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讓十幾萬人睡不好覺的回購協定,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劉潤 (ID:runliu-pub),觀點:劉潤,主筆:歌平,編輯:二蔓,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件讓我頗為吃驚的事:
我的老朋友、創業黑馬創始人牛文文,在自己的公眾号和視頻号連發多條信息,向所有商界人士發起呼籲。
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這是一個非常觸目驚心的數字,大約 13 萬個創業項目、1.4 萬家公司,陸續面臨回購退出的壓力。
...... 這種情況下,對一級市場的創業者、投資基金,都是 " 毀滅性 " 的打擊。
如果我們這一代投資機構把這批 1000 多家明星公司逼死了、把這批創業者變成創投機構的敵人,那麼中國的創投行業,基本就死了。
不要讓這個事兒,變成金融羞恥、創投羞恥。
天呐,我很少看見一位資深從業者,如此激烈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究竟發生了什麼?
追問之下,牛文文告訴我,最近中國有一大批創業公司和創業者,集體陷入一個危機:股權回購。
情況甚至糟到了,一個創業者飯局,一半以上的人頭上都懸着這把利劍,每個人都提心吊膽,不知道靴子會什麼時候落下。
其實,遠不只是今年才出現,前有俏江南集團創始人張蘭(也就是汪小菲的母親,大 S 的前婆婆)失去公司控制權。後有羅永浩因為個人連帶欠下巨額債務,上演轟轟烈烈的 " 真還傳 "。
這些熱點事件的背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這同一件事:股權回購。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人能用我聽得懂的話解釋清楚?我不創業,跟我有沒有關系?
我咨詢了多位業内好友,包括投融資領網域的資深律師張明若等。今天,我想試着幫你梳理一下,讓你能看懂這一系列股權回購事件的來龍去脈。
從哪開始呢?就從這件事的重要參與者," 風險投資 " 說起吧。
一、風險投資
什麼是風險投資?
假如你是一名夢想 " 改變世界 " 的有志青年,恰如幾十年前的喬布斯和蓋茨。
現在,你發現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視窗:開發一個互聯網平台。一旦做成,将會改變億萬人的生活,創造難以想象的财富。
但你空有一個想法,沒錢也沒人,怎麼辦?
沒錯,找投資。
有這麼專門的一群人,到處尋找有潛力的創業者。他出錢,你出力,賺到了錢大家一起分,這就叫" 風險投資 "。
想想看,創業者幾乎不用掏錢。甚至在第一輪投資時,創業者很可能除了一張嘴和一套 PPT,什麼都沒有。就能讓别人拿出巨額财富支持他。
這種行為像什麼?是不是像電影裡從天而降的天使一樣?
所以,第一輪風險投資,經常被稱為" 天使投資 "。投資人,此時此刻就像是創業者的天使。
不過,凡事總有反面。為什麼它叫做 " 風險投資 "?當然是因為有風險對吧。
什麼風險?失敗的風險。
如果成功了,那皆大歡喜。但我們都知道,創業是 "99 死 1 生 ",失敗是大概率事件。但假如失敗了呢?這個錢要還嗎?
這就需要事先約定好,醜話說在前面。
很多投資人會說:這錢,不用還。這個損失,我認。
甚至,千金易得,良将難求。如果他認定你真的是個人才,那不僅用還錢,連你下一次創業,他還會繼續投資你。
風險投資,是人類商業史上一次無比偉大的發明,它讓創業者不用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創業," 買 " 走了創業者傾家蕩產的風險。可以心無旁骛地一路狂奔,創造更偉大的财富。
即便強大如雷軍,在創立小米時,也會拿風險投資,為自己買上一份 " 創業保險 "。
但是,投資人的心裡,難免會犯嘀咕。就像古裝劇裡,大将軍拿着兵符,領重兵出征,皇上在京城,總會坐立不安。
呐,錢給了你,公司經營都是你來做,我怎麼确保你不會拿着錢跑了?
于是,在談判階段,創業者和投資人就會籤訂協定,約定一系列" 股東優先權 ",保證投資者的權益。
二、股東優先權
為什麼要有這些條款?投資人給了錢,就不能無條件相信創業者嗎?就不能 " 用人不疑 " 嗎?
别急,我給你做個情景模拟。
假如你現在創業,找到了一位投資人。他為你做的事情估值一個億,向你投資 1000 萬元,占股 10%。
我先來說說,如果沒有任何限制條款,你可以怎麼做。或許會讓你驚呼:真刑啊!
1. 立即清算
你拿到 1000 萬現金後,立刻宣布公司倒閉,破產清算。所有股東按照股份分配資產。
公司這時候有什麼資產?除了剛剛拿到的 1000 萬現金,啥都沒有。好嘞,我占比 90%,拿走 900 萬。您占股 10%,這 100 萬您拿回去。
2. 中飽私囊
你可以給公司 CEO,也就是你自己,開 500 萬每月的工資,2 個月後,1000 萬投資花完(實際是全部進了你的口袋)。
然後,你向投資人宣布,創業失敗,公司倒閉。你拍屁股走人。
3. 資產轉移
你把公司賬上的 1000 萬現金,全部買成别的資產,比如黃金。然後你把這一大坨黃金,用 1 塊錢的價格賣給你的親戚。
然後,你向投資人宣布,對不起啊,經營不善,1000 萬資金做生意賠完了,公司倒閉。你半夜溜進親戚家,坐在金山上和親戚把酒言歡。
4. 股權稀釋
本輪投資 1 億估值,投資人投資 1000 萬,占比 10%。幾個月後,你決定以 100 塊錢估值進行第二輪融資,你的親戚投資 50 塊,占比 50%。
沒錯,投資人投了 1000 萬才拿了 10%,你的親戚投了 50 塊,就拿走 50%。
是的,如果沒有任何對投資人的保護性條款,那理論上,上面這些事情,你全都可以幹。
怎麼樣,你是不是也覺得,好像有點過分?拿人錢财,總得替人辦事吧?
某種程度上,投資人其實是弱勢群體,他出了錢後,對這筆錢的用處,控制力極弱。設立适當的保護條款,原本是非常公平合理的制度。
能怎麼保護?比如,今天的關鍵詞 " 回購條款 ",就是其中之一。
三、回購條款
什麼叫回購條款?
投資人今天投 1000 萬給你,占股 10%。他一定是期望有一天你的公司上市,估值 100 億,他賣掉這 10% 的股權,換回 10 個億,盈利 9 億 9000 萬。
沒錯,只有退出變現,才意味着投資人拿回了收益。
風險投資和股市投資,有一項本質的不同:一定是以 " 退出 " 為目的。
股市投資,往往會長期持有,以獲取分紅為目的。比如我們熟悉的巴菲特,拿着可口可樂的股票,一拿就是半個世紀,每年獲得穩定分紅。
他還有一句名言:你如果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 10 年,那就連 10 分鍾都不要持有。
但風險投資,完全不是這個邏輯,它不會和創業者白頭到老。在高風險的初創期,投資機構看重的是企業增值後百倍、千倍的增值回報。
沒有風險投資會等你分紅,他們承擔風險想要的,是增值,是增值後的退出變現。
退出的方法,通常有兩種。
一是創業公司被騰訊這樣的大公司收購,由騰訊付錢,買走投資人手裡的股份。
二是創業公司成功上市,投資人在公開的股市上,直接賣出自己的股份套現。
但是,假如啊,假如。
假如這位創業者,沒有以上市或者收購為目标,而是 " 不思進取 " 了呢?
比如,他做到了一兩億的規模。心想,哎呀,小而美也挺好的,現在這樣舒舒服服的,競争也不激烈,難道不爽嗎?為什麼要做大?為什麼要一起卷?
但投資人一定急了。他投資給你,就是為了你有一天做大上市,讓他賣掉股份退出啊!
現在你倒是舒服了,投資人怎麼辦?
于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在投資之初,投資人會和你做一項約定:
如果到了一定時間,你沒能上市或者被收購,那就啟動第三條路徑:麻煩你的公司出錢,買回我的股份,讓我帶着收益退出。
這種機制,就叫做" 回購條款 "。
張明若律師,給了我一份風險投資協定模板。你可以看看,其中的回購條款,長這個樣子。
這項條款,用大白話翻譯就是:我們約定一個時間,請你在這個時間内完成上市。否則,請你把我的投資額,連本帶利還給我。
怎麼樣?聽起來,這項條款并沒有非常不合理。既然你沒有完成當初約定的目标,承擔一定代價,似乎是理所應當的。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在幾乎全世界的風險投資中,回購條款都是一個默認選項。
風險投資,是用來鼓勵創業的。而回購條款,是用來保護投資人的。
那為什麼如今會這麼大規模地出現問題?
其實,問題不出在回購條款本身,而在中國的很多回購條款中,還附加了一個條件:個人無限連帶。
四、個人無限連帶
什麼叫個人無限連帶?
無限連帶,和 " 有限責任 " 相對。
打開搜索引擎,搜搜你們公司的名字,是不是都是這種形式:XXX 有限公司。比如,我的公司就叫 " 上海潤米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 " 有限 ",究竟是什麼意思?到底是什麼東西有限?
實際上,有限,就是 " 有限責任 "。
這和風險投資的邏輯一以貫之。你創辦一家公司,為自己和社會創造财富。但總不能讓我一旦失敗,就傾家蕩產吧?
所以,現代公司制度,會讓你承諾一個數字。假如做生意失敗,那你賠的錢到這個數字為止,不會波及其它的個人财產。
這個數字,是你常聽說的" 注冊資本 "。這種制度,叫做" 有限責任制度 "。
這些制度,都是為了讓做生意這件事,不至于一旦失敗就永世不得翻身。
個人無限連帶,就是在公司回購這件事上,可以 " 刺穿 " 這一層保護,将責任從公司層面拓展到個人。
你看,假如現在回購程式啟動。原本 1000 萬的投資額,加上每年 8% 的利息,7 年下來就是 1700 萬。再加上一些往年的利潤,可能有 2000 萬 ~3000 萬。這些錢,你必須還給投資人。
但是,假如你公司賬上只有 500 萬現金,根本不夠還。還了就意味着現金流斷裂,這怎麼辦?
甚至,假如公司經營不善,整個公司清算下來只值 500 萬,全賠給他也不夠,這怎麼辦?
不好意思,在個人無限連帶條款下,你必須用個人資產去還。
如果你的存款不夠、那就賣房子、賣車子、賣鍋。
如果欠得實在太多,房子賣了也不夠、砸鍋賣鐵也不夠,怎麼辦?
答案是,如果投資人拿着合同去告你,那你就會成為老賴,成為失信人,個人資產被法院拍賣,從此不能坐高鐵飛機。
你可能要說,天哪,太可怕了。這種條款不籤不行嗎?
确實很可怕,但現實情況很復雜。
比如,有些創業者自信滿滿,認為自己絕不會失敗。甚至寧願用個人無限連帶條款,去換取更好的投資條件。
再比如,羅永浩就在采訪裡說過,到了一定的困難階段,如果你不願意籤個人無限連帶,那是根本融不到錢的。
他之所以後來會欠下如此巨額的債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個人無限連帶。在那種情況下,就算明知道是飲鸠,也只能先止了渴再說。
很多業内朋友都說,對這種現象,業内其實一直争議很大。
有人認為,你情我願,有何不可。但也有人認為,風險投資的本意,就是用超額的風險去換取超額的利潤。
假如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把超高風險的股權投資,變成極低風險的債券投資了——赢的利潤與你共享,敗的成本由創業者承擔。
很多人把這種現象,稱為" 明股實債 "。
但讓我們先放下道德批判。總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過去十幾年間,大量中國創業者的投資協定中,都帶上了這項條款。
而在今年,這項協定,被大面積觸發了。
按照牛文文的說法,可能有近千家企業已經面臨回購訴訟,十幾萬個創業項目面臨潛在威脅。
這就怪了,為什麼直到今年才集中出現問題?
因為,字不是今年籤的,但事是今年出的。
今年的金融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出口收緊。
五、出口收緊
什麼叫出口收緊?
你需要先了解,在去年,也就是 2023 年,中國股市做出了一個巨大變革:審批制改注冊制。
什麼叫審批制?就是只有 " 好公司 " 才能上市。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叫證監會,會根據标準審核你的一系列數據,比如連續三年盈利,盈利達到多少多少錢等等。
什麼叫注冊制?就是監管部門只審核你的數據是否真實、有沒有造假。至于公司 " 好不好 ",留給市場去判斷。有人願意買你的股票,那就是你的本事。
過去 30 年,中國股市的入市制度,本質上一直是審批制。在去年,眾望所歸的注冊制終于提槍上馬。這原本是股市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但是注冊制的實行,一定會帶來股市公司數量的大幅增多。而在這個美元加息周期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整體的資金量沒有大的變化,甚至還可能減少了。
你想想看,這會發生什麼?
僧多粥少、田大雨稀、公司多錢少。
大量公司的股價,開始集體下跌。于是,我們頻頻在新聞裡看到 "XX 點保衛戰 "。
從今年開始,股市無奈再次收緊了入市名額。大量即将上市的企業,被迫暫停。大量準備上市的企業,遙遙無期。
然而,金融體系就像一只蝴蝶,一次振翅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連鎖反應。
在創業公司整個經營流程中,A、B、C、D、Pre-IPO 輪融資、一直到上市,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所有人都等着上市敲鍾的那一刻,套現股權,賺取收益,皆大歡喜。
可如今,這條鏈路的最後一環,被突然扎緊了。大量公司卡在上市這一關,走不動了。
這麼多年辛苦經營,就差上市前的臨門一腳,結果球被抽走了,一腳踢空了。
這就叫" 出口收緊 "。
創始人看着長長的排隊名單,欲哭無淚。
哭?哭也算時間哦。
時間不等人,那些公司們,因為沒能按時完成上市的目标,投資協定中的回購條款在今年被大規模觸發。暫時沒到期的,也坐立不安,因為誰也不知道政策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所以,這才有了牛文文說的,1000 多家明星企業面臨清算風險。十幾萬個創業項目面臨潛在威脅。更有數不清的創始人,面臨用個人資產進行股權回購的風險。
可是既然白紙黑字籤了合同,為什麼不能按規定執行?
很多人認為,這并不是主觀意願上的懶惰或者經營不善,而是政策導致的客觀原因。這些公司中的一大部分,完全符合各類上市要求,是不折不扣的 " 好公司 ",只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被拉緊了上市的缰繩。
如果真的将這些公司逼上絕路,甚至要求公司破產清算,那不僅是投資人和創業者的雙輸,更是全社會的損失。
啟明創投的創始人邝子平,最近也在公眾号中說:回購條款對投資機構有一定的保護意義,但是回購應該有個前提:不把企業或創始人逼上絕路。
因此,如何處置這種現象?投資機構間大體上也形成了三類做法。
六、三類做法
第一類,我稱之為 " 溫和派 "。以大型的、成規模的投資機構為主。
一方面,他們在多年投資生涯中已經賺到了錢,并沒有十萬火急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他們更在意自己的長遠聲譽。一旦把創業者逼上絕路,此後可能就沒人敢拿他們的錢了。
因此,他們的處理方式往往會較為溫和。比如和創業者協商延後日期,原本 7 年的上市日期,延後 1~2 年。當然,你到時候也多給一點股份或者資金作為補償,形成雙赢。
這種處理方法,稱為" 展期 "
第二類,我稱之為 " 流程派 ",以一些利益關系復雜的投資機構,或者涉及國有資產的投資機構為主。
這些機構,承擔着更多的壓力。比如,他們的錢不來自于自己,而是來自于更上一級的投資人,甚至是國有資產。
如果處理不當,他們可能會被更上層的投資人追責。甚至說得嚴重一點,可能涉及 " 國有資產流失 "。
對于他們來說,錢可以少賺,但流程絕不能被揪出問題。既然白紙黑字這麼寫着,那就要照這麼執行。
因此,牛文文也在他的視頻号裡多次呼籲,希望有關部門從司法解釋的角度給出明确建議,化解這部分機構的擔憂。
第三類,我稱之為 " 還錢派 ",以一些小型民間資本為主。
這些機構,本身也面臨資金緊張的難題。或者是無法接受投資長期沒有回報,甚至出現虧損。
那怎麼辦?把公司分了吧,你回你的高老莊,我回我的流沙河。
他們會要求嚴格按照清算流程辦事。哪怕讓公司倒閉,只能拿回一小部分資產,那也比什麼都拿不回來好。
這種情況下,甚至會出現一種情況:查賬。如果真的用顯微鏡去看每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其實不大可能一點瑕疵都沒有。
比如,創始人用公司資產買了輛車,說是上下班開,但我發現你下班路上也開着去買過菜哦,怎麼樣,是不是公車私用、轉移财產?如果真的走訴訟流程,甚至有可能觸發刑事條款。
這些創始人就落入了這樣一種絕境:要麼四處借錢還債、要麼坐牢。
現在,你能理解标題所說的了吧。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幾乎每位籤字了的創始人頭頂,讓他們生活在巨大的恐懼之中,幾乎不能自拔。
實際上,這些給創業者帶來巨大壓力的限制條款,還遠不止回購條款一個。我可以再随便給你說幾條。
比如,對賭協定。
七、對賭協定
什麼叫對賭協定?
我們回到投資之初,你提出公司估值 1 個億,希望對方投資 1000 萬,占股 10%。
可是等等,憑什麼你說值 1 個億就值 1 個億?投資人可能說,我覺得你這攤子事兒就值 5000 萬,我投 1000 萬要占股 20%。該聽誰的?
沒有一定之規,只能協商。協商不成呢?幹脆打賭吧。
我先按 1 個億給你估值,占 10%。但是帶條件的哦,條件是 2 年後,你的公司營收必須達到 5 個億,能不能做到?
能做到,我就認同你的估值。但如果做不到,那說明我的估值是正确的,你要把那 10% 的股權還給我。
這種模式,就叫 "對賭"。
前兩年沸沸揚揚的張蘭失去俏江南事件,本質就是籤了對賭協定,沒有完成業績目标,被投資人收回了股權。
對賭協定的本質,是給公司估值本身就是一件争議極大,幾乎不可能有定論的事情。
比如,小米如今的市值,大約是 4700 億港币。但它真的就是小米的價值嗎?
我們都知道小米是家好公司,但它究竟是 4187 億那麼好,還是 5329 億那麼好?你說得清嗎?我想或許雷軍本人都說不清。
連小米這樣歷經資本市場多年考驗的公司都是如此,更不用說還沒有上市的初創公司了。
實在達不成一致怎麼辦?只有對賭。賭這個詞,真的太刺激、太形象。
然而這還沒完,除了對賭,還有 " 優先清算權 "。
八、優先清算權
什麼叫優先清算權?
如果不考慮股權稀釋、利息等等細節,你可以大致這樣理解:
投資人 A 向你投資 1000 萬,占股 10%。幾年後,投資人 B 又向你投資 5000 萬,占股 30%。你還持有剩餘 60% 的股權。
結果如今,公司經營不善,準備破產清算。把資產扒拉扒拉算盤,發現還剩 7000 萬,那是不是按照持股比例,A 拿 700 萬、B 拿 2100 萬、你拿 4200 萬?
對不起,沒那麼容易。投資人 A 要先拿走屬于自己的 1000 萬,B 再拿走屬于自己的 5000 萬。這最後的 1000 萬,才按照股權比例,分給你 600 萬。
也就是說,你作為持股 60% 的大股東,實際只能拿走 7000 萬資產中的 600 萬。這就叫 "優先清算權"。
你看,優先清算的條款,一般長這樣。
依舊沒完,再比如,随售條款。
九、随售條款
什麼叫随售條款?
還是你創立的公司,你占股 90%,投資人占股 10%。
然而,投資人卻很可能要求,一旦過了某個時間沒有完成上市目标,投資人有權代替你為公司尋找賣家。
畢竟,這只是他其中一個投資項目,趕緊收回盈利、落袋為安,比什麼都重要。
但對你卻不一樣,這是你幾年時間嘔心瀝血,拼命做大的公司,它對于你而言,就像孩子一樣。你正期望帶領它更上一層樓,成為百年企業呢。怎麼能這就賣了?這才哪到哪?
但是對不起,不由你說了算。一旦他找到了合适的賣家,談到了合适的價格,而對方公司卻要求整體收購。那他有權替你做出決定,強行出售公司。
這就叫 "随售條款"。
你創立的公司,可能會被投資人決策賣掉。不由你說了算。
最後的話
這件事最終會如何收場,我不知道,只能靜觀其變。
或許,國家層面會出台政策或者司法解釋,從宏觀層面解決糾紛。或許,會有一系列二級基金入場,注資援助其中優質的債務,幫其渡過難關。經營不善的公司,或許原本就該退出市場舞台。
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想,這對我們意味着什麼?
至少,它讓我無比深刻地理解了茨威格的那句話:
一切命運的饋贈,都早已在暗得標注好了價格。
對于一個創業者,你要明白,天使投資并不是真正的天使。風險投資不意味着你毫無風險。
說到底,籤字的時候,大都是你情我願,你是否真的深思熟慮、考慮清楚,是不是真的一定要拿這個錢?
拿到錢,是要還的。拿錢不易,但比拿錢更不易的是退出。
對于我們每個人,你要明白,看上去占了便宜,并不一定真的占了便宜。
當你順利時,你很容易高歌猛進,瘋狂加上種種杠杆,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可一旦風險來臨,概率會在意想不到的場合,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祝所有相關的投資機構、企業、創業者,都能渡過難關。
參考資料:
1. 對目前創投行業投資條款的一些看法
2. 關于錘子科技投資人鄭剛長期造謠诽謗的真相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