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年輕人花式養生?枸杞拿鐵、中藥版酸梅湯火出圈!,歡迎閱讀。
作 者丨凌晨
編 輯丨巫燕玲
年輕人的中式養生潮能為老藥企帶來新機遇嗎?
" 我在中藥鋪子抓了八副酸梅湯,一副 7.6 元,我花了 62.4 元最終熬出了 24 袋酸梅湯。出了中藥鋪我就在便利店買了冰杯兌了一袋喝掉,口感偏酸山楂味兒很濃,雖然口味比不上奶茶店但是便宜又健康,還能刷醫保。我喝完還會回購。" 一位消費者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上述現象并非孤例。近日,中藥版酸梅湯頻頻登上各大平台熱搜榜。而憑借健康養生、便宜還能刷醫保等優勢,中藥版酸梅湯的走紅也引發了年輕消費群對于中式養生的關注。
21 世紀經濟記者注意到,以北京同仁堂、華北制藥 ( 600812.SH ) 、張仲景大藥房、上海童涵春堂、鄭州東濟堂、柳州市中醫院藥膳坊、浙江省中醫院等一批中藥房與中醫院先後推出中藥咖啡、中藥奶茶及藥膳等新型養生類中醫藥產品。
一位從事中醫行業 15 年的陝西省中醫院醫生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藥食同源并不是新鮮事。以酸梅湯來說,這是很基礎的方子但此前從未被注意過。現在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引發關注是好事,但是藥三分毒,不管是藥飲還是藥膳,一定要根據大夫的建議使用。"
老藥企殺入年輕人市場
與茅台 " 醬香拿鐵 " 打擂台,中藥版酸梅湯勢頭迅猛。
9 月初,在 " 醬香拿鐵 " 刷屏朋友圈的同時,浙江省中醫院一貼 1.34 元的中藥版酸梅湯迅速占領多個社交平台。多個網友打卡當地中藥店的視頻點贊量高達數十萬,相關熱詞在微博引發超 5000 萬關注量。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從餐飲渠道來看,酸梅湯的整個應用場景和消費頻次在提升,在這樣的節點之下,酸梅湯是一個比較好的載體去配合新生代的核心需求。"
酸梅湯解開了中式養生的冰山一角。各大中醫藥企業、中醫藥旗下的新茶飲、新餐飲產品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以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上一家北京同仁堂門店為例,門店内可看到牆上擺放着罐裝的羅漢果、西洋參等多類中藥材,而店内菜單上也可看到養生咖啡、草本創意飲品、國風養生茶飲等多種由中藥材制作的各類茶飲。
在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門店中,一份健康菜單中也羅列着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陳皮拿鐵、熬夜水、晚安水等飲品。其中美式價格約在 20-3- 之間,拿鐵與其他茶飲價格大多在 30-40 區間。此外,在廊坊、成都、石家莊、柳州、杭州、鄭州等地,國藥老字号做茶飲的情況不勝枚舉。
除了新茶飲,國藥老字号們推出的中藥膳食也引發不少關注。
以北京同仁堂粹和餐廳(新大都店)為例,該門店有桂杞三文魚、同仁大山楂丸、九制陳皮安格斯牛肉、當歸烏雞湯等多種中藥材相關菜品。
在鄭州東濟堂門店中,食養廚房菜單分為主食、湯粥、養生茶點三大類,包括六珍菌荞麥面、砂鍋小吊梨湯、茯苓蛋仔、焦山楂三仙角等菜品,均價多在 15-40 元之間。
杭州一藥膳店店主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我們店做藥膳好幾年了,只不過近兩年才開始受關注、顧客數量也有了大量的增長。從我們店來看,大部分顧客還是年輕人,超過一半的顧客都是從社交平台上找過來的,很多還是來杭遊客,也就體驗一下。老客則以周圍居民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藥相關企業還與新茶飲品牌采用聯名的方式試水新茶飲市場。
比如今年初,奈雪的茶 ( 2150.HK ) 聯名 " 藥中茅台 " 東阿阿膠(000423.SZ)出品阿膠奶茶。
據悉,上線首日,該產品便蹿升為門店單品銷冠,收獲超 7.3 億的全網曝光量,# 東阿阿膠奈雪聯名奶茶 # 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 7 位,話題閱讀量超 2.2 億。
朱丹蓬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目前年輕消費群體并不關注國藥老字号,無論是跨界營銷還是老試水新茶飲最大的意義在于打開新生代消費者市場,建立消費者粘性。同仁堂賣咖啡的模式,也是一條有效的營銷方式和吸粉工具。"
中藥新茶飲 " 生意經 "
中式養生茶飲、膳食走紅後,網上有一個點贊破萬的評論 " 打敗奶茶店的會是中藥房嗎?"
據悉,從 9 月 3 日到 9 月 19 日,浙江省中醫院互聯網醫院配出了 70 萬帖的中藥協定方。從 9 月 3 日到 9 月 19 日,健脾祛溼和平肝降脂的方子配了 13 萬帖。明目潤眼的方子半個月時間已配出了 8 萬多帖。
杭州某藥膳店店主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咖啡、奶茶的利率一定是比中藥飲品高的,因為中藥咖啡、奶茶和膳食中基本都是比較常見有一些保健功效的中藥材,平時價格就不貴。"
上述人士舉例道," 以店内枸杞拿鐵為例,每一杯我們會添加 10 毫升的枸杞原液然後點綴兩三顆枸杞做裝飾。現在市面上枸杞原液 30 毫升一袋的單價大概是 3-5 元,我們因為有自己的中藥基地所以成本還能降 60% 左右。一杯 30 元左右的咖啡成本本身只有四五塊。"
上述人士坦言,中藥新茶飲與藥膳的利潤率可以比對餐飲、咖啡奶茶企業,高客單價低成本,利潤空間很大。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上海童涵春堂、鄭州東濟堂部分門店得知,店内產品價格與同類的餐飲、咖啡店單價基本持平。同時受社交平台影響,鄭州東濟堂餐飲時長出現飯點排隊的情況,人流較大。
如此高毛利的新茶飲能成為老牌中藥企業未來的業績新增長極嗎?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同仁堂(600085.SH ) 獲悉,目前咖啡業務并不歸屬上市公司。對于未來是否會有相關規劃,暫不清晰。
在公開報道中,同仁堂知嘛健康雙井店曾一度客流量平均每天在 1000 人次,單日銷售額為 5-8 萬。
此前,在奈雪阿膠奶茶爆火後,東阿阿膠相關負責人公開回應,近幾年東阿阿膠研發推出了很多即食類新產品,像東阿阿膠粉,符合年輕人的食用習慣,基于此,與奶茶、冰淇淋等聯合推出了适合年輕人的吃法。
對于中藥新茶飲未來的增長能力,朱丹蓬表示新茶飲的利潤空間較大。但目前中藥店咖啡只停留在消費者打卡、嘗鮮的階段,屬于網紅店。而網紅店的痛點是昙花一現,這種模式怎樣發展才能出圈,怎樣把咖啡、消費者、中藥企業三位一體形成品牌化效應等一系列問題仍需解決。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章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