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阿裡再回購,250億美金能換來信心嗎?,歡迎閱讀。
文|彭倩
編輯|喬芊
阿裡交出了一份沒有驚喜的季度報。
财報顯示,Q4 (自然年,美股為 2024 财年 Q3)阿裡營收淨利潤均低于市場預期。Q4 營收 2603.5 億元,同比增長 5%,低于市場預期的 2612.47 億元。利潤方面,公告稱由于高鑫零售等投資減值,阿裡經營利潤為 225 億,同比下降 36%。剔除這部分影響,當季 EBITDA 約為 595.7 億元,同比微增 2%。
即使宣布了将股票回購計劃規模擴大至 250 億美元,由于業績較為低迷,阿裡的股價仍經歷了盤前先跌後漲再跌的起伏。今日恒指開盤跌 0.58%,阿裡跌也超 4%。
阿裡已連續多年開展股份回購并數次提升回購額度,顯示了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不久前,阿裡創始人馬雲、蔡崇信也大幅增持阿裡股票。但市場更為關注的仍是,在經歷近一年的動蕩調整後,各個業務集團業績是否能夠真正迎來反彈。
據 Q4 披露的各業務集團财務數據,改革的成效目前還未能直接在核心業務上顯現出來。
最核心的兩大塊業務淘天和雲營收依然漲不動,增速分别為 2% 和 3%,和前兩個季度差别不大。仔細翻閱财報可知,淘天集團的客戶管理收入持平去年,變現率下滑;若不計來自阿裡并表業務,阿裡雲 Q4 營收實際是負增長。
不過,國際商業、菜鳥和大文娛等子集團都保持了不錯的增速。尤其是國際商業,Q4 營收增長了 44%,由于跨境物流履約解決方案的收入增長的貢獻,菜鳥營收增長了 24%;因為線下演出收入的強勁增長,大文娛也增長了 18%。
淘天增長乏力,國際商業成最大亮點
盡管 Q4 有 " 雙 11",但淘天的增長依然乏力。
财報會上,集團 CEO、淘天 CEO 吳泳銘強調:" 在全球競争最激烈的中國電商市場,淘天集團 GMV 繼續保持第一位 "。吳泳銘還立下軍令狀,2024 年有信心讓淘天重回增長軌道。
目前淘天的确成功拉動中小淘寶商家的回歸。例如,平台商家數繼續錄得同比雙位數增長,并在過去 4 個季度連續保持雙位數增速的趨勢,這裡面絕大部分是中小商家。
财報顯示," 淘寶和天貓的線上 GMV 實現了同比健康增長 ",但客戶管理收入卻沒有增長。這是因為淘寶相比天貓貢獻了更多的銷售額,但由于淘寶的變現率更低,因此拉低了整體收入水平。
财報會上,分析師也對此提出疑問:" 相比同業,淘天的變現率偏低,怎麼實現這個财務指标穩定增長?" 吳泳銘則稱将針對這類中心商家,制定出新的商家與平台商業模式。
也不是完全沒有好消息。Q4 國際商業仍然維持了高增長,營收增速達到 44%,整體訂單增速為 24%,其中國際零售商業的營收增速高達 56%,這主要歸功于速賣通。該季度速賣通也首次披露了數據,其訂單增速高達 60%。
國際零售商業持續的高增長,也讓國際商業成為僅次于淘天的第二大業務。财報顯示,國際商業整體營收為 285.16 億元,超過了雲業務的 280.66 億元。
速賣通 Choice(即全托管模式)無疑是國際零售商業營收高速的大功臣。該模式極大的提升了國際商業零售訂單的增速,繼而成為國際商業零售營收增長的最大動力。截至 2024 年 1 月,Choice 的訂單數量已經占據了速賣通的一半。
基于全托管的良好表現,速賣通也在近期上線了半托管模式,進一步放大其在供應鏈和物流履約上的優勢。這也是基于商家們的訴求,例如,為了完全掌握自主定價權,許多大的三方商家(即 POP 商家)并不想做全托管,但僅憑自己又無法解決物流時效的問題。
不過全托管和半托管業務前期投入較大,加上 Q4 是大促旺季,這導致阿裡國際商業的虧損有所增加。Q4 阿裡國際商業整體經營利潤的虧損了 31 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了近 4 倍,淨利潤也下滑了 11%。不過,财報會上,高管們強調,阿裡會對國際商業持續投入,并且不再考慮融資。
但國際商業仍在持續降本增效。去年 12 月,Lazada 也開展了被收購以來較大的一次組織調整,為讓業務決策更集中和高效,Lazada 東南亞六國的用戶產品和商家策略團隊集中到總部,地方多個部分被裁撤,今後将由總部中台來支持地方的運營。
對于國際商業是否要收縮對東南亞市場的投入,蔣凡在财報會上稱,将在可控的規模上進行投入。
繼續瘦身:清點資產、減員
相比于營收增長的持續乏力,Q4 财報透露的一個更不妙的信息則是多項投資業務已經對阿裡的利潤表現產生了較大的負累。
對海外等業務的投入的确造成了一些虧損,但這些虧損是為了換取增長,阿裡更介意的還是多項實體零售業務的虧損。
在阿裡的收入板塊中,名為 " 其他 " 的板塊裡囊括了高鑫零售、盒馬、阿裡健康、銀泰、靈犀互娛、智能信息、飛豬、釘釘等。這裡面包含了所有的實體零售資產,該板塊 Q4 收入為 470 億元,同比下滑 7%,虧損擴大了 87%,達到了 32 億元,以九個月計,這部分收入下滑了 2%,虧損則達到了 63 億元。
對這一板塊的表現不佳,阿裡在财報中給出了解釋,主要是由于高鑫零售虧業務規模尤其是供應鏈業務(包括天貓共享庫存及淘菜菜業務)收縮。
就在上周,國内外多家媒體曾報道,阿裡方面考慮出售銀泰、盒馬、高鑫零售等多個實體零售業務。此次财報會上,阿裡集團董事長蔡崇信也首次給出了正面回應:" 阿裡已成立相關公司,研究如何進行相關上市公司的股票出售,目前資產負債表上仍有許多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并非核心業務,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慮到當前有挑戰的市場情況,尚需時間實現。"
實際上,在 2024 财年至今的九個月内,阿裡已退出 17 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但正如蔡崇信所言,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線下實體零售能否成功出售還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在過去 10 年裡,為了做新零售和導流,阿裡曾花費數百億資金收購線下資產,但如今消費環境巨變,新零售戰略遇挫,也到了該抛售的時間節點。銀泰、高鑫零售值錢的資產在于其此前購買的大量商業地產,每天產生的人員工資和經營成本,屬于潛在負債,這意味着,越早出售越能及時止損。
除了考慮出售表現不佳的實體零售業務,阿裡在過去兩年裡也通過減員 4 萬人進行瘦身,而接下來,随着部分業務整合、出售,其減員舉措或仍将持續。
經歷了接近一年的分拆後,各個子集團未來的方向也較為明确,目前雲已回歸集團,國際商業、大文娛集團、本地生活集團繼續獨立運營,而在财報會上,針對部分子集團是否還将推進上市,阿裡 CFO 徐宏給出說法是:盒馬、菜鳥 IPO 交易是否推進、如何推進都取決于市場條件 , 當前的市場條件沒有辦法真正反映這些業務的内在價值。
在如今諸多不利因素下,阿裡的創始人們也頻繁出手,以挽救市場對這家公司的信心。
無論是馬雲和蔡崇信增持股票、一再加碼的回購規模、還是馬雲在内網提及的 " 阿裡會改,阿裡會變 ",或是積極剝離非核心資產的舉動,都在試圖對外釋放更多積極的信号。
随着吳泳銘迅速接管淘天和雲、對分拆收尾,2024 年,正如其所言,阿裡将聚焦核心業務,投入激烈的行業競争之中。
阿裡正陷入其創業 20 多年來最大的危機和動蕩之中,但它能否走出谷底?這或許仍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