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俄羅斯2S19自行榴彈炮配備原廠反無人機格栅 進一步提升防護效果,歡迎閱讀。
俄羅斯攝影師列克斯 · 基塔耶夫分享的一張新照片證實,俄羅斯 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已配備原廠安裝的反無人機格栅裝甲。
列克斯 · 基塔耶夫拍攝的照片,2S19 自行榴彈炮配備了反無人機格栅裝甲。
照片顯示,2S19 炮塔外側覆蓋着一層金屬格栅裝甲,旨在屏蔽 FPV 自殺式無人機的攻擊,保護炮塔内部的車組和設備,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在原廠生產階段就配備這種防護裝置表明俄羅斯制造标準發生了轉變,反映了俄羅斯方面從俄烏武裝衝突戰場上的大量損失中吸取了經驗教訓。
本文為 " 軍隊鑑定(Army Recognition)" 網站發布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配備了反無人機格栅裝甲的 2S19 自行榴彈炮。
在俄烏武裝衝突中,烏克蘭軍隊日益頻繁地使用無人機,給俄羅斯造成了重大的戰場損失。據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亞歷山大 · 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稱,2025 年 1 月,無人機襲擊造成的俄羅斯裝備損失占 66%,與 2024 年 12 月相比增加了 7%。其中 FPV 自殺式無人機造成的裝備損失占比達到了 49%。
烏克蘭 FPV 無人機操作員通過佩戴眼鏡觀察攝像頭拍攝的視頻畫面。
烏克蘭第 46 空中機動旅、第 3 突擊旅和第 80 空中突擊旅等部隊已經廣泛使用無人機執行偵察和精确打擊任務。俄羅斯軍隊也正在逐步完善其無人機作戰能力,計劃到 2030 年招募超過 21 萬名人員擔任無人系統相關的職務。這包括組建 277 個專業部隊,以及研發具備人工智能功能的海軍無人機。
烏克蘭展示的俄軍 2S19 自行榴彈炮殘骸。
烏克蘭無人機導致了俄羅斯軍隊損失了大量自行榴彈炮。截至 2025 年 4 月 22 日,共有 916 輛俄羅斯自行火炮系統被目視确認損失。其中 751 輛被擊毀、49 輛受損、7 輛遺棄和 109 輛被繳獲。俄軍至少損失了 234 輛 2S19"Msta-S" 和 52 輛 2S33"Msta-SM2" 自行榴彈炮。
前線改裝已經無法滿足提高防護能力的效果。
這其中,171 輛 2S19"Msta-S" 已通過照片證據确認被擊毀,其餘則被确認為受損、遺棄和被繳獲。這樣的損失情況還凸顯出,除了臨時性的戰場改裝外,俄軍還需要采取更高層級的防護措施,因為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中,以往的臨時性改裝已經被證明是不夠的。
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剖面圖。
上世紀 70 年代末,蘇聯開始研制 2S19 自行榴彈炮,當時還是 " 烏斯别赫 -2" 研究計劃内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應對北約在新型火炮方面的發展成果,諸如 FH70 榴彈炮和 SP70 自行榴彈炮。這促成了蘇聯下一代自行榴彈炮 "316 工程 ",後來該炮正式定型為 2S19。由烏拉爾運輸機械廠(Uraltransmash)與伏爾加格勒 " 街壘 " 設計局合作研制,借鑑了此前蘇聯火炮系統的經驗教訓,着重提升了自動化水平、火力和戰術機動性。1989 年,蘇聯陸軍開始裝備 2S19 自行榴彈炮,用于取代 2S3" 金合歡 " 自行榴彈炮,1992 年 8 月在茹科夫斯基航空展上首次公開亮相。
2S19M1-155 出口型自行榴彈炮。
自裝備以來,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已經發展出多個關鍵型号,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戰場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更新型号就是 2S33"Msta-SM2",它配備了現代化的火控系統、改進型導航系統和更高的戰鬥射速——高達 10 發 / 分鍾。部分型号具備降低紅外信号特征功能,并可以與先進指揮控制網絡連接。另一個出口型 2S19M1-155 經過改裝,可以發射北約标準的 155mm 彈藥,從而擴大了其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
2S21"Msta-K" 試驗性輪式自行榴彈炮。
其他實驗型号包括采用輪式底盤的 2S21"Msta-K" 和根據 " 聯盟 " 計劃研制的雙管型,但這些型号均未裝備。盡管進行了一些現代化更新,2S19"Msta-S" 系列自行榴彈炮在最大射程和自動化程度上,仍不及德國 PzH 2000 和中國 PLZ-05 等更先進的自行榴彈炮系統。後兩者能夠憑借更先進的彈藥型号打擊更遠距離的目标。
俄軍在前線部署的 2S19,在炮塔頂部安裝了頂部格栅裝甲,用來防御空投反裝甲彈藥。
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采用 T-80 坦克底盤,後來為了提高成本效益和維護便利性,改為 T-72 坦克底盤。配備一台 840 馬力的 V-84A 柴油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約 60 千米 / 小時,續航裡程可達 500 千米。2S19 裝甲鋼板厚 15mm,足以抵擋輕武器的射擊和炮彈破片。2S19 安裝可 360 ° 旋轉的炮塔,其中配備自動裝填系統和核生化(NBC)防護系統,以增強其生存能力。車組由五人組成:車長、炮手、駕駛員和兩名裝填手。内部采用人體工程學設計,可以在惡劣環境中長時間作戰,其配備的通信設備可以融入更廣泛的戰場網絡中。
2S19 炮塔後部有兩組裝置,分别用于為兩組自動裝彈機補充彈丸和發射藥筒。
2S19"Msta-S" 配備 2A64 型 152mm 榴彈炮,可以發射多種彈藥,包括高爆破片殺傷彈(HE-Frag)、集束彈和激光制導彈。作為标準彈藥的高爆破片殺傷彈,射程可達 24.7 千米,火箭增程彈射程可達 29 千米。" 紅土地 " 激光制導彈與前沿設定的激光指示器配合使用,可以精确打擊 20 千米距離内的目标。
俄烏武裝衝突中,2S19 成為俄軍遠程支援武器的核心。
2S19 可以發射集束彈來獲得區網域拒止效果,同時正在研制将有效射程增加到 30 千米以上的新型彈藥。除了殺傷彈之外,某些炮彈可以配備其他有效載荷,包括電子對抗和傳感器。2S19 備彈數為 50 發,采用自動裝填系統。這些彈藥可以讓 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執行飽和火力打擊和精确打擊任務,從而适應不斷變化的戰術需求。炮塔頂部安裝一挺 NSVT 型 12.7 × 108mm 機槍,作為近距離自衛武器。
參加實戰演習的 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
2S19"Msta-S" 參加了俄羅斯軍隊經歷的眾多衝突。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車臣戰争期間,2S19 被俄軍用于對防御工事和城市目标進行遠程炮轟。在 2008 年的 " 奧運戰争 " 期間,2S19 同樣發揮了類似的作用,為推進的俄軍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轟擊格魯吉亞目标。
埃塞俄比亞陸軍裝備的 2S19 自行榴彈炮。
在正在持續的俄烏武裝衝突中,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都裝備和使用了 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烏克蘭利用繳獲的俄羅斯 2S19 裝備了幾支炮兵部隊。據悉,埃塞俄比亞在與厄立特裡亞的邊境戰争中,同樣使用了這種自行榴彈炮。由于充分利用其可觀的射程,在彈着點區網域聽不到炮聲,厄立特裡亞軍隊還誤以為遭到了空襲。
2S33"Msta-SM2" 自行榴彈炮。
在俄羅斯陸軍中,2S19"Msta-S" 自行榴彈炮仍然是軍級和師級炮兵部隊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的任務是提供壓制火力、執行反坦克任務,以及為機動旅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在俄羅斯陸軍中,2S19 自行榴彈炮編入炮兵團,以及坦克和摩托化步兵旅的獨立炮兵營。每個炮兵連最多可配備 8 輛 "Msta-S",并由指揮車和偵察車提供相應的支持。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2S19 系列自行榴彈炮仍将是俄羅斯陸軍的主力裝備。
截至 2024 年,俄羅斯陸軍現役約 300 輛 2S19"Msta-S/Msta-SM1" 和 300 輛 2S33"Msta-SM2" 自行榴彈炮,另有 150 輛 2S19 自行榴彈炮處于封存狀态。可以說,2S19 系列仍然是俄羅斯炮兵的核心組成部分,目前正在逐漸被 2S35" 聯盟 -SV" 自行榴彈炮取代,後者射程更遠,并配備全自動裝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