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三個人毀一部劇,央視《六姊妹》這些“戲混子”,讓人看了真别扭,歡迎閱讀。
富家做派就别演窮人!
三個人毀了一部劇,央視新劇這些 " 戲混子 ",讓人看了真别扭!
劇照
一、口碑兩極分化
年代劇市場近年來可謂是風生水起,一部部以時代變遷為背景,講述普通百姓生活故事的作品輪番登場,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從《人世間》的細膩情感,到《小巷人家》的鄰裡溫情,年代劇以其獨特的魅力持續吸引着觀眾的目光。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爆火不代表高質量,如何在喧嚣中堅守品質,真正做到 " 接地氣 " 而非 " 接地府 ",成為了擺在創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最近,央視推出了一部 38 集年代大劇——《六姊妹》,該劇以強大的老戲骨陣容和黃金檔的播出平台,還未開播就備受期待,一度被認為是超越《人世間》的潛力之作。
劇照
然而,随着劇情的展開,觀眾的評價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高開低走的口碑不禁讓人思考,這部劇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劇照
二、劇情缺陷
《六姊妹》這部劇,講的是何家六個性格迥異的閨女,橫跨三十年,從 60 年代一路走到 90 年代的故事。
這三十年,中國社會翻天覆地,從缺衣少食到改革開放,戲劇素材多得是。
劇裡頭,知青下鄉、改革開放這些時代印記,都想通過六姐妹的不同人生路,給咱描繪一幅時代變遷的大畫兒。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本該緊張刺激的叙事,卻搞得有些力不從心,觀眾看了直搖頭。
最讓人不爽的,就是劇裡那 " 重男輕女 " 的老思想。
劇照
何家生了六個閨女,老爹何常勝嘴上不說,但話裡話外,總透着對兒子的饞勁兒,說閨女 " 不如小子 ",看得觀眾心裡直犯堵。
這思想擱那時候可能常見,但擱現在,那可就得罪人了,特别是女觀眾,看着那叫一個憋屈。
劇照
小家麗為了讓老爹高興,硬是把長發剪了,扮成小子樣兒,這一幕看得人眼淚譁譁的。
孩子那麼小,就得扛那麼多壓力,真是讓人心疼,也讓人對 " 重男輕女 " 這思想恨得牙癢癢。
劇照
劇情另一大敗筆,就是矛盾處理得太糙。
家裡家外,姐妹吵架、鄰裡糾紛,一集接一集,矛盾不斷。
可解決起來,那叫一個簡單粗暴,缺乏深究和圓轉。
劇照
何家跟湯家的梁子,全靠阿奶何文氏一人擺平,這法子雖然能暫時消停,但問題根兒還在,觀眾看得都累了。
編劇光顧着制造矛盾,忘了咋巧妙、深刻地化解矛盾,結果劇情就像浮萍,沒根兒,看完就忘。
還有那些情節,設定得太 " 狗血 ",不接地氣。
網友評論
老五因為是閨女,又是難產,家裡頭就不待見她,這情節雖然有點現實影子,但處理得太誇張,細節跟不上,顯得刻意煽情。
戲過了頭,反而沒了真味兒,觀眾難以入戲。
劇照
三、演員表演不足
《六姊妹》這部劇,演員陣容那是相當豪華,奚美娟、邬君梅、林永健這些實力派,還有陸毅、梅婷、辣目洋子,随便拉一個出來都能獨當一面。
可結果呢,這劇愣是沒火起來,問題出在哪兒?
劇照
演員選擇和表演上,那是一大坑。
老戲骨們,本該是這部劇的定海神針,結果卻是參差不齊。
奚美娟演的阿奶何文氏,那叫一個絕,慈祥、堅韌、智慧,全給她演活了。
劇照
舉手投足間,都是生活的味道,讓人看了就信服。
特别是小家麗那兩場哭戲,王墨瞳演得那叫一個到位,委屈、憤恨、愧疚、不甘,全在臉上寫着呢,看得人心都碎了。
沈月演的年輕家麗,也是靈氣十足,青春活力,對愛情的憧憬,都演得自然極了。
劇照
可邬君梅呢,演的劉美心,那是一言難盡。
本該是勤勞善良、樸實無華的母親,結果被她演得矯揉造作,跟角色設定完全不符。
吃飯的姿态,都被觀眾吐槽 " 像地主家的嬌小姐 "。
劇照
網友直接開噴:" 這哪是親媽,分明是後媽!"
邬君梅的表演,就像是走走過場,沒一點生活氣兒,看着都尴尬。
劇照
林永健倒是挺出彩,跟邬君梅的對手戲,那叫一個精彩。
他把角色的復雜内心、性格特點,全給演出來了,給這部劇加了不少分。
劇照
中生代演員呢,那就更别提了。
陸毅演的張建國,整個一 " 木頭人 ",表情僵硬得跟石頭似的,内心世界?根本看不出來。
跟梅婷的對手戲,也是毫無火花,看着就像姐弟,哪像夫妻啊?
劇照
辣目洋子演的何家好,那更是災難。
外形、氣質,跟其他姐妹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表演痕迹重得跟啥似的,年代感?不存在的。
她的表演方式,太現代了,跟整部劇的氛圍格格不入,看得人直出戲。
劇照
梅婷雖然演技在線,但年齡和外貌的問題,也是個大坑。
她演的大姐何家麗,結婚時應該是年輕女性吧?
劇照
可梅婷那模樣,哪看得出年輕啊?
跟其他姐妹站一起,更像是長輩。
劇照
這角色的設定和演員的呈現,簡直就是兩碼事,看得人那叫一個别扭。
還有啊,劇中演員的快速轉換,也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劇照
沈月和梅婷演的何家麗,切換得太快了,觀眾都還沒反應過來呢,劇情就已經跑到下一段了。
這節奏,也太快了點吧?
劇照
總的來說,《六姊妹》這部劇,演員選擇和表演上,那是真有不少問題。
老戲骨有的出彩,有的掉鏈子;中生代演員呢,更是一個比一個平庸。
這劇要是能在演員選擇和表演上多下點功夫,說不定還能火一把呢。
劇照
四、值得鼓勵
《六姊妹》這部劇,在年代感的打造上,确實花了不少心思。
從服化道到場景布置,泥土小路、老舊家具,這些小心思,都讓人一眼瞧出那個年代的生活味兒。
劇照
劇組跑遍實地取景,鄉村的田野、城市的街巷,一股腦兒把觀眾拽回那個時代。
但話說回來,個别演員的表演,那真是讓人出戲。
劇照
邬君梅一出場,那股子現代勁兒,跟整部劇的樸實氛圍格格不入,活生生把觀眾從劇裡拽出來。
這種突兀,讓觀眾看得那叫一個别扭,劇情投入度直線下降。
劇照
再看看《人世間》,那才叫一個深入人心。
它不僅還原了歷史場景,更重要的是,把那個年代人們的情感、精神面貌都刻畫得入木三分,觀眾看了,那叫一個共鳴。
相比之下,《六姊妹》就顯得浮于表面,人物内心、時代精神,都沒挖到點子上。
整部劇就像流水賬,記錄了些事件,卻沒抓到時代的魂兒。
劇照
當然,《六姊妹》也不是一無是處,年代氛圍、劇情節奏,都還算過關。
但演員這塊兒,那真是硬傷。
邬君梅的做作、陸毅的木讷、辣目洋子的不搭調,都成了觀眾吐槽的靶子。
再加上劇情狗血、矛盾處理簡單粗暴,整部劇的質量,那是一落千丈。
劇照
結語
在電視劇市場這片紅海,年代劇是搶手貨,但想出類拔萃,創作者得頭疼了。
《六姊妹》這戲,好壞參半,給咱上了一課:好題材、好演員不等于成功,還得靠精工細作、深意立意,緊抓時代脈搏。
劇照
這樣,作品才能撓到觀眾心窩子,讨喜又叫座。
盼以後年代劇多出精品,像《人世間》那樣,有味兒,接地氣,讓人叫好!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