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1場爆燃2秒摧毀3個家庭,小米SU7深陷輿論泥沼,網友被燒掉理智?,歡迎閱讀。
點擊上方 "道哥說車" 關注
· 這是第 4805 原創首發文章 2k+
撰稿:張張
出品:道哥說車
【文 / 财圈社 & 道哥說車 張張】三條年輕的生命葬身火海,三個家庭 2 秒内支離破碎,所以廣大的互聯網友們咱能消停點兒别再打了麼?
前兩天,小米 SU7 高速碰撞爆燃致 3 人死亡熱搜一出,輿論就被這柄驚天巨斧劈成了兩半。兩邊都在貼臉開大。似乎陣營比真相重要,輸赢比他人失去的性命重要。
一方單純希望小米去死,早看小米不爽很久了,千錯萬錯都是車的錯;而另一方則忙着拿現有的數據給小米 " 洗地 ",說怎麼人死了怪天怪地怪車企就是不怪駕駛人自己?
别着急站隊,就目前這些證據,您能打得明白不?
先為村裡沒通網的人簡單概括一下這起最終導致 3 人慘死的驚天車禍。
3 月 29 日,一輛小米 SU7 标準版在德上高速行駛過程中,撞上高速路中間護欄起火燃燒,車頭基本損毀。而有自稱系車乘人員家屬的網友表示:撞擊護欄導致車門鎖死,電池爆燃,主、副駕包含我的孩子三人是被活活燒死的!
而據小米公司發言人通報,事發前車輛處于 NOA 智能輔助駕駛狀态,以 116km/h 速度行駛。因施工路段封閉原車道并改道至逆向車道,系統檢測到前方路障後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随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态,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随後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時速為 97km/h。
同時小米方附上了後台行車數據摘要。有幾個重點信息已在下圖示出,供各位自行判斷。
也就是除非這數據作假,否則至少可以看出兩件事:
1、脫手駕駛——駕駛者沒有正确認知和使用智能輔助駕駛;
2、從接管提示到事故發生,前後僅有 2 秒。
目前,互聯網也随着這場大火炸了鍋。" 究竟是車責?還是人責?" 的争論不死不休,基本圍繞着下述問題展開:
1、是車輛失控,還是駕駛者失能?
2、車門是否鎖死?如果是,那麼是車門鎖死無法向外打開,還是車門變形無法打開,還是人員失去意識後無法自主開門且無人營救?
3、車輛爆燃是撞擊引發的,還是自燃?
4、人是撞死的,還是燒死的?
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暫時無法明确,但有兩條已知信息,值得各位在開罵之前,代入思考。
第一,此前小米汽車在《小米 SU7 答網友問(第七集)》中,曾宣傳其 AEB 功能前向緊急制動可在 130km/h 最高行駛速度下,實現最大 70km/h 的速度降。
天眼查顯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曾于 2023 年 7 月申請 " 車輛碰撞應急處理系統和車輛 " 專利。摘要顯示," 通過氣囊控制器直接連接可控矽,能夠在車輛發生碰撞時,通過氣囊控制器快速向可控矽發出控制信号,使車載電源與應急裝置的連接線快速導通,從而縮短了應急裝置的觸發時間,以便能夠使車内人員快速逃離被撞車輛。"
而在此次事故發生時,事故車的時速仍達到 97km,疑似 AEB 沒有正常觸發。
第二點,從系統提示接管到事故發生,前後只有 2 秒時間供駕駛者反應,的确是不小的 " 挑戰 "。有相關學者曾通過模拟器測試發現,從系統提示到事故發生的平均時間僅 1.7 秒,而人類駕駛員平均需要 2.3 秒來完成從識别提示,到有效接管的操作。這二者之間的時間差,就是被天意決定生或死的瞬間。
專家分析到,不管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碰撞試驗撞擊的車速是時速 64 公裡,超過這個時速,安全都是得不到保證的。而此次事故撞擊時速是 97 公裡,超過了絕大多數車型能夠承受的一個撞擊力。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三元锂電池還是磷酸鐵锂電池,都有可能發生小米 SU7 此次事故的這種悲劇。
聽君一席話,有人得出了結論——那豈不是電車橫豎都是一個死的意思?但話說回來了,就算是油車,這樣的撞擊速度難道就有活路麼?
最新消息顯示,雷軍回應表示:" 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回避。小米将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進展,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說到這兒順嘴提一句,不少吃瓜路人也是小米車主,花幾十萬買一台車,你的身份首先應該是消費者,而不是先無條件為愛豆應援的粉絲。過早的擁護,不如等待和聚焦事實真相。别讓遠方公路上的那場大火,燒掉自己的理智。而着急踹小米下地獄的也省省,誰支持的車企身上還沒點兒争議或醜聞?
最後,真誠希望所有駕駛智能汽車的人,都能重視起學習車輛智能駕駛的教程,雖不能擔保這樣做就能保命,但至少能讓你比遭遇此類危急情況的人,更多一分生機,而這比赢得一場賽博罵戰更有意義。
如果您遇到汽車質量問題,可以登陸 " 财圈社 " 網站(https://www.caiquanshe.com/kandiantousu)找到上方導航條 " 看點投訴 ",進行投訴,或者關注《道哥說車》《财圈社》公眾号,點擊下方導航條 " 看點投訴 ",進行投訴;我們将幫助你維護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