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為什麼說“考公不異地、異地不鄉鎮”?退休老同事女兒的遭遇,這10個真相讓心酸!,歡迎閱讀。
網上對考公流行一句話:考公不異地、異地不鄉鎮。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退休老同事女兒的真實經歷,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也能讓你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這位退休同事的女兒因為本地考編太卷,就考到了偏遠省份的鄉鎮公務員,不到兩年,幾乎崩潰至要辭職,寧願回父母城市私企打工也不想頭頂這個所謂的 " 鐵飯碗 " 的光環。
一是幹活多還沒希望,一個鄉鎮,正經能幹活的不到 10 人,她一個小姑娘家家的居然是主力,累得半死。職業發展的天花板極低,在當地最大的官就是正科級,與她的奮鬥沒有關系。
二是工作很難開展,當地民風彪悍,每天都氣得吃不下飯,還經常受到威脅。
三是宿舍條件極差,地上能長出草的那種,熟人都以為她在外地當公務員,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在非洲當難民。
四是融不進去當地文化和風俗,沒有熟人交往,找不到對象,當地人沒一個人能看上的,來這 2 年哭的次數比前 24 年都多。
五是接觸不到新鮮有趣的事物,去一趟縣城需要搭車跑半天,自己快成為當地 " 小土妞 "。
五是收入低到塵埃裡,一年不到 5 萬元,還不夠同學買一個名牌包包,春節回家參加聚會,連話都不想說。
六是無論如何也快樂不起來,有人說快樂是一種能力,可這種能力也需要條件,當地人都拿捏她這位外地人,有委屈都沒人訴說。
七是百般糾結、欲罷不能。這位女生只想辭職,可父母認為這畢竟是 " 鐵飯碗 ",上岸不容易,找工作很難,死活不同意她辭職。
八是越是猶豫等待,年齡越大越無奈。女生從事的都是一些雞零狗碎的事務性工作,接受不到新鮮的業務,也學不到先進的知識,只會增加她的精神内耗,對其成長沒有一點幫助。年齡越大,跳槽越沒有優勢,明知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卻無力掙脫。
九是遠離家鄉,原生家庭的好處得不到,父母的資源享受不到,什麼都要靠自己,一點兒也得不到支援。就算在家鄉就業,好歹還能沾父母的光,至少沒有吃住行的煩惱。
十是越小的地方,越是人情社會。好的崗位都被當地家族子子孫孫占領,什麼好事也輪不到自己。如果自己再清高一點,不懂請客送禮,那就只能任人欺負,就算自己想發洩,拳頭都打在棉花上,渾身有一種無力感。
PS:考公考編,也不是說不能異地,如果去大城市、沿海發達地區、升職空間大的地區,當然是可以去異地的。如果去了異地,條件還不如家鄉,而且還是去鄉鎮這類基層一線部門,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就比較大。如果留在家鄉,至少還可以節約成本,比如,吃住行。還有,在家鄉的人脈資源,多少還會起到作用,至少不會白白受欺負還沒人安慰。
歸屬感,也是一種精神需求。親朋好友、同學發小、同事鄰居,也能讓你如魚得水,心情輕松。尤其是當你生病的時候,在異地鄉鎮真是孤立無援,讓你感到人生的悲涼。
當然了,還有一種人,考試能力很強,适應能力也很強,到哪裡都是打不死的 " 小強 ",先考上編制再說,繼續往上考試或遴選,也許還能殺出一條生路。還有一種情況,娶了當地官員的女兒,或嫁給當地官員的兒子,憑借這種優勢也能闖出一條路子。
PS:也有人會說風涼話:對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考公考編就是最好的出路,還沒有什麼不知足的?不能再挑三揀四了。總之,沒有多少人願意一輩子在偏遠鄉鎮呆着。不知道朋友們還有什麼好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