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體育經驗:樊振東沒有回歸有四大原因:身心俱疲和性格,有自己的計劃,缺乏野心,歡迎閱讀。
王勵勤上任的第四天,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迎來樊振東回歸國乒男隊的消息 ! 樊振東最近在上海出席上海的車展,他也并沒有發表對前乒協主席劉國梁主動辭職的看法,更沒有對新上任的乒協領導王勵勤和馬龍表達祝賀,所以樊振東似乎不想參與國乒的事了。
其實樊振東不回歸國乒男隊有四大原因 :
身體與制度的雙重枷鎖
從巴黎奧運周期開始,樊振東的肩傷就處于臨界點。2024 年澳門冠軍賽期間,他頻繁冰敷肩膀的畫面被鏡頭捕捉,2025 年初因同一舊傷退賽并面臨罰款。
更關鍵的是,國乒長期高強度集訓模式下,缺乏專職康復團隊保障,導致傷病管理存在系統性缺陷。這種 "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 的機制,讓頂尖運動員成了易耗品。
商業裹挾下的競技異化
樊振東喜歡幹淨純粹的打乒乓球比賽,追求賽場的寧靜,他不太喜歡參加乒乓球商業賽事,這樣對自己乒乓球技術提升不大,反而會因為長久的參賽,把自己的身體累壞。
這次世界杯的比賽就是很好的證明,國乒男隊一直在參加 WTT 商業賽事,也在 WTT 冠軍寶座上坐着,但是結果呢?三大賽事就原形暴露了,澳門乒乓球世界杯男單冠軍讓人家雨果搶走了,而且還是從家門口搶走的 !
他選擇退出排名系統,本質是對這種異化的抗議——當運動員淪為商業賽事的提線木偶,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正在消解。這種反抗早有先例,非洲選手阿魯納因俱樂部賽事衝突被罰、智利選手因親人去世退賽遭罰,都暴露了 WTT 規則的非人性化。
職業轉型的多維突圍
在車展上身着白西裝代言的樊振東,已展現出跨界發展的清晰路徑。
擔任凱迪拉克品牌大使、MLB 中國區推廣大使,這些商業合作絕非玩票,而是構建 " 後運動員時代 " 身份的重要布局。
失去了對乒乓球的野心和渴望
點贊羽毛球名将陳雨菲關于 " 商業賽事消耗熱愛 " 的文章,透露出樊振東對競技本質的思考。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運動員在不斷的追求商業性的比賽中,失去了對乒乓球原有的熱愛,失去了對乒乓球的野心和渴望。
站在 2025 年的節點回望,樊振東的暫别早已超越個人選擇範疇。他的每一次缺席,都在叩問職業體育的發展方向;他的跨界嘗試,都在重塑運動員的生命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