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擦邊的不只椰樹,還有酸奶屆的“愛馬仕”,歡迎閱讀。
作者|李小霞
編輯|董潔
這邊椰樹剛因 " 擦邊 " 被罰 40 萬,那邊網紅酸奶品牌 Blueglass 就在擦邊營銷上翻了車。
事情起因源于 Blueglass 推出了一款名為 "Superboy 男友力扳回一局 " 的系列產品,包括薄荷黑巧蜜瓜、薄荷蜜瓜兩種口味,售價 49 元,一切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噱頭藏在配料表裡,該款產品的标注顯示裡面添加了瑪咖、肉苁蓉、人參、鹿鞭等具有 " 壯陽補腎 " 功效的中藥材成分,官方發布的廣告海報裡,更是配有 "18 周歲以下,我不賣 "" 惡搞男友,我不賣 "" 建議一天喝一杯,多了我不賣 ""60 周歲以上,我不敢賣 " 等 " 十八禁 " 标語。社交平台上,顧客曬出的酸奶外包裝上甚至還附有 " 哈哈哈哈哈,别說你不懂 "。
Blueglass 新品宣傳海報 來源:小紅書
由于涉嫌 " 擦邊 " 營銷,誤導消費者等問題,Blueglass 已經被市場監管部門調查。
近日陷入營銷風波的消費品牌不只 Blueglass,前有樂樂茶的魯迅 " 代言 " 争議,後有香飄飄的 " 諷日事件 "。傳統飲料欲扭轉頹勢,新式茶飲想破局增長放緩,曾經擅長營銷的茶飲品牌陷入流量焦慮。
身處平價時代,定位高端的 Blueglass,挑戰之下,難免劍走偏鋒。
從 " 愛馬仕 " 到 " 擦邊 "
Blueglass 身上從來不缺争議。
Blueglass 的前身是 2012 年于北京開出首家門店的 " 阿秋拉尕青藏酸奶 ",直到 2018 年才改名更新為現在的品牌,接着首次推出膠原酸奶,開啟了現制酸奶的 " 成分 " 之路。并于 2020 年、2021 年先後完成了 A 輪、B 輪融資。
因為單杯價格大部分在 40-50 元之間,Blueglass 被很多網友調侃為酸奶界的 " 愛馬仕 "。" 酸奶刺客 ""45 元一杯的酸奶你會買嗎 " 等相關話題隔一段時間就跳出來刺激輿論神經,挑戰大眾日趨幹癟的錢包。
品牌自有一套推動 " 天價 " 高速運轉的理論——往酸奶裡添加各種輔料成分。
雪燕、銀耳、膠原、玻尿酸、益生菌只是入門級,原花青素、藻藍蛋白、GABA 氨基丁酸等日常生活中鮮少耳聞的名詞,為 Blueglass 罩上了 " 健康 " 的金縷衣。
去年,Blueglass 更是在成分表上相繼推出了小藍瓶、小綠袋,比如一份小綠袋裡含有有機大麥苗粉、有機羽衣甘藍粉、頓頂螺旋藻粉、檸檬原粉、益生菌粉、菊粉、竹葉粉、姜黃粉、復合礦物質、復合維生素等成分,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鐵、鈣、維生素 A、維生素 C 等。
為了将這些 " 黑科技 " 可實化,Blueglass 開始在杯身上貼出成分表,滿密密麻麻的字都是各種營養元素,像極了點滴袋,因此被調侃:了解的人知道是喝酸奶,不了解的還以為連點滴袋也能喝了。更是有網友美其名曰 " 新型點滴 "。
真相不管營銷大于產品,或屬于養生 " 智商稅 ",Blueglass 的這套打法至少讓它的中產用戶很受用。
此次翻車產品,只是在延續品牌一以貫之的成分訣竅,即使 " 壯陽補腎 " 功效的中藥材添加并無不妥,真正讓畫風走偏的在于各種不言而喻的性暗示營銷宣傳文案。
Blueglass 的廣告與 " 擦邊 " 營銷鼻祖椰樹的路子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但椰樹在包裝和廣告上的 " 土味且擦邊 ",是品牌基因所決定的,并在長期進化中定格為品牌符号,被大眾調侃且接受。從美女帶貨到猛男直播,屢次被罰,卻依舊 " 我行我素 ",始終活躍在風口之上,在 " 擦邊 " 争議中賣了 50 億。
學習椰樹不成,Blueglass 辛苦維持的高端形象也因 " 擦邊 "" 低俗 " 蒙上了塵灰。
為了打造高端人設,Blueglass 在開店選址上,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高線城市的高端商圈裡,起初是以星巴克為鄰,後又多開在有着 " 瑜伽褲中愛馬仕 " 之稱的 lululemon 旁邊,甚至與其深度合作,上海徐家匯的門店直接開在 lululemon 店内。甚至還提出過 " 穿 lululemon,喝 Blueglass" 的 slogan。
與 lululemon 一樣,Blueglass 的用戶定位也是年輕中產女性,這部分群體對變美、變健康有着熱烈的需求,認為 " 健康的美麗,值得長期投資 "。
從 " 愛馬仕 " 跌落到 " 擦邊 ",不過一瞬之間。
對于 Blueglass 而言,受損的并非只有品牌形象,此舉讓一些忠實用戶也很失望,除了覺得營銷 " 作死 ",產品口味也愈加難以接受。
高端與平價的糾纏
做女性用戶的生意,擦邊低俗是大忌,喜茶就是前車之鑑。2019 年,喜茶與杜蕾斯合作時,因文案過于露骨遭遇 " 翻車 ",最終只能以删除文案、致歉來平息眾怒。
Blueglass 以身涉險背後,或許出于高端酸奶的競争壓力。
2023 年,可以稱得上是現制酸奶的元年。即使新消費創投經歷大退潮,現制酸奶成了為數不多的熱鬧賽道之一,眾多品牌在此期間拿到一輪輪融資,2 天 10 萬杯、10 天熱賣百萬杯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國現制酸奶品牌的門店數超過了 2.3 萬家。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等茶飲品牌也争相推出酸奶類單品。
2014 年成立于上海的另一家高端現制酸奶品牌茉酸奶,憑借招牌產品 " 原創牛油果酸奶奶昔 " 脫穎而出,雖然與 Blueglass 同為酸奶刺客,售價比後者低一些,產品價格帶在 20-35 元。
在門店行進速度上,Blueglass 被茉酸奶遠遠甩在後面,根據窄門餐眼數據,茉酸奶現有門店 1600 多家,幾近 Blueglass 的十倍。
現制酸奶融資、門店數和單價一覽
随着平價逐漸成為一種共識,高端現制酸奶的命運,猶如曾經的高端奶茶一樣觸礁。喜茶、奈雪的茶早已趟出方法樣本,即順勢而為降價,以适應時代變化。
茉酸奶率先追随。
今年 3 月,茉酸奶将大多數產品由此前單杯 520g 的規格換成了 420g,杯量變得更小,價格也從 30 元左右降到了 20 元上下。官方稱此舉 " 同樣的品質,更友好的價格 "。若以單克計算下來,實際上大部分產品價格反而略微上漲。此種所謂的 " 降價 " 也普遍存在于奈雪、喜茶之中,效果已經經過驗證。
消費降級,中產女性也不夠用了,Blueglass 瞄上了中產男性,本想通過廣告語,吸引女性用戶在喝酸奶的時候給家屬伴侶也來上一杯。
降價于 Blueglass 不是必選項。但在當下的消費語境下," 雪糕刺客 " 因 " 燒不化 " 而命運急轉直下,酸奶刺客 " 同樣也要謹慎任何一次不當營銷可能席卷而出的滔天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