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捧出影帝影後的它,再不看就沒了!,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電影雜志 Author 我是影小妹
文章來源于電影雜志(ID:dianyingzazhi8)
作者:我是影小妹電影雜志——為你發現好片
溫柔殼
導演 : 王沐
編劇 : 王沐
主演 : 王子文 / 尹昉 / 詠梅 / 白客 / 周依然 / 卜冠今 / 張琪 / 張熙然 / 孫陽
這段時間上映的電影,讨論度全都被《小美人魚》給分了去。
以至于觀眾完全忽視了同期的一部國產冷門佳作。
有網友稱,已經很久都沒有看過如此動人的愛情故事了。
本片為王沐的導演處女作。
在此前之前他的職業是編劇,《少女哪吒》讓他提名了金馬獎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編劇。
男主尹昉,憑借《少年的你》中的鄭警官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女主王子文,不光能演的來有錢小作精 " 曲筱绡 ",在年初《三體》中的葉文潔也是備受好評。
《溫柔殼》作為文藝片,票房注定不會太高,上映一星期才破千萬。
但與之而來的是較高的口碑和業内評價。
豆瓣 7.5,還在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拿下 " 最佳導演 "、" 最佳女演員 "," 最佳男演員 " 三項大獎。
正如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授獎詞所言:
《溫柔殼》有純熟的叙事技巧和鏡頭語言,給首批觀影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以處女作挑戰個人表達和市場接納的縫隙。
王沐精準捕捉了鮮少被關注的社會個體的生活狀态,同時憑借其豐富的藝術閱歷,賦予了故事平凡真實的力量,力求還原愛情最獨特的魅力。
影片從備案到制作經歷了三年,拍攝場地也從北方大連改到了南方泉州,導演将鏡頭對準了心理精神疾病患者。
這在華語影視中是十分少見的主題。
細細數來,能喊出名字的也不過賈宏聲的《昨天》、賈靜雯的《瀑布》、張靜初張家輝的《紅河》,文章李連傑的《海洋天堂》。
《溫柔殼》講了有關被原生家庭抛棄和兩個孤苦的底層人相互取暖。
覺曉(王子文飾)因自小被母親抛棄患上了抑郁症,多次自殺未遂。
因此被小姨(詠梅飾)送進了精神康復醫院。
她是不幸的,從來沒感受過母愛的溫暖;
但她又是幸運的,起碼身體健康,有親人探望。
我們平時看到有父母子女不離不棄地照顧精神疾病親人十幾年的新聞固然感人,
但說句殘忍的話,有條件的家庭好歹能送進醫院治療,沒條件的就只能放任其自生自滅。
這裡的病人,每天都會重復吃藥和做廣播體操這些事,哪怕小學生的娛樂遊戲他們都玩得起勁。
覺曉百無聊賴,還好有新認識的病友小馬(周依然飾)陪她說話聊天。
小馬雖然也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但她活潑可愛,如同安徒生童話裡的小公主,給灰暗的現實世界增添了生動的彩色。
直到有一天,男生戴春(尹昉飾)闖入了她的生活。
影片并沒有明說戴春得的到底是哪類精神疾病,但結合具體情況來看,大概為" 輕微自閉症+雙相情感障礙 "。
這當中有取材于王沐的親身經歷。
他姥姥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大姨,從小就有點精神問題。
但當大姨知道姥姥去世後沒有哭鬧,只說了一句 " 以後沒人給我打電話了 "。
這類人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不過反應很慢,對話經常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需要别人有耐心地詢問。
戴春對覺曉一見鍾情,會故意不吃藥引起她的注意,幫她找已拆遷成廢區的家。
兩人相愛了,導演在采訪時醫院的院長說" 精神有疾病的人很容易就在不經意間相愛 "。
主創團隊用了大量的手持攝像和明媚亮麗的打光,營造出非常清新的現實主義質感。
尤其是兩人手牽手在樹林中穿梭奔跑的畫面,伴随着暈眩迷離的 BGM,蓬勃且富有生命力的綠色展現了愛情最直接的樣子。
相比大多數只要有一人出院這段關系便終止的無奈,戴春帶覺曉回到了他兒時的老家,情到深處的兩人進行了魚水之歡。
直到小姨和弟弟戴河(白客飾)的出現,讓覺曉下定決心出院和戴春過日子。
而觀眾從戴河的身上,得以窺探出兄弟倆的殘酷童年。
繼《烏海》中的黃軒後,白客也加入了 " 窩囊廢柴青中年男人 " 聯盟。
他的 A 面——幸運的沒有遺傳到父親的精神疾病。
但他的 B 面——童年時父親家暴、母親上吊自殺,照顧父親和戴春的任務都落到他一個人身上。
給老年痴呆的父親找養老院、給戴春找工作、合夥做生意賠了被債主暴打、入贅到女方家不敢要孩子,因為怕精神疾病會隔代遺傳。
做到這份上,戴河确實算仁至義盡,更何況他也是一個被生活重擔壓到喘不過來氣的普通人。
所以當戴春用天真的神态對他講:" 覺曉懷孕了,我想讓你再幫我找份工作多賺點錢 ",
他甚至對戴春摻雜了一絲羨慕的心态,不禁失聲痛哭。
每當狗屁專家說出一些 " 何不食肉糜 " 的催生話術,大家都會自嘲 " 窮人不配生孩子 "。
可當我們看到戴春和覺曉為了孩子咬着牙努力工作,以及現實生活中無數個苦命卻依然熱愛生活的殘障家庭,又怎能忍心說出這句話?
倘若說在爛俗的國產愛情片中,總會有個嫌貧愛富的丈母娘、幼稚老闖禍、女生攢夠失望離開才成熟的男生。
那戴春和覺曉,就是兩個剛蛻殼的小螃蟹。
電影名源自于魯迅寓言故事《螃蟹》的 " 殼 ",非常具有象征意義:
螃蟹蛻殼時身軀是柔軟的,很容易受到同類的傷害,因此需要找一個地方把自己藏起來。
他們尋找新軀殼的方式就是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庭,等軀殼變得牢固築成堡壘。
戴春的話很少,但他的愛很多。
他會買手表讓覺曉遮住割腕的地方,這樣就不用大夏天穿長袖。
在戴河痛哭和被債主暴打時,他幾乎是靠本能反應前去維護。
覺曉在臨近結尾,在輪船上找到了母親卻并沒有相認。
她從 " 尋找母親 " 到 " 成為了母親 ",也有了自己的盔甲和軟肋。
戴春的父親被護工虐待,她就把老人接到家裡細心呵護。
戴春因為被父親觸激發了童年陰影而發狂,她就把戴春摟在懷裡安慰。
《溫柔殼》的底色是悲涼沉重的,但戴春和覺曉是幸運的。
正如王子文對這份珍貴柔軟愛情的理解:
兩人沒有失去愛人的和勇氣,愛沒有分别,它公平地降落在每個人身上。
不完美的人依然可以被愛,再用這份愛編織幸福,尋找出口。
他們不應該被當作一個事件或一個群體去看待,他們應該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正常又勇敢地去生活。
煙花會消逝,蘋果會氧化,春眠不覺曉。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