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AI降溫,這家千億巨頭該何去何從?,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鋅刻度,作者|陳鄧新,編輯|李觐麟
資本市場,從來不缺 " 明星 "。
邁入 2023 年,AI 成為資本市場的關鍵詞,點燃全球投資者的熱情,風頭一舉蓋住之前大火的光伏、碳酸锂、新能源汽車等主線。
此背景下,被譽為 " 算力之王 " 的英偉達,斬獲美股上半年漲幅第一的桂冠。
同期,A 股也上演了資本盛宴,有 32 只 AI 概念股漲幅超過 100%,這其中名不見經傳的中際旭創最為吸睛,一躍成為 A 股千億元市值的公司。
那麼,資本為何對中際旭創如此厚愛?中際旭創,拿什麼撐起千億市值?風光之下,中際旭創的隐憂是什麼?
漲系 AI,跌也因 AI
算力,堪稱 AI 的底座。
當初,OpenAI 為了訓練大模型 GPT-3,啟用了一萬張英偉達 A100 顯卡,而模型更大的 GPT-4、GPT-5 則需要更多的算力。
據 OpenAI 的測算,自 2012 年以來,全球頭部 AI 模型訓練算力需求三四個月翻一番,每年頭部訓練模型所需算力增長幅度高達 10 倍。
不難看出,競速大模型,算力首當其衝,這也是英偉達如此吃香的緣由。
可惜的是,國内的顯卡企業下場晚、基礎差、底子薄、產業層次不高,難以與英偉達相提并論,資本不得不另辟蹊徑。
于是乎,光模塊進入資本的視野。
據百度百科顯示,光模塊是進行光電和電光轉換的光電子器件,被廣泛應用于交換機、路由器、伺服器、無線基站等場景。
譬如,英偉達 AI 基礎架構解決方案 SuperPOD 架構,要用到 140 台 AI 伺服器、1120 張 A100 顯卡、186 台交換機、5760 個至 8000 個光模塊。
長城證券表示:" 大模型時代帶來高算力需求,高算力需求會帶來功耗上的提高,超算廠商的成本也會随之上升。因此,在算力需求快速提升的背景下降低功耗将為超算廠商帶來競争優勢。"
圖源:知乎 " 弱電筆記 "
反映到資本市場,則是光模塊全球巨頭中際旭創站到了 C 位。
在 " 算力需求指數級爆發,光模塊增量也會随之增長 " 的邏輯下,中際旭創 2023 年上半年的漲幅高達 446.49%,創下市值 1283.72 億元的歷史記錄。
而同期的上證指數上漲 3.65%,深證成指上漲 0.1%,創業板指數下跌 5.61%,人工智能指數上漲 38.82%。
然而,風雲突變。
據 " 新浪科技 " 報道,在國内外,一場初代 AIGC 企業的裁員、停擺潮,已經開始悄然蔓延,第一波裁員潮來了。
AI 降溫,已肉眼可見。
如此一來,中際旭創的漲勢止住了,2023 年 7 月的跌幅為 13.19%,結束了月線 6 連漲,而市值也打響了 " 千億保衛戰 "。
内卷不斷,洗牌不止
事實上,光模塊雖然前景光明,但這并不意味着中際旭創可以躺赢。
之所以如此,皆因行業壁壘不高。
據 " 科技狐 " 報道,光模塊雖然有技術學習周期,但整體還是拼成本、拼響應速度,迭代周期非常短,每 3 年至 5 年迭代一次;2010 年開始試用 40G 新產品,2016 年數據中心已逐漸用上 100G,2022 年的市場主流產品是 200G、400G 光模塊,2023 年的主角已經突破到 800G 光模塊。
這麼一來,市場激烈頗為競争,玩家們不得不持續推新以求先人一步。
據 " 市值觀察 " 報道,新產品推出的早期下遊給出的價格會相對較高,而随着其他競争廠商的技術跟進,新品之後每年會有 10%~20% 的價格下降區間,產品毛利率逐步走低,直到有更高速率的光模塊技術出現,才進入下一個生命周期。
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個不斷内卷的遊戲。
但内卷加劇,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至少彎道超車的機會不少。
須知,2010 年全球十大光模塊玩家,清一色的外企面孔,而彼時國内玩家呈現 " 散、亂、小 " 的特征,中際旭創的光模塊業務也不過剛剛起步。
不過,國内玩家并不願俯首稱臣。
不斷追趕之下,也有了不容小觑的實力,到了 2015 年已有一家企業跻身全球十大光模塊玩家序列,拉開了全面進攻的序幕。
随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降臨,以及 5G 牌照發放,行業迎來了上行周期,光模塊的江湖座次再次發生了重大改變。
據 LightCounting 的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光模塊 TOP 10 榜單共有 7 家中國企業入圍,海外企業僅剩下 3 席;其中,中際旭創與 Coherent 并列榜首,Acacia 位列第三,華為海思位列第四,光迅科技位列第五,海信寬帶位列第六,新易盛位列第七,華工正源位列第八,Intel 位列第九,索爾思光電位列第十。
由此可見,中際旭創成為 " 内卷 " 的最大赢家。
2017 年至 2022 年,中際旭創的營業收入從 23.57 億元增長至 96.42 億元,淨利潤從 1.62 億元增長至 12.24 億元。
據中際旭創的業績預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淨利潤為 5.50 億元至 6.70 億元,同比增長 11.69% 至 36.05%。
圖源:同花順
盡管如此," 中際旭創們 " 的挑戰依舊,即洗牌不會停止。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 光模塊很難說是一門好生意,不能依靠重資產‘躺平’,只能不斷參與技術‘内卷’,亟需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
依賴光芯片,能飛多遠?
價值戰的關鍵,在于掌握上遊的光芯片,從而走一體化的打法。
而中際旭創的光模塊產品,所需的光芯片大多以外購為主,從而在價值鏈上處于不利的位置,成為不可回避的隐憂。
譬如,2023 年第一季度,光芯片巨頭博通公司的淨利率為 42.33%,而中際旭創的淨利率為 13.31%,前者是後者的 3 倍有餘。
以上可見,光芯片的壁壘更高,中際旭創亟需補課。
好在中際旭創也意識到這一點,也在自研光芯片,且上手就是高端的矽光芯片,适用于最新的 400G/800G 的矽光模塊。
據公開資料顯示,矽光芯片為業界追逐的高地,在速度、能耗、成本等全方位超越普通光模塊,未來就成為光芯片的新增長極。
實際上,不少海外企業節節敗退之後,放棄了光模塊的陣地,退守至光芯片,以避開中國企業的鋒芒。
這意味着,光芯片遲早要成為主戰場。
眼下,國内玩家在中低端光芯上頗有話語權,但在高端光芯片上存在感較低。
據 ICC 的數據顯示,2021 年 2.5G 國產光芯片占全球的比重超過 90%,10G 國產光芯片占全球比重約為 60%,而 25G 光芯片的國產化率約 20%,25G 以上光芯片的國產化率約 5%。
西南證券表示:" 随着國内光模塊廠商全球份額持續提升,一體化降本增效需求不斷提高,疊加光芯片技術不斷成熟,國内光模塊產業鏈有望進一步優化整合,光芯片國產替代流程有望提速。目前國内廠商正加速 50G 及以上光芯片的開發節奏,未來有望實現較大突破。"
此外,由于市值攀升,中際旭創還有另外一個隐憂:股東、高管持續逢高減持,令股價承壓,也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
圖源:格隆匯
總而言之,AI 革命在曲折中前行,中際旭創的确值得高看一眼,但要從做大走向做強。這考驗着,中際旭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