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至少,先過好當下吧,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少将
第 7568 篇深度好文:4805 字 | 12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這兩個問題,你一定思考過。
一、哪有絕對正确的意義?
每天早起上班,生怕遲到;每晚焦慮纏身,輾轉難眠。我們到底怎麼了?如此辛苦,是為了什麼?
你可能也發現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正在融為一體。現實和理想,正在割裂成兩個極端。
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工作,重復一天又一天的生活。快樂,不一定有。焦慮,一直在增多。
總有一些東西,在驅動着你往前走。不安全感?不确定性?
當某天因為某事的觸動,停下腳步,審視自己時,不免要問出那個問題:人生(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要向前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辛苦,卻不清楚為了什麼辛苦。忙碌,卻不知道為了什麼忙碌。這讓人活得很累。
前兩天," 工作不能致富,那為什麼要上班?" 這個話題在某職場論壇得到了熱烈讨論。
有人說,上班是為了養家糊口啊,人得吃飯啊!
有人說,除了混口飯吃,也算是能豐富精神生活吧。
有人說,工作可以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獲得滿足感。
說得很對。進入職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都有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在這件事上,不存在那種絕對正确的普世價值觀。
衝着錢,很對。衝着自我價值,很對。衝着能力提升,也很對。
意義是什麼,不必糾結。重要的是,用心去體會當下的每一刻,用心感受自我的存在。
二、與其糾結意義,不如過好當下
當手機只剩下 1% 的電量,你很可能會恐慌,着急充電。只有看到那個 100% 的數字,心才會徹底安定。
這不正如當下嗎?這是一部電量極低的手機,随時可能斷電關機。
我們必須找到電源,并與之連接。有了源源不斷的電流,就踏實了,安心了。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電源?
有一些幻覺,你可能曾經以為那是 " 電源 "。
當初,以為考上好大學就幸福了,但上大學後發現,城市如此繁華,沒錢無法幸福。那參加工作賺錢總幸福吧?
熬夜、加班、996、007、偽高管、豬隊友……工作并不幸福啊。那自己創業,掌控自己的工作時間,會幸福嗎?
創業後發現,原來老板比打工人還苦,焦慮只多不少。打工人可以摸魚、定點領工資、跳槽,老板不行啊,說不定還得自己貸款發工資……
我們總認為,只要怎麼怎麼樣,就一定能過得非常幸福。
事實上卻是,每個人都有焦慮的東西,只不過類别不同而已。
職場人焦慮績效、裁員,老板焦慮現金流、業務。乙方焦慮甲方爸爸不滿意,可是到了甲方爸爸那裡,他很可能正在焦慮他的甲方。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甲方,我們都是嵌套在一個個環裡的乙方。
沒辦法,我們沿着時間線,一直在奔跑,想要更多,追求更快。
可是,你的 " 電源 " 在哪裡呢?找到它了嗎?
李善友的一句話值得品味:真正的力量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臨在當下 " 這四個字,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論。
真的,與其絞盡腦汁想象明天、後天,與其不斷糾結意義,不如先試着過好當下吧。
三、找到自己的局部最優解
在人工智能算法中,有一種比較高效的算法叫爬山算法。
簡單來說,無論你當前處于哪個節點,都要選擇去往鄰近更高的節點。到了下一個節點後,再次比較周圍節點,選擇更高的加入。直到你在周圍找不到更高的節點。
這是一種實現局部最優解的算法。在全局上,你的節點不一定是最高的。但在周圍,你就是最好的。
這個算法,有兩個關鍵。第一個,接受當下的位置,接受周圍的不确定性。第二個,沿着當下的路,搜索周圍,尋找更優解。
如果我們以人生、命運、工作來對應的話,不就是如此嗎?
命運把你一抛,你随機來到了這個地方。它可能是沙漠,丘陵,盆地,森林,無法選擇。
與其像無頭蒼蠅到處亂飛,不如從當下開始吧。就在此時此地。
喬布斯在發布第一代 iPhone 時,臨發布會前,用于演示的手機還總出問題,要麼斷網,要麼打不通電話,甚至無故關機。
後來,他們找到了一個 " 更高的節點 "。工程師讓喬布斯按照特定的操作順序做演示。比如先打個電話,再上網。要是順序反了,就會當機。
網絡信号不穩怎麼辦?在現場放一個移動信号塔。
萬一手機信号還差呢?沒關系,管它信号強弱,工程師直接把演示機的信号強度條,寫到滿格。
你看,從公司整體來說,這麼幹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這些辦法,卻是發布會的 " 局部最高點 " 和 " 局部最優解 "。
手機出問題,信号差,喬布斯也不想。但發布會馬上就要開始了,時間不等人。怎麼辦?
爬山算法呗。
四、過好當下,你需要這 3 種思維
如何找到一個個節點,過好當下?
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正在外奔波,有的人可能正加班加點,有的人可能正借酒消愁,有的人可能正帶隊闖關。
但是,一些底層的能力是通用的。在應對變化、做出決策時,我們可以相信它們,獲得它們的幫助。
1. 概率思維
在實際生活中,最忌諱的,就是 " 兩極思維 "。就是我們常說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 " 二極管思維 "。要麼 0,要麼 100%。
但在實際生活中,聰明的你很可能發現了一件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灰度的,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也就是說,做任何一件事,最好都從概率的角度去思考。
概率思維,可以讓你更清醒。既有對未來的追求,又不忽視現實的困難。對成功有更敏銳的感知,對風險也有更多的敬畏。
概率思維很有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研究。但對每個人來說,至少要知道兩個概念。大數定律,黑天鵝。
先問個問題:抛一枚均勻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對,50%。
再抛一次呢?還是 50%,但可能還是正面。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每一次抛都有可能是正面。
如果抛上一千次、一萬次呢?最終的結果,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數,會幾乎相等,都在 50% 左右。
也就是說,只要你抛的次數足夠多,結果就會變得穩定。次數少,會出現極端案例,比如 10 次全正面。但随着次數增多,會回歸原本的概率值。
這就是 " 大數定律 "。它對你有什麼意義?
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正确的事情重復做。哪怕成功概率只有 10%,做一次沒成,兩次沒成,但做 21 次,成功概率就會達到 90%(1- 0.9^21)。
盡人事,聽天命。重復的次數足夠多,概率會站在你這邊,幫你成功。
那黑天鵝是什麼呢?是那種發生幾率很小,但一旦發生損失就很大的事。像金融危機,疫情,戰争。
所以,要為最壞的結果做好準備,對衝風險,确保自己能留在牌桌上。
老一輩人常說,要保護好自己的 " 棺材本 "。也是這個意思。
2. 開放的心态
其實,這裡想說的是 " 成長型思維 "。但是你應該也發現了,很多自诩成長型思維的人,實際的思想卻是比較封閉的,言行不一。
所以,我們就強調 " 開放的心态 "。
戈特弗雷森在《心态》一書中使用了 " 金字塔模型 ",為我們演示心态在生活中的基本作用。根據 " 金字塔模型 " 可以看出:
心态,是底層基座。決定了我們是誰、生活理念、工作理念等;
進而決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驅使我們進行思考、學習和行動;
最終,又會影響我們在生活、工作和領導力方面取得的成功。
換句話說,心态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做出選擇。心态開放的人,天然能與概率思維協同。
比如,聽到一個與認知相悖的新理論,他們不會急于否定,而是多了解了解,萬一是自己錯了呢?
再比如,遇到什麼任務或項目,盡管自己沒有相關的經驗,但 " 不妨試試 "。要麼收獲成功,要麼收獲成長。
他們更像是真相的求索者,成與敗并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接納新思想,質疑自己的舊思想,不斷迭代。
過好當下,很需要開放的心态。因為很多事情在結果出來之前,都是未知的。或好,或壞,或平靜如常。
你只能控制過程,期待結果。開放的心态,能幫你反省自我、迅速迭代。
3. 價值思維
但是,我們畢竟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社會網絡中,與周圍的事物有着廣泛的鏈接。
同時,人性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你可以要求自己無私,但卻無法讓别人無私。
所以,為了做好你自己的事,需要你用價值思維去衡量做人做事的尺度。
所謂價值思維,就是凡事從 " 我能為其他人提供什麼價值 " 出發來做事。這是一件 " 向外求 " 的事,絕對不能自嗨。
簡單來說,就是 " 别人能怎麼利用你 "。
比如,你的老板,需要的是你的 " 技能價值 ";你的同事,需要的是你的 " 協作價值 ";而你的戀愛對象,需要的是你的 " 情感價值 "。
你的價值,就在别人能利用你的地方。
你的老板通過你,得到了他想要的業務結果;你的同事通過你,得到了更高效的工作協同;你的戀愛對象通過你,得到了陪伴和情感滿足。
這些,是别人眼中的 " 你的價值 "。除非你想變成 " 透明人 ",否則就要體現自己的價值。
價值大致可以分為 3 層。
第一層,把想法用行動做出結果和成績,從而帶來經濟利益。
這個是最直接的價值思維,也是大部分職場人所在的這一層,通過付出勞動賺到錢。
第二層,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出更大的結果,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滿足他人 " 需求 " 背後的期待。
怎麼理解?就是超出别人的預期。
比如老板交代你做一個表格,那麼你要去進一步詢問老板:為什麼要做這個表,這個表是給誰用的,這些人為什麼會需要這個表,制作表格完成之後還要去跟進哪些事情。
這個就叫做滿足他人 " 背後 " 的期待。但滿足别人,我們自己有什麼收獲呢?
從外人視角來說,你的價值變大了,别人會更依賴你。
而且,如果滿足他人期待的同時,提升了能力,修煉出專長,增強了競争力,那就更好了。
這就是第三層,也是價值思維的最高層級。在滿足他人期待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需求和動機。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這過程中,提煉出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多去思考你在給别人提供價值的過程中——其他人相比,你的差異性優勢在哪裡?
提煉出自我優勢,找到差異化競争力,你就能在當下獲得更多的價值感和滿足感。
到了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價值思維怎麼有點像 PUA?
是的,最高層級的價值就是給自己的 PUA。
但是,請不要急着生氣。我們平心靜氣的想一想,這難道不是現實嗎?
即便是山盟海誓的情侶,也有對另一方的情感需求。不帶任何需求來的,反而值得警惕。
能當面鑼、對面鼓地把需求說清楚,能讓人省心,也避開了不必要的勾心鬥角、無端猜測。
過好當下,需要直面現實,不逃避,不回避。
五、過好當下,你可以做一些事
除此之外,過好當下,你還可以做一些事情。
做好自己。什麼意思?
根據自己的天賦、喜好,去寫自己的人生劇本,為自己定義。
比如,當下的環境非常卷,但這不是你的錯。" 做自己 ",就是憑自己的心意去決定是否參與。
你不需要刻意讨好誰,你是為你自己生活的。
沒有人規定 25 歲要做什麼、30 歲要做什麼,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無法成為某條道路上的第一,你也可以成為那個 " 唯一 "。第一只有一個,賽道很窄。但唯一可以有很多個,賽道很寬。
凱文 · 凱利說,當你做自己、過自己生活時,是沒有競争對手的。
比如,從規模、營收、人員、利潤各方面來看,胖東來都與行業第一相差甚遠,但為什麼消費者都喜歡它?
它是那個唯一。真誠、善良、傳遞愛和美好……
同時,一個人跟世界的連接點越少,内心越是容易空虛,心理内耗就會很大。
這時候,我們需要與世界建立更多的連接。這能幫助我們發現美,填充精神生活。
比如,為什麼小孩子總是很活潑?其實你可以觀察到,小孩子與世界的連接點很多。他可以跟玩具對話,跟洋娃娃做朋友,跟小貓小狗成為家人。一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小孩子都能盯着看很長時間。
這不僅是童趣,也是内心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觸點。
更重要的連接,是與人的連接,親人、朋友、同事、同學。這會讓你不再孤獨、抑郁。
1902 年,社會學家查爾斯 · 庫利提出了 " 鏡像自我 " 的概念。就是說,你無法孤立地形成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會将他人當成一面鏡子,基于他人的看法的評價,來形成自我概念。
與人建立足夠的連接,會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認可自我的價值。并且,通過反饋、反思,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與人建立足夠的連接,也是抱團取暖。你們的精神體依偎在一起,彼此給予溫暖和力量,對抗來自不确定性、不安全感、焦慮。
結語
人生的很多煩惱痛苦,都來自對不确定性的抗拒。既然它是不确定性,想有什麼用呢?
至少,先過好當下吧。專注眼前的事,專心腳下的路。
你可以試試概率思維、開放的心态、價值思維。你可以做好自己,與世界建立更多的連接。
同時,你也可以保留一些對未來的希望。
明天會發生什麼?會遇見什麼?現在的付出能得到想要的回報嗎?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但心存希望,就留下了火種。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