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地王潮突現:樓市春天來了?,歡迎閱讀。
樓市回暖将是結構化的。
就在大家還在讨論樓市何時築底、何時回穩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地王潮,在南北多個城市跳躍而起。
01 核心城市掀起 " 搶地盛宴 "
2 月 25 日,上海靜安區國資委 100% 持股的上海靜投置新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以 16 萬元 / 平方米的價格,拿下靜安區的高品質袖珍地塊,打破全國單價地王紀錄。
3 月 18 日,北京海澱區樹村 HD00-0705-0035-1 地塊開啟出讓,吸引了中海、綠城、建發、越秀、海開、首開、保利、金茂、招商 + 華潤聯合體等多家房企及聯合體競争。樹村地塊用地規模大約 3.97 萬平方米,規劃地上建築面積大約 7.33 萬平方米,起拍價 58.64 億元,位于五環沿線,容積率 1.6。經過 274 輪競拍,中海 75.02 億元摘得地塊,溢價率 27.9%,樓面價約 10.23 萬元 / 平方米,打破北京土地市場單價歷史紀錄。
3 月 25 日,杭州市區迎來 2025 年第五批住宅用地出讓,濱江區西興單元地塊由濱江集團以 52.03 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 77409 元 / 平方米,溢價率 69.86%,刷新杭州單價地王紀錄。
3 月 27 日,成都錦江區柳江街道包江橋社區、祝國寺社區地塊出讓,面積 32495.39 平方米,起始樓面地價為 20000 元 / 平方米,建發集團以 41200 元 / 平方米競得,成交總價為 33.5 萬元,溢價率 106.00%。成為成都涉宅用地單價新 " 地王 "。
此前的 3 月 11 日,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銅牌村一宗地,面積約 63.88 畝,起拍價 18600 元平方米,經過 132 輪角逐,招商蛇口競得,樓面價達 31700 元 / 平方米,成都地價首進 "3 萬 +" 時代。但半個月後該記錄就被打破。
這是偶然現象還是趨勢初顯?這些創紀錄的數字後面,傳達了什麼信号?這可能是所有房地產從業人員、機構和購房者關心的問題。
02幾大特征分析
此輪房地產松綁,已持續三年。也該看到一些效果了。
中央對房地產的政策基調是,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在此方針指導下,很多城市取消 " 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 " 等調控工具,回歸 " 價高者得 " 的原始拍賣模式。有些城市允許房企自主定價,直接刺激高價拿地衝動。
最近一個多月來的土地拍賣市場,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明顯特征:
其一,央國企主導。以上幾幅高價地塊,無一例外都是央企國企奪得。中海、華潤、保利等央企近兩年持續加碼北京百億級地塊,而上海靜安、杭州錢江新城等核心地塊的争奪戰幾乎成為 " 國家隊 " 的内部競賽。其二,本質上是存量時代的 " 核心資產争奪戰 "。這些項目,基本位于城市核心區。成都高新區經過多年培育,也已成為成熟區網域。房企蜂搶稀缺地塊,反映了資本對安全邊際的極致追求,将有限資金押注在 " 絕對安全 " 地塊。其三,這是土地财政 2.0 版本。房地產已再次明确為支柱產業。當前,地方政府财政偏緊,賣地收入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是,今年 1-2 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 4744 億元,同比下降 15.7%。這種狀況必須扭轉。所以,這一輪地王潮,可以視為地方政府與國有房企共同演繹的 " 土地财政更新版 ",即土地财政 2.0 版本。
而地方政府敢于放開地價限制,實質是通過制造價格預期來維持土地信用體系。惟有如此,房價高價拿地→銀行抵押融資→土地财政維持→地方債務滾動存續,這種模式才能繼續運轉下去。
03結構化的春天
經濟不确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一二線城市核心地塊被視為 " 硬通貨 "。央國企蜂擁而至拼搶優質地塊,必須推動地價大幅上漲,其結果就是,這些地塊無一例外地走向 " 豪宅化 "。
比如,我們已經分析過,北京樹村項目上市後,其售價将朝着 15 萬 + 靠攏。一方面,它将周邊在售項目帶出了溢價,10 萬 + 再上一個台階,可能到達 12 萬 +;另一方面,半年後,大家一起回到同一個競争界面。
有專家問,在經濟景氣度呈現收縮的态勢下,能消化這麼多的豪宅嗎?因為,孤注一擲的賭博式拿地,可能會導致區網域性風險增大——當所有玩家都湧向狹窄的安全區,安全區終将變成危險區。
從上海的情況看,2024 年反而是豪宅大年。根據鳳凰網房產上海的統計,去年上海總價 3000 萬元以上的豪宅,成交套數達到 2530 套,占全國比重的 61.6%。而 2020 年到 2023 年這四年,上海豪宅的供應總量也只有 3309 套。2024 年 12 月,上海頂級豪宅西郊檀宮一套建築面積 1612 平米的獨棟大别墅,以 3.5 億元的總價成交,單價接近 22 萬元,地上單價超過 30 萬元。這顯然為靜安單價地王的勝者提供了勇氣。
3 月 16 日,頤海澐頌開盤:短短 30 分鍾,成交 606 套,銷售額破 72.5 億。這在無意中為兩天後房企搶奪北京樹村地塊提供了絕佳的注腳。
我們認為,此輪部分一二線城市優質地塊高價成交,呈現的将是結構化的春天:
其一,核心區網域的豪宅跑赢大勢。今年北京海澱區網域将迎來豐收。上海在高價地塊的帶動下,10 萬 + 豪宅仍有繼續上漲的可能,但動能恐怕沒有去年那麼強了。其二," 好房子 " 的指揮棒,正在產生效應。也就是,一批高淨值人群将其持有房產重新進行配置,賣掉位置不好、產品有瑕疵的一套或兩套,置換一套真正的 " 好房子 "。其三,同城分化繼續。即使是杭州,有些區網域的新房去化周期也在加劇,有的新盤去化周期達到 18 個月。而上海外環的新盤,不少也達到 15 個月去化周期。在北京,不要忘了去年初南三四環區網域的價格戰。其四,一線和二線熱點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之間,二線城市之間,都還在分化。三四線城市還在為回穩而苦苦掙扎。二線城市,西安、武漢、南京,也還沒聽到土地市場的驚雷。其五,二手房的信号。春節後,多數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仍在增長,要消化這些增量,并不容易。前面我們說了,不少豪宅買家要把手裡的一套或兩套二手房,置換為真正的 " 好房子 "(豪宅),這取決于二手房的消化能力。另外,從一季度截至目前情況看,二手房租金還沒有企穩,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收入不達預期的背景下,人口的吸納量是相當有限的。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必須是建立在二手房市場的率先回穩基礎上。
地王潮折射出樓市仍處于多極分化的現實:核心城市優質資產受資本追捧,但普通住宅市場還在爬坡。此輪回暖是結構性而非全局性的,市場主體的博弈遠未結束。地王盛宴的所有參與者都注定要支付超額溢價。樓市沒有春天,只有永恒的價值輪回——那些在資本狂歡中保持清醒的人,終将在周期輪轉中收割真正的價值紅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攸克地產 ",作者:攸克,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