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一個團的兵力就有5000餘人,裝備機槍上百挺,這實力怎麼樣?,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風
在著名抗戰劇《亮劍》中,曾提到劇中的晉綏軍第 358 團是個加強團,足有 5000 人之眾。
不過這其實是小說和影視劇的改編,因為晉綏軍部隊在當時是有名的 " 編制多,實力小 ";即便在全面抗戰前晉綏軍實力尚充實的時候,它的一個步兵團在滿編狀态下也不過 1500 人,就算是臨時加強炮兵營、騎兵連等,也不過 2000 人上下。
到了抗戰中後期時,由于晉綏軍的兵源匮乏,它的一個團往往有千人左右就不錯了,其一個師通常也就三四千人,5000 人的規模可以稱得上是加強師了。
而在當時的背景下,國民黨軍通常編制下的步兵團是 2000 多人,但因為缺編因素可能實有兵力只有 2000 人,或者是不足 2000 人;駐印軍的情況特殊,它的步兵團可以充實到 3000 人以上。
咱們八路軍當時則施行 " 大小團 " 制,大團的實力數一般也不到 2000 人,小團則往往只有六七百人,相當于加強營的水平。
不過在全面抗戰初期,八路軍有的步兵團倒是在短期内有兵力快速擴充的時期,不僅四五千人的情況有,六七千人的規模也有過。
但這種情況不是定編,一般發展到這個規模,就要分流出去擴建新的團隊了。
比如著名的楊成武獨立團,短短幾個月時間從 1700 餘人發展到 7000 餘人後,就升格為師級部隊,擴編出 3 個新團了。
那麼在抗戰背景下,真的存在過固定編制下,實力數就可以到 5000 人規模的步兵團嗎?
——還真存在過。
當然,這個真實存在的 " 超大号 " 步兵團,它并不是一般的戰鬥部隊,其性質非常特殊,因為它是稅警總團編制下的步兵團。
所謂的稅警總團,顯然不是正規軍,而是編制在當時的國府财政部系統内的一支特殊武裝。
這支武裝的基幹是 1930 年财政部緝私處整編出的第 1 總隊和第 2 總隊,此後歷經編制調整,在 1931 年時正式定名為稅警總團。
雖然名義上挂着 " 稅警 " 之名,但它的真實用途并不是幹這個,而是可以直接為宋子文指揮的一支武裝 " 私兵 "。
正因為如此,這支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多選用有留學經歷的軍官,士兵的選拔也比較嚴格,當然薪資待遇也比較高。
另外在武器裝備上,也多是購自歐洲諸國,配置相當強。
甚至是當時的中央軍精銳部隊,比起這個稅警總團來,其兵力、裝備也略有不及。
到 1932 年時,稅警總團還以第 88 師獨立旅的身份參加了淞滬抗戰。
按照當時任稅警總團長的莫雄在後來回憶稱,稅警總團的全團兵力合計有 3 萬餘人(這基本上是一個軍的實力了),名義上雖然只有 5 個團,但它每個團卻足有 5000 餘人。
在當時的一般步兵團只有 2000 餘人的背景下,稅警總團的步兵團何以能做到擁兵 5000 之眾呢?
莫雄在回憶錄中,也揭開了其中的奧妙。
稅警總團的基礎戰鬥分隊依然是步兵班,但每個班的兵力可以編足 14 人;然後這樣的 6 個步兵班組成一個排(當時通常是一排轄 3 個班),這樣一個排的戰鬥兵就有 84 人;而一個連 3 個排所轄的戰鬥兵數,就是 252 人。
僅僅是這一個步兵連的實力數,就相當于當時甲級正規軍的兩個連。
而且這裡所提的是戰鬥兵數,一個步兵連裡還有連部、排部人員,尤其是連部這一坨兵力數并不少,炊事、通信、警衛等雜七雜八的一算,整個連的全部人數就朝着 300 餘人奔去了。
可以說,稅警總團的這一個步兵連,實際就相當于一個簡配營了。
據莫雄回憶,當時稅警總團的一個步兵營轄有 4 個連,全團轄 3 個營的話,這就是 12 個連。
這樣的話,光是計算步兵連的力量,它的實力數就朝着将近 4000 人去了。
此外,稅警總團的步兵營另外配 2 門迫擊炮,這些也要占用兵力。
在步兵團級,則還有團直屬部隊(以參加淞滬抗戰時的情況而言,為團本部、通信連、步兵炮連、狙擊炮 / 平射炮連)以及大量的輸送兵力,所以總的算下來全團的兵力數就非常多了。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稅警總團的各步兵營裡,是肯定有重機槍連的;現在不清楚這個連是否算在莫雄所說的 4 個連之一,也可能是其中的第 4 連,也可能是另編的。
不過總的來說,稅警總團的一個步兵團的确是能編出來 5000 人之眾。
在武器裝備方面,倒是有明确的編制表稱,其一個團标配 90 支自動步槍,這裡的自動步槍其實指的是比利時造勃朗寧和瑞士造啟拉利,當輕機槍用;而一個團标配的重機槍是 18 挺,很明顯是按照 1 個重機槍連配 6 挺配置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一個步兵團還有 8 支衝鋒槍和 178 支駁殼槍,這在當時可是非常猛的近戰火力。
要知道,這是 1932 年時的狀況。
老蔣的中央軍嫡系直到三年後才進行德式整軍,武備才能配置到這一水平,而且其中諸多武器還是國械。
但稅警總團在 1932 年就基本進行了高配,這也難怪老蔣後來對這支部隊下手,納入自己的控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