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骁龍8s Gen 4發布!新一波「旗艦」大戰開打,誰能首發?,歡迎閱讀。
4 月 2 日,高通再一次拿出加速 Android 陣營演化的「利器」,發布了新生代的「實力派」——第四代骁龍 8s。而不同于去年秋天高通發布骁龍 8 至尊版,直接重構了移動平台的性能表現,第四代骁龍 8s 的核心,可能還是在于将旗艦級别的移動體驗普及到更多元的產品和用戶群體中。
為了做到這一點,高通在第四代骁龍 8s 上做了不少改進,包括架構、性能、能效乃至市場定位上,都更貼近旗艦的标準。
圖 / 雷科技
相比第三代骁龍 8s 的 1+4+3 CPU 架構(X4+A720+A520),這次第四代骁龍 8s 最大的變革之一,就是全面取消 A520 小核心,轉而基于 4nm 工藝采用 1+3+2+2 的「1 超 7 大」組合,具體來看配置:
• 1×3.2GHz Cortex-X4 超大核
• 3×3.0GHz Cortex-A720 大核
• 2×2.8GHz Cortex-A720 大核
• 2×2.0GHz Cortex-A720 大核
這種架構設計的意義不只是跑分變高了,也反映了芯片廠商對中輕負載場景性能的新判斷。以往網頁加載、系統動畫、相冊浏覽、AI 助手處理等任務都交由「小核」執行,以省電為優先。但現在這類任務的復雜性和延遲敏感性正在快速上升,繼續依賴效率核已難以勝任。
因此,幹脆用頻率較低的大核來承擔輕載任務,不僅能夠實現更強的性能表現和更快的響應速度,能效上也有了更多挖掘的潛力。
具體到性能上,通過 Cortex-X4 + 全 A720 的組合,第四代骁龍 8s 相比上代在 GeekBench 6 多線程測試中取得了 31% 的 CPU 性能提升。另外在緩存方面,第四代骁龍 8s 還增加了三級緩存(L3)和系統級緩存(SLC),按照之前的爆料分别是 8MB L3 和 6MB SLC。
而在能效方面,根據高通給出的測試數據,得益于能效上的進步,第四代骁龍 8s 還進一步提升了續航體驗,在同樣 4500mAh 電池容量下可以多出 2 小時語音通話、1 小時音樂播放或者 50 分鍾遊戲時長。
CPU 讓人驚喜的同時,高通在 GPU 上也沒有令人失望。第四代骁龍 8s 搭載的 Adreno GPU 同樣采用了全新的切片架構,并且擁有 12MB 圖形内存,相比上代實現了 GPU 性能 49% 的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在《王者榮耀》5v5 團戰中領先于競品,第四代骁龍 8s 在《原神》須彌城跑圖、《崩壞:星穹鐵道》黃金的時刻跑圖中,不僅在幀率表現上好于競品,在能效上也有不小的優勢。
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說,這是一顆性能「更能打」、但又「更耐打」的旗艦芯片。但同時,第四代骁龍 8s 也是一款很 AI 的移動平台。最直接的原因是,第四代骁龍 8s 的 Hexagon NPU 得益于融合微架構的采用以及翻倍的共享内存,AI 性能相比上代直接提升了 44%。
硬實力也是需要「配套」的。同時在模型生态上,第四代骁龍 8s 支持了業内多種主流 AI 模型,包括 DeepSeek、通義千問、騰訊混元、RWKV 等。這對于手機廠商以及消費者來說都很重要,高通的一項研究就表明,有 54% 的受訪者将生成式 AI 作為購買下一部智能手機的第二大驅動因素。
當然不僅僅是生成式 AI,高通 AI 引擎的傳感器中樞也實現了 60% 的 AI 性能提升,主要極少的電量就能支持情境提醒,還能夠識别更廣泛的活動,包括在機動車檢測中識别更多車輛類型,确保用戶行進過程中保持正确路線等。
第四代骁龍 8s 還支持第三代共同智能網絡選擇,實現了基于情境的動态選網,在演唱會中可以做到上傳照片有 25% 的速度提升,離開電梯時也能大幅提升從 4G 到 5G 的復網。至于連接能力上,第四代骁龍 8s 更不擔心,還支持最新的 WiFi 7 以及藍牙 6.0 技術。
在發布活動上,高通已經公開預告了五家品牌即将推出搭載第四代骁龍 8s 的新品,它們分别是 REDMI、iQOO、小米、OPPO 以及魅族。其中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REDMI 品牌總經理王騰也來到了現場,并預告 REDMI 将率先搭載第四代骁龍 8s。
按照此前的爆料,實際上我們已經可以初步得到一份第四代骁龍 8s 機型名單,分别是:
- REDMI Turbo 4 Pro
- 小米 Civi 5 Pro
- iQOO Z10 Turbo Pro
- OPPO K13 Pro
- 魅族新機
其中 REDMI Turbo 4 Pro 基本鎖定首發,此前 REDMI 官方就放出了「旗艦性能,Turbo 開卷」的宣傳,結合 3C 認證信息和發布時間判斷,該機極有可能搭載 8s Gen 4,于 4 月中旬亮相。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批搭載第四代 8s 的新品,很可能會把「旗艦級體驗」拉到 3000 元以下,讓用戶以更低成本享受到旗艦級的移動體驗。事實上,這也不僅是高通的「主動分層」,還是市場需求的召喚。
而在高通的旗艦矩陣中,如果說骁龍 8 至尊版是「頂」,那第四代骁龍 8s 可以說是「面」,它們一起構築起一個更有層次感的性能生态,也讓用戶的選擇變得更寬。就像你不一定非得買滿血旗艦顯卡,也可以選一塊甜點級 GPU,花 60% 的價格、享受 80% 的性能。
Oryon 架構代表高通在 CPU 自研路上的技術突破,但它的價格和門檻注定了無法立刻大規模下放。而第四代骁龍 8s 選擇了一條更現實的路徑,讓它在「普及旗艦移動體驗」這件事上,具備非常現實的價值。
正如發布活動上高通的闡明,第四代骁龍 8s 目的依然是規模化下探旗艦體驗,「讓更多消費者能以更從容的姿态,享受到真正的旗艦級移動體驗。」一言以蔽之,第四代骁龍 8s 正在嘗試通過架構、功耗和體驗層的精準優化,打通旗艦體驗與大眾價位段之間的「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