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科技東風走出向新躍遷之路,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歡迎閱讀。
今年 1 月 20 日,在央視 "2024 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 " 中,東風岚圖 " 綠色引擎 " 成功入選 "2024 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 ",成為唯一一家入圍的車企。
汽車產業被譽為 " 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作為國資央企,東風汽車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 争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
如今,從東風汽車的實驗室、車間,到客戶場景,汽車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已開始重塑工廠、更新研發、深入客戶群體,正點亮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數字化賦能新質生產力
走進東風商用車 5G 主動服務平台(完好率中心),一張大螢幕上,實時顯示着 70 餘萬網聯車輛的運行數據,油耗高不高,司機是否疲勞駕駛等信息盡收眼底。
完好率中心利用北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5G 等數智化技術手段,以車聯網雲服務平台為基礎,聚焦客戶 " 選購用管換 " 車輛全生命周期,建設 " 車輛狀況及運營信息 "" 車輛故障及救援信息 "" 配件及維修服務信息 " 三條信息高速公路,實現廠家、客戶、車輛、服務等信息流的互聯互通,可有效提升燃油經濟性,保障人車安全,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駕駛員工作效率。
數字化浪潮下,東風汽車正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構建 " 一個平台 "(東風數字平台),打造 " 兩大旅程 "(產品數字旅程、客戶數字旅程),推進 " 三個貫通 "(平台貫通、數據貫通、體系貫通),建設研發雲、智能汽車雲、制造雲、供應鏈雲、營銷雲、金融雲、管理雲等七朵雲。
智能汽車雲,即通過東風車聯網,實現車與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服務平台之間的網絡連接,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解決方案和數據服務。以此為基礎,東風汽車聯合行業夥伴組建 " 車路雲一體化 " 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整合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5G 通信等前沿科技,推出 " 車路雲一體化 " 技術方案,支撐東風在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應用實踐。
行業專家介紹," 車路雲一體化 " 正處于轉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當車輛大規模接入車路雲網絡後,交通的通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同時網絡中大量的數據可以反哺真實世界模型、自動駕駛模型及機器人模型的訓練。
據了解,東風汽車現已建成武漢、十堰兩地主數據中心、容災數據中心、信創資源專區,服務公司内 100 餘個項目上雲需求。在數字研發方面,從汽車性能、整車造型、智能軟體到仿真驗證等領網域全面推行雲上設計;在數字化營銷方面,貫通客戶售前、售中、售後全旅程,打造 " 線下體驗 + 線上購買 " 模式,在車輛全生命周期與客戶互動;在數字後市場方面,構建并實現了端到端車聯網業務體系和服務體系,實現了人、車和服務的全時互聯互通。
當前,東風汽車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 "AI 賦能產業煥新 " 要求,錨定產業智能化下半場,加速公司 AI 創新賦能。匯聚研發總院、岚圖、猛士等十餘個部門 AI 人才,組建東風人工智能聯合創新中心,集中研究 AI 相關課題;初步構建中央汽車企業首個 AI 智算管理調度平台,平台具備千卡級異構算力的統一納管、統一調度、統一監管等功能;加入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平台,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字節跳動、華為等開展深度算力租賃合作和 AI 應用創新協同,已支撐智能駕駛、智艙座艙、泛場景應用三個領網域 12 個應用場景 AI 賦能,持續向應用 "N 種場景 " 突破,其中 4 項成果入選《中央企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優秀案例》。
智能制造培育新質生產力
2024 年 12 月 28 日晚,央視《焦點訪談》年終特别節目《信心 2024:中國制造 攀 " 高 " 圖強》聚焦 2024 年我國制造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對東風汽車進行了報道。《焦點訪談》欄目組深入東風岚圖智能化工廠,探訪中國智造的核心密碼。
2024 年 11 月 14 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第 1000 萬輛就在生產東風岚圖知音的工廠下線,我國成為全球首個達到這一成就的國家。這一歷史性成就的背後,是中國制造堅定不移朝着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邁進的支撐。
東風岚圖工廠,整個生產線配備了 935 台工業機器人,采用 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孿生等信息化技術,是國家級的智能制造示範工廠,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生產線可以滿足 4 款車型的混流生產,同時能夠滿足上萬種不同配置車型的随機的生產,工廠僅需 118 秒,就能下線一台整車。
智能制造可以有效促進產業和資源要素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以科技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東風猛士智慧工廠是其中的佼佼者。
東風猛士智慧工廠大量應用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理念,實現 3 個 100%。在焊裝車間,62 台機器臂手通過自适應焊接及群控系統完成 2720 個焊點的焊接,實現 100% 焊接自動化、雙主拼設計和不限車型數量的柔性生產;在塗裝車間,采用水性面漆工藝及國内首創的全啞光清漆噴塗方案,實現噴塗自動化率 100%;在總裝車間,猛士 917 的 408 個關鍵力矩,全部采用 ETC 伺服擰緊和 TMS 扭矩管理系統,實現 100% 監控,擰緊數據上傳伺服器。
最新數據顯示,東風汽車 1 月重卡銷量達 7508 輛,以 22.3% 的市場份額在重卡市場銷量榜排名第一,展示出東風在商用車領網域的強勁實力。成績的背後,同樣有智能制造的加持。
作為東風中重卡事業的主力軍,東風商用車不斷提升工廠的智能化水平。
東風商用車 " 車身智能制造更新項目 ",是湖北省重點項目,是東風商用車 D600 ——第六代整車平台重要組成部分,将打造全球單體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車智慧工廠,目前已進入產線設備調試及建安收尾階段,預計今年 6 月試車生產。
該項目致力于打造綠色、環保、低碳的車身智造工廠,廣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實現焊接自動化率 100%、塗裝噴塗自動化率 100%、零部件集配率 95%。各生產工序中都将有智能機器人 " 新夥伴 " 加入,讓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雙雙躍升。
智能駕駛激活新質生產力
" 下一站,甘霖苑。"901 路智能網聯巴士正有條不紊地行駛在雄安容東區的道路上,這是自動駕駛級别達到 L4 級的雄安智能網聯巴士,它是個 " 駕齡 "1 年多的 " 老司機 ",應對復雜的交通情況不在話下。
來到 " 未來之城 " 雄安新區,坐上 901 路智能網聯巴士,未來交通的圖景開始在眼中顯現。車上坐滿了乘客,但沒有司機。在行駛過程中,巴士根據導航自動調整方向,在遇到紅燈時自動減速并停止行駛;遇有行人過馬路,巴士緩緩停下,為行人讓路。
901 路智能網聯巴士是東風自主研發的一款 L4 級自動駕駛車,是全國首例将自動駕駛車輛納入公交運營的案例。目前,東風無人駕駛車輛的商業化運營已累計落地 15 個省、35 個市。
來到廈門遠海貨櫃碼頭、廣西百色龍邦口岸、武漢陽邏港,會發現這裡運輸貨櫃的車輛也已是無人駕駛。針對陸路口岸、海港碼頭、河内碼頭,東風打造了無人駕駛貨櫃卡車運營方案。
無人集卡自動前往碼頭岸橋處,自動對位,貨物上車後,再自行前往堆場,堆疊成垛。無人集卡通過 5G 網絡通信定位,實時接收并精準執行運輸指令,同時根據周邊環境,自動做出微調、避讓等動作。無人集卡的使用成為港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重要标志。
随着乘用車汽車產業深度轉型,智駕逐漸成為行業創新的主要驅動力,東風持續深耕智駕技術。電子電氣架構,是智能新汽車的神經系統。東風自主研發了國内第一個——基于新能源汽車需求的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可以實現用戶共創、千人千面的多場景體驗。2024 年 9 月,東風汽車聯合華為又打造了 " 全新一代天元架構 ",加快布局下一代的電子電氣架構。
目前東風汽車已發布東風悅享智能品牌,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控、智能生态四個關鍵領網域全面發力;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和車路雲一體化同步推進," 逍遙 " 智能座艙進入自主新能源車企第一陣營;全場景智能越野座艙實現量產。
根據規劃,東風汽車 2025 年将讓 L2.5 級智能駕駛成為标配,2026 年讓 L2.9 級智能駕駛成為标配,2030 年實現 L3、L4 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產;2035 年實現全路況、全場景的 L5 級無人駕駛,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汽車新物種。
面對汽車產業的深刻變革,東風汽車以 " 新 " 提 " 質 "、以 " 質 " 催 " 新 ",正塑造更多發展新動能,培育競争新優勢。
" 新賽道上,我們将全力打造一個綠色智能電動化的東風、一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東風、一個源源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東風。" 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表示,東風将繼續深入推進 " 轉型更新三年行動 ",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汽車強國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