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台灣創業夫妻劉天庭、黃惠君,在深圳追夢、築夢、圓夢,歡迎閱讀。
劉天庭做完面包後,将面包上架。
劉天庭、黃惠君在出售面包。
以上圖片均為王星攝(人民視覺)
窗外路燈亮起,店裡的面包行将售罄,忙碌了一天,店主夫妻覓得空閒,與熟客圍坐笑談,燈光灑落,細語流淌。
這裡是 " 艾薇達歐包 " 烘焙坊,廣東深圳福田區福強路上小有名氣的面包店。店主劉天庭、黃惠君自台灣來深圳創業,已有 8 年多。
故事,從一罐酵母開始。" 這是我們用深圳的空氣、水和面粉培養的天然酵母。" 小夫妻為之取名 " 深圳酵母 ",每每取用,都希望給面包融入 " 愛的味道 "。
就像酵母讓面團膨大、為面包提味,深圳的活力氛圍也催發了他們的創業夢想,帶來廣闊的天地、豐富的體驗。
2015 年,劉天庭 23 歲,在台灣一家飯店上班。偶然得到去深圳工作的機會,他收拾行囊,第一次來到大陸。他說:" 深圳比我想象中還大,而且更加繁華。" 不久後,黃惠君也從台灣飛來深圳,二人在此安家。
幹了兩三年烘焙培訓,劉天庭結識了不少學生,也收到了來自各地學生的邀約:" 老師,放假去我家鄉看看。" 對大陸的了解,在交流中逐漸加深。
劉天庭觀察,當時深圳的面包消費量不小,但有特色、高品質的店面委實不多。合同期滿,劉天庭和妻子想留下來,試試創業。
拿過國際烹饪大賽金牌,但從 " 做好面包 " 到 " 做好面包店 ",劉天庭的創業之路并不輕松。起初,運營經驗不足,店鋪 4 次開張、關店。最難的時候,小夫妻動過離開的念頭,黃惠君記得:" 當時交完租金,存款只夠買回台灣的機票了。"
幸而在這座年輕、包容的城市,同行者眾多。
5 次 " 搬家 ",劉天庭、黃惠君遇見同樣做餐飲培訓的夫妻、同樣在深圳打拼的台商,還遇到了同樣年輕熱情的顧客。在他們創業困難之時,這些同行者主動提供場地、贊助設備,甚至願意出資挽留。
" 得到許多照顧和扶持,一路走來,有了非常強的歸屬感。" 劉天庭說。
2022 年,新店開張,客群逐漸穩定。小夫妻早上 5 點開工,一天要制作 50 多種、600 多個面包;忙碌到午後,新鮮出爐的面包切片、打包,送到顧客手中 …… 劉天庭專注產品研發,黃惠君負責市場推廣,兩人邊開店邊繼續培訓學員。因為經常光顧這裡,不少人漸漸成為他們的朋友,結婚生子,孩子也愛上這裡的味道。
撒粉、揉搓、切塊,醒發箱裡,面團發酵膨脹;塑形、改刀、鋪盤,烘焙箱裡,面包綻放 " 笑顏 "。
在烘焙界,這家小小面包店也開始發揮 " 酵母 " 的作用。學員陸續在各地開店,把美味傳遞得更遠。工作之餘,小夫妻去各地旅遊,發掘當地特產,研發面包新品。新疆的核桃、福建的龍眼、四川的花椒 ……" 我們希望把各地食材融入面包,讓顧客吃到不同風味,也讓地方特色發揚光大。" 劉天庭說。
随着面包店生意逐漸穩定,劉天庭、黃惠君把家人接來大陸旅遊。看到蒸蒸日上的事業、活力滿滿的城市,家人給他們的生活現狀打出了 " 滿分 "。劉天庭說:" 我希望更多台灣青年能來大陸工作和生活,期待有更多‘兩岸夢想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