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中辦、國辦:嚴禁将非信用信息和個人私密信息納入信用評價,歡迎閱讀。
IT 之家 3 月 31 日消息,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今日宣布印發《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下稱 " 意見 ")。
意見部署了 23 項政策舉措,涉及構建覆蓋各類主體的社會信用體系、夯實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基礎、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和治理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市場化社會化水平等 5 個方面。
意見指出,構建覆蓋各類主體、制度規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信用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争市場秩序、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有序推進自然人信用建設。依法依規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記錄。加快推進法律、金融、會計、審計、醫療、教育、家政、工程建設、生态環境、平台經濟等領網域從業人員和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人員等重點職業人群的信用管理制度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可以開展自然人信用評價,用作為守信主體提供激勵政策的參考,嚴禁将非信用信息和個人私密信息納入信用評價。
意見還稱,大力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創新信用評價、信用評級、信用評分、信用報告、信用核查、信用管理、信用咨詢以及環境、社會和治理評價等業務模式,有效支撐信用經濟發展。規範信用服務機構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行為。支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依法采集金融領網域信用信息,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基礎征信服務。優化個人征信市場布局,增加個人征信產品和服務供給。做優做精企業征信市場,探索發展聚焦細分領網域的企業征信機構。全面加強征信監管,促進征信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IT 之家注意到,意見還支持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權運營管理辦法,支持符合條件的運營機構依授權開展公共信用信息資源開發、產品經營和技術服務,嚴禁未經授權、超範圍使用公共信用信息。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流通準入标準規則。鼓勵經營主體依法依規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公益服務。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價值收益合理分享機制,依法依規維護公共信用信息資產權益。鼓勵區網域間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評價互認、信用獎懲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