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爆炸威力不亞于地雷!誰還在給方向盤貼“鑽石”?!,歡迎閱讀。
對于剛買車的人來說,有兩件事或許是最重要的。
第一件是利用空餘時間多開車,或者是在車裡搗鼓車機,盡快熟悉各種操作、磨合汽車。
另一個則是給自己的愛車 " 做美容 ",好讓它變成 " 自己喜歡的形狀 ",亦或是與眾不同。有關于 " 美容 " 的形式有很多種,不外乎賽車遊戲中的個性化貼紙,這能讓玩家沉迷其中折騰好幾天。
我就不一樣了,素車就是 YYDS。
身邊改過汽車外觀的朋友,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因為做任何外觀改動都至少要去車管所跑一趟,又或者是在年審之前将其盡數還原。
另一方面,他們多數認為原汁原味的汽車外觀最重要,不希望花裡胡哨,頂多只會貼車衣。
(圖片來自奔馳)
如果還要在車上找一些值得個性化的地方,想必就是車内了,畢竟在車裡添置一些挂件、擺件、裝飾品之類的,不需要上報。
添置擺件這件事幾乎沒有什麼難度,随手挂一個 " 出入平安 " 或者佛珠,精致一些的則會在方向盤上加各種點綴裝飾,又在控制台上擺滿各種手辦。許多人對于添置擺件、裝飾樂此不疲,把 " 精致小家裝 " 帶進車裡又能凸顯個性。
現實是,過度裝飾背後,又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安全隐患。
事情要從某個群的截圖說起。
群友稱一位女司機的車撞了,方向盤上貼了各種 " 鑽石 ",導致氣囊蹦出來時,其效果跟 " 闊劍地雷 " 炸了一般。氣囊展開瞬間,強大的張力連同方向盤上的鑽石一同作用在駕駛員身上,畫面就如群友描述的那般可怕,甚至嚴重威脅到生命安全。
(圖片來自 @ibuick)
盡管這件事并非 100% 保真,網上也沒有大範圍報道,但是以上的畫面并非沒有可能。
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汽車的安全氣囊一般是從駕駛位方向盤中央彈出,剛好對應的就是車标的位置,彈出方向也是朝着駕駛員的。如果你的方向盤剛好有貼各種彩鑽,開車最好多穿一套防護服。
(圖片來自淘寶)
你也可以說這不是百分百發生到自己身上,裝飾是個人自由," 出入平安 " 也是對安全的一種 " 期許 ",只是小通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一件事,行車最關鍵的就是安全,如果加裝的東西威脅到人身安全,那麼一般都是建議不加為好。
在後視鏡上挂點小挂件,小通覺得沒什麼問題,但在方向盤上加各種彩鑽,一時間竟不知道是出于哪個層面的考慮,主打的就是一個看不懂。我在某社交平台上,經常能夠看到各種分享車内 " 精裝修 " 的帖子,花裡胡哨是裝點得很精致了,甚至還動員家人一起,往車上貼鑽石、放各種擺件 ...... 這得有多少個 " 破片手雷 " 放你面前。
(圖片來自小紅書)
說句不好聽的,萬一真的給碰上一腳重重的急刹,又或者是意外激活了安全氣囊,這能怪誰?
一位網友發出來的首爾出租車的圖片,看的我更是心驚膽戰,車内幾乎所有可以看到的表面都覆蓋了彩鑽 ...... 這要是觸發了安全氣囊,彩鑽的殺傷力恐怕要比 " 闊劍地雷 " 高幾個層次了。再說,貼那麼多彩鑽,裡面的人真不覺得看着晃眼嗎?
我的評價是,咱們外國友人在 " 精裝修 " 這方面遙遙領先了。
(圖片來自微博)
我不想歧視某些品牌的車主,但是類似的改裝方案實在是多得數不勝數 ...... 只能說你們開心就好。
放擺件、坐墊的那些,真的沒有想過一腳急刹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嗎?
好看嗎?真的是太可愛啦!
相關搜索内容也不乏 " 勸退 " 的帖子,明白人還是有不少的,他們也深知在車内放擺件的危害性。不過我發現一個比較奇怪的情況,一般推薦汽車擺件的帖子,評論區絕大多數人只會問怎麼買、好不好用,從來沒有好心人提醒,這種前所未有的 " 井水不犯河水 " 的和諧場面竟讓我有點吃驚。
搜索結果中還夾雜着一些汽車擺件的購買鏈接,此外還有各種 " 實用配件 ",比如中島拓展杯架、儲物架之類的,直接綁在中島的蓋子上當作固定。
要我說,大家有功能擴展的需求很正常,畢竟不能指望一輛車一出廠就滿足所有使用場景。市面上有專業的汽配商家會提供内置的杯架等更換,但這種簡單固定在外部的置物架和擺件差不太多,一腳急刹多數會 " 露出馬腳 "。
如果外置配件就能解決一切,為何車企還需要消費者自己去購買配件呢?自行選裝一勞永逸不是更香?
插一個題外話,現階段的智能車機螢幕面積越來越大,在汽車受到劇烈撞擊時,螢幕組件包括外部的保護玻璃都有碎裂的可能。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汽車擺件、裝飾類產品五花八門,彩鑽類產品更是覆蓋了時下主流的汽車品牌。論銷量其實不算高,閃亮的彩鑽也确實戳中了某些消費群體的 " 愛美之心 "。
小通是怎麼想也想不通,車标和方向盤周邊貼一堆彩鑽上去,破壞了原廠的内飾設計不說,好不好看亦是見仁見智,密密麻麻的光線反射也容易影響視線。對了,現在高溫天氣,應該沒有人會把打火機、殺蟲劑、充電寶之類的物件放在車裡暴曬吧?
需要強調安全性的時候就玩個性化,等到出事了才去讨論所謂的安全性,要求車企做這做那 ...... 這或許也是互聯網的現狀之一吧。
内飾往往最能體現車企對于設計、工藝、人體工學、互動理念的理解。廠商的設計眾口難調,一套設計不可能滿足所有人,這也就給了 " 後期 " 的空間。
一款配置到位的汽車,正面、側面基本有安裝安全氣囊,或許他們有考慮如何規避車機螢幕碎裂帶來的危害,但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為裝飾、挂件做相應的安全措施。
因氣囊彈出帶動擺件、裝飾品,導致成員受傷的相關報道實在太少,能搜到的多數是好心提醒的測試科普視頻。
(圖片來自誇克浏覽器)
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安全意識本就不應該通過一次次血的教訓形成,小通更不希望上面群友發的消息是真實的。
但 " 不見棺材不落淚 ",就比如騎電動車戴頭盔一樣,沒出過事故的時候或許連戴都不想戴,等到出事或者看到血淋淋的案例發生在自己眼前的時候,才能想起頭盔的重要性。
同樣,貼彩鑽放擺件危及自身這件事聽起來很危言聳聽,開車又不是必定發生意外事故,但是把車子裝飾的精致好看一些卻可以實在讨好眼球,誰還不裝飾一下自己的車了,又不見别人出事,是吧?
當然,不好的事最好永遠都不要降臨到所有人身上。
(封面來自 @Trist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