消費 150 萬輛,報廢更新大概拉動 100 萬輛,地方置換拉動約 50 萬輛。這兩個政策效果很好。如果 2025 年政策取消,銷量就下來了。
預計今年乘用車銷量能到 2310 萬輛,同比增長 3.1%,快接近 2017 年歷史峰值,目前還未達到,差一點點。但是從月度上來看,10 月份和 11 月份兩個月已經是我國歷史最高峰。
02
2025 年市場判斷
2025 年大概是什麼樣的形勢?
從長期發展規律的角度看,我們國家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到波動式緩慢增長的時期。全世界汽車先導國家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千人保有量超過 150 輛以後就進入波動式緩慢增長,千人保有量 150 輛之前速度都很快,在發達國家,千人保有量 150 輛,意味着一半家庭有車,前一半家庭普及汽車時速度非常快,後一半家庭普及汽車就比較慢了,這是大致的規律。
我們在 2019 年達到千人保有量 150 輛,之前速度都非常快,前十年年均增速 34%,2011~2017 年年均增速 10.5%。我們目前正常年均速度在 2%~3% 左右,要再用很長時間才能實現一個比較大的增長。今年增速 7.6%,沒有政策是很難達到的,已經超越了正常水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會議指出,要保持明年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
我們有理由認為明年的經濟能夠支持汽車正常 2%~3% 的增長速度。但實際情況中比這個數字高或者低,要看明年針對汽車出台的政策,今年既然拉起了 150 萬輛的銷量,如果政策撤出去,明年就比較難。因此,明年汽車市場形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報廢更新政策和置換政策如何調整。
當下市場結構分析
01
有發動機的電動車帶來主要增量
油車到電車的轉換進行得相當之快,2017 年最高峰時,油車銷量到 2322 萬輛,當時電動車銷量才 50 多萬輛。到今年 1~11 月份,油車銷量 1067 萬輛,跟去年相比差了将近 400 萬輛,但是電動車已經比去年多了近 200 萬輛。
今年全年油車總銷量估計會減少 250 萬 ~260 萬輛。電動車跟油車現在月度銷量數據差不多是一半對一半,今年電動車銷量有可能達到 1100 萬輛,變化非常明顯。
再來看看電動車和油車的增長速度。今年電動車銷量前 11 個月同比增長 39.8%,油車下降了 18.6%,到今年油車已經是連續第七年下降,跟高峰時的 2322 萬輛相比,少了 1000 多萬輛,下降幅度比較大,這是很大的變化。
電動車前 11 個月的滲透率達到了 47.4%,100 輛車中有 47.4 輛是新能源車,去年的數據是 35.2%,漲了大概 12 個百分點。今年跟以往不一樣,以往批發滲透率 35.2%,終端零售大概是 33%,差 2 個點,今年情況是終端零售(保險數字的滲透率)跟批發滲透率一樣,實際上從終端來講,這是非常快的速度。
今年電動車内部的增長情況跟以往也不一樣,是有發動機的電動車帶來主要的增量。
如圖,增程和 PHEV,今年 1~11 月份占乘用車總量 21.2%,純電動汽車滲透率 26.2%。純電在上半年滲透率跟去年一樣,也是 23% 左右,最近這幾個月漲,與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增量政策有關,報廢 NEV 汽車給 2 萬元,置換也有補貼,幅度都大于油車。
今年低價位純電動車賣得很好,6 萬元的電動車,廠家再給補貼一點,消費者花 3 萬多元就可以買到手。今年是以低換低,以往減半政策是按價格補,今年是按車補,只要按車補就對低價車有利。10 萬元補 2 萬元就是 20%,6 萬元補 2 萬元,補了 33%,這樣的促進效果就比較好。
從增量來看,前 11 個月電動車共增加了 273.2 萬輛,有發動機的電動車增加了 193.8 萬輛,占了新能源市場增量的 70.9%,純電動占 29.1%。這是非常重要的變化,有發動機的電動車銷量特别好。
為什麼有發動機的電動車最近兩年變為主要增量,有三個原因。
1. 從供給側來看,產品推動消費者認知發生了轉變,而且產品力在持續提高。比亞迪使得 PHEV 被中國消費者認同了,理想、問界等品牌使消費者對增程認同了,PHEV 和增程占領了我國消費者心智。
今年我們對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做了整個市場的研究,包括對歐盟和東盟重點市場的研究,包括對 12 個發展中國家、4 個發達國家的研究,我們發現,比較而言,我國消費者對 PHEV(含 REEV)的接受度非常高,這與我國 BEV 和 PHEV(含 REEV)的鼓勵政策差異很小有關。其他多數國家 PHEV(含 REEV)與 BEV 的鼓勵政策有顯著差異。東盟國家基本上 BEV 稅率比較低,PHEV 和 HEV 是一個政策,油車是另外的政策。
2. 從需求側來看,增程的車型中,高端車占領了消費者心智。業内很多人認為增程是過渡的技術,但理想、問界被打造成高端產品和品牌,消費者也接受了。
消費者為什麼買呢?心智占領了,買不買還得有實際價值,有三個價值:比純油車省錢;比純油車有更好的駕駛感、科技感。另外就是沒有純電動汽車的續航焦慮。本地人就買 BEV,從外地來工作的、父母不在本地的,買 PHEV,就為了十一和春節這兩個大假期開車回家路上沒有焦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此,增程的車進入到了要買第一輛車的家庭,原來 BEV 更多是第二輛車的時候家庭才買,一油一電,現在 PHEV 和增程產品改進之後,一輛車的家庭也在買。
3. 政策的加持。以前也有政策,但為什麼現在同樣的政策,效應比以前大了?确實不一樣。三年前,PHEV 也好、增程也好,技術、產品上還有短板,現在通過幾輪技術迭代,PHEV、增程車跟油車、HEV 沒有本質區别,差不多,比亞迪的車我坐了好幾次,坐上車之後跟司機聊天,說不充電,新的比亞迪秦也不到 3L 油,比 HEV 還省油。這是消費者自己說的。
在這一情況下,買 10 萬元的油車車要交接近 1 萬元的車購稅,我不交這個錢。買 20 萬元的油車,要交接近 2 萬元,我不交這個錢,作用很明顯。
02
汽車出海前景廣闊," 無内不穩、無外不強 "
如圖,我國汽車出口銷量在 100 萬輛水平的上停了十幾年,從 2021 年開始,出口銷量逐級跨越百萬輛的關卡,今年大概率能接近 600 萬輛。
我們出口在海外的位勢快速提高,一方面來自外需市場對我們國家汽車產業的重要性,汽車出口占我們產量的百分比,原來是 3%~4%,作用很小,而今年前 11 個月達到 19.2%,這意味着我們國家每生產 100 輛車,有接近 20 輛出口,80 輛在國内銷售。奇瑞公司出口占其產量的 40% 多。
位勢提高反映在我們在全球汽車市場影響力也開始了,2023 年我國出口量躍居到全球第一。
出海穩定性比較強。一方面反映在需求側,市場分布多元化,風險就小。今年前 10 個月我們在亞洲出口量是 162 萬輛、歐洲也是一直漲,今年前 10 個月超過 90 萬輛、俄羅斯出口前 10 個月到 95.7 萬輛,其他大洲也都在漲,不斷放大,穩定性比較強,那麼多國家、那麼多地區都有,即使一個地區受影響,風險也不大。
從供給側來看,我國的出口企業也比較多元化。奇瑞今年前 10 個月出口 93.9 萬輛,全年應該能達到 120 多萬輛,上汽出口大概 70 萬輛,以及其他出口 30 萬輛 ~40 萬輛的企業還有很多,我們的汽車出口結構不是一家獨大,是有梯度的,各個企業都在做。
未來汽車出海(出口 + 當地生產)前景廣闊。
未來再增長,不能全部指望都是整車出口,像俄羅斯這樣出口大國,今年 1~10 月份出口 90 多萬輛汽車,都是整車出去,未來可能将會出各種各樣的政策鼓勵本地化生產。
本地生產 + 出口這個量前景依然廣闊,為什麼?海外市場需求總量會增長,這次我們對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做了研究,未來很多國家和地區對汽車需求還要增長。
汽車需求遵從于 S 曲線規律,橫向代表人均 GDP,縱向代表千人汽車保有量。人均 GDP 到了 3 萬美元以後,汽車千人保有量就基本穩定了,因為家家都有車了,基本達到飽和,沒有人口增長就沒有增量,需求全部來自報廢和更新,趨于穩定。
2 萬 ~3 萬美元之間時,斜線比較緩,增速最快的階段在人均 1000~10000 美元之間,1 萬 ~2 萬美元次之,現在還有很多國家人均 GDP 在 1000 美元以下或 1000~2000 美元之間,但人口又很多,比如越南有 1 億人口,土耳其 8000 多萬人口,印尼 2.8 億人口,只要人均 GDP 漲,汽車需求就會漲。未來全球汽車市場增量主要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市場,這些國家只要經濟發展,汽車銷量就會比較好。
我們的汽車品牌在新興市場競争力恰恰比較高,從現在的數據看,我們電動車的全球占有率 12.9%,油車占有率也在提高,4.1%,中國之外市場每賣 100 輛油車有我們 4 輛,中國之外市場每賣 100 輛電動車有我們 13 輛,明顯感覺是在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不一樣。
我們的電動車在成熟市場占有率在提高,但是比較緩,從 2020 年的 4.6% 到目前的 7.5%,但是我們電動車在新興市場占有率,從 2020 年的 10.6% 提升到了現在的 47.2%,新興市場每賣 100 輛電動車,我們要占 47 輛。全球成熟市場是 41 個國家和地區,人口 11 億;新興市場除我們之外有 170 多個,這些市場合一塊,中系 NEV 占比達到 47%。電動車競争力确實比較強,特别是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用戶對我們電動車評價很高,有泰國歐拉好貓的車主說:" 中國電動車安全系數比較好,真的很棒,比如自動跟車、跟車距離、刹車、防撞等等,安全系統幾乎都覆蓋了。很滿意。" 有本田 HR-V 的泰國用戶表示以後要買電動車會買中國品牌。在泰國市場的大部分電車以中國為主,在純電動排名第一也有一定知名度了。泰國總體的汽車銷量裡,電動車占 12%,共 8.9 萬輛電動車,中系品牌賣 6.6 萬輛。我國的電動車在泰國電動車市場份額占 74%,4 輛裡面有 3 輛是中系品牌,量比較大。
油車不如電動車競争力強,但也都在提高,成熟市場裡每賣 100 輛油車我們占 1 輛。我們的油車在成熟市場、在發達國家不太容易賣出去,但是在新興市場中份額接近 10%,10 輛車有 1 輛,成熟市場 100 輛有 1 輛,競争力不一樣。總的來說都是在提高,特别是在新興市場。未來增量市場在新興市場,而新興市場裡,不管是電動車還是油車,我們競争力都比較強。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将來汽車出口還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成熟市場對中系油車不太接受,但是在在新興市場接受度還是蠻高的,智利用戶,一個是奇瑞車主,一個是哈弗車主,都評價很高,奇瑞或者 MG 換配件一般都很快,汽車服務都很好。總的來說評價都很不錯。我們在智利油車市場裡占 27.5%,每賣 100 輛油車,我們占 27.5 輛,在墨西哥每賣 100 輛油車有我們 11 輛。在新興市場我們都還是不錯的。
大家是不是把重心都放到海外?雖然海外市場很大,但是通過這個研究之後,我覺得做好國内市場還是第一位的,這對大家是一個啟發,比如國内賣幾萬輛車就搞出口,比較難。我最近參加了很多出口論壇,今年關于出口的話題非常熱門。我國是超大型大國市場,中系品牌根基就在這兒。
如圖,全球整個汽車乘用車銷量 7590 萬輛,中國占 28.7%,2177 萬輛,新興市場銷量 1700 多萬輛,占 23%,成熟市場占接近一半。電動車銷量我們占得更多,55.6% 的電動車都在我們國家,成熟市場占 40%,新興市場目前電動車很少,加一塊只有 49 萬輛,170 多個國家,電動車銷量去年只有不到 50 萬輛,增長很快,但目前絕對量比較低。
有一個詞叫 " 無内不穩、無外不強 ",内部先得做得好,今年奇瑞就在國内市場發力,這是今年整體上大的變化。估計奇瑞今年銷量能達到 260 萬 ~270 萬輛的水平,國際上差不多 120 萬 ~130 萬輛,國内大概 140 多萬輛。
我前兩天去開會時,有一位專家說 " 如果在國内做不下去,去國外更難。" 國際市場比國内復雜度高得多,在國内做得好的企業出海情況可能比較好。
以上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