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小心史航這類“軟男”,歡迎閱讀。
2017年4月27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自殺身亡。
編劇史航寫下其書的推薦語:走過危機四伏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
2023年4月27日,豆瓣用戶@重版出不來爆料,實名曝光史航和作家宗城,稱其是"文化流氓""動手動腳",但未披露具體細節▼▼▼
一石激起千層浪。
4月28日,第一位女性站出來指證史航在言語和肢體上對其進行性騷擾。
并描述了其"未經允許聞頭發、遭到拒絕強行親耳朵"的過程▼▼▼
#史航性騷擾#話題發酵後,接連有人站出來指證,或短文或長圖,描述情節高度一致。
挑逗性言語,被偷拍,被問隐私問題,被強行親耳朵▼▼▼
在爆料中,情節嚴重的,甚至包括強行發生性關系,導致女方嚴重的抑郁▼▼▼#這所謂前男友也好不到哪裡去#
截至今天,站出來指證史航性騷擾的女性已有二十餘位。
對此,史航除了先前的兩次微博回應之外,始終保持沉默。
同樣是文男,和承認的宗城比起來,史航将文學的巧言令色發揮到了極致。
不禁想起林奕含的那句叩問:問什麼學中文的人可以把獸欲用吳帶當風偽裝成感動自己的風花雪月?
剛開始,史航把這些女性口中的"性騷擾",稱之為一種"感受",說:情緒我理解,但情況不屬實▼▼▼
後來,他又換了個概念,稱"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一句"一個人無法證明自己沒做過什麼"把自己置于受害者之位▼▼▼
還特别雞賊地指出對方删減了聊天記錄,并用紅色線标明:你看她們也沒拒絕啊▼▼▼
嗯,在史航的理解中,當他開黃腔時,女性說"得了吧不準""别這樣對我這樣一個無比正經的姑娘"和"你又把天聊死了"的表情包時,都不是拒絕▼▼▼
這些不失禮貌、盡量客氣的,不願意得罪有權力的上位者的周旋,被他理解成了情人間"有來有往"和"門内的情調"▼▼▼
博主@在于關系指出,史航的這些所謂"風流交談",其實是非常惡毒的服從性測試▼▼▼
在史航回復後,性騷擾事件的當事人之一的"小默"站出來發表12張圖的長文,并發問:請自行評判,我和他是"沒談攏的情感關系",還是"被摧殘的霸凌關系"▼▼▼
在小默詳盡的叙述裡,可以看到她眼裡的史航是怎麼一步步崩落的。
沒認識前,她對史航的認知停留在公眾形象裡:曬貓品書,對文學和電影很有見地,很有品味▼▼▼
剛認識時,她覺得他親切幽默,會傾聽,會回復▼▼▼
後來呢,他開始冒犯,開始動手動腳,膩了之後,他開始攻擊,用博聞強識凌辱她的智商和品味,拿閱女無數的眼睛凌辱她的相貌和身材▼▼▼
至此,雞賊的史航将一個軟男的privilege展現到了極致。
注意,這裡說的軟男,指的不是中文語境的"吃軟飯",而是這幾年在國外和"f*ckboys"幾乎齊名甚至超越的"soft boys"。
在很多描述中,史航的性騷擾是軟的,衝擊力小的,法律很難保護,但是對受害者來說極其痛苦的——這或許能夠解釋,他性騷擾的人數之多、範圍之廣,但之前沒有人站出來說,只是私下吐槽▼▼▼
他的這種軟,用親歷者小默的詞形容是"溫軟"。
用略帶惆怅的文藝腔,表達對其身體的思念,辯白自己的情不自禁——這或許能夠解釋,從一頁的主編範新開始的人文社科範疇掀起的性侵指證,一場軟男風暴▼▼▼
英國周刊Glamour指出,比起f*ckboys,軟男(soft boys)更難發現,也更難擺脫。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軟男?
注意那些拿着人文社科和女性主義幌子,看上去能認真傾聽你的nice people,他們實際上就為了騙炮▼▼▼
史航就是這樣一個軟男,他的軟甚至是多方面的,比如事業。
史航,title是編劇界老炮,最近一部作品是10年前,僅298人評價,豆瓣6.6的《極品大作戰》▼▼▼
至于所傳的代表作《鐵齒銅牙紀曉岚》第一部和第三部,他編劇排名倒2▼▼▼
什麼概念呢?就是放在百度百科上都會被省略的程度▼▼▼
你很難說他真的憑本事拿出一些過硬的作品和成就,别人百度百科放的是作品和獎項,史航這裡則寫的是:本人罵過郭敬明▼▼▼
但又不能說他毫無建樹,畢竟在圈子裡他無孔不入,靠凡事都湊熱鬧的在場,靠人情關系的組建,靠漂亮話充斥的發言。
他是早期的大V網紅,當過《奇葩說》辯手,客串過演員,在《向往的生活》《文學的日常》裡面做過文化大咖,蹭着熱度混了大眾熟臉▼▼▼
常把"我家裡有多少書,我看多過少書"挂在嘴邊,被賜名為:文藝圈混子、文藝圈串串、自媒體特供文化人。
他經常展示自己租的房子,藏書上萬冊,從桌上到凳子上都是滿滿當當的書▼▼▼
在采訪裡,他說:有人讀書是為了鹦鹉學舌,有人讀書是為了孔雀開屏,我叫鹦鹉史航,也可以叫我孔雀史航▼▼▼
史航樂于幫書寫推薦語,樂于幫人站台,也靠着文化人的标記,攢了一個又一個局。
2018年開始,他在北京鼓樓西組建免費朗讀會,在受邀名單裡,有滿滿當當300多個名字:袁泉、郝蕾、江一燕、陳數、姜武、王剛、馮唐······
在各種場合,史航從來不吝于炫耀自己和名人的交情。
比如介紹自己的書架時,他會介紹收藏的籤名書,除了李安、托爾斯泰、橫尾忠則,其他都是名氣鼎鼎的女明星▼▼▼
還經常發一堆女明星籤字寫真,以主人的得意狀透露出一種私藏珍馐拿出來給你們瞅瞅的感覺▼▼▼
比如介紹看過的電影時,會和大導稱兄道弟,有意無意透露姜文《讓子彈飛》《邪不壓正》的小說原著,是他推薦的。
周韻則在采訪中表示,史航給自己加了戲,才有了華北第一影評人潘悅然▼▼▼
《邪不壓正》中的潘悅然,家裡擺滿了各種和名人有關系的東西、合影,還要雲淡風輕地介紹:和溥儀是老朋友、老東家▼▼▼
給别人寫影評,被其他角色吐槽:能不胡鬧了嗎?你看電影嗎?認識幾個字啊?假裝影評人?
網友笑姜文借他諷刺影評人是太監,他還得出面圓:你們都沒看懂,這明明是一個天真有趣的老男孩▼▼▼
史航的這些"知交好友",在對其評價時,常常玩笑話和實話參雜着講。
好友蘭曉龍,曾說為史航準備了一個"智障加色鬼"的角色▼▼▼
編劇宋方金則評價其:手裡永遠拎着書,随時随地假裝愛學習,以此蒙騙不明真相的善良文藝女青年▼▼▼
在這之前,這些吐槽,頂多被認為史航和名人關系好的證明。
就算史航沒有過硬的實力,身為編劇,沒出過一部由他主手的叫好叫座的劇;身為文化人,沒出過一本響亮的書。
但光靠着和名人的互動、經營,他照樣靠私交在圖書和戲劇領網域拿到了高話語權,實現了自己的軟影響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多數指證中,女孩們往往會強調史航的"影響力大",甚至在揭露時還會下意識稱其"史航老師"▼▼▼
真的不能怪這些受害者,一開始,史航就偽裝得太好了。
軟男的衣着、言論、情緒價值,他都像了十成十。
《三聯》裡曾這樣描述史航的衣着,百褶裙、誇張的帽子、鬥篷▼▼▼
各種各樣可愛的帽子、無性别服飾、特立獨行的穿搭道具是史航慣用的"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技巧。
這讓他在一群大老爺們裡面,顯得反抗傳統的男性氣質,看上去更溫和、無害,甚至想不起他是個"順直男"的警惕▼▼▼
而他對外展露出的形象則是受過良好教育、博學多才的人文社科藝術男。
開口的搭讪不是粗淺的外表評價,而是從小眾音樂,獨立電影,冷門記錄開始。
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看上去對性别平等頗有見地,用見識和情感讓女孩陷入虛假的安全感:他了解、尊重我們▼▼▼
這類軟男,似乎很能感同身受女性困境,但最愛和姑娘們聊的,還是文藝片導演伍迪·艾倫#涉嫌性侵醜聞#▼▼▼
史航和這群女孩們的開始,也是如此。
在聊天中,他擅長示弱,擅長用貓,用侄女去塑造自己安全無害的形象▼▼▼
他讓女孩們以為找到了藝術上、精神上的共友,覺得他和自己有品味上的共鳴▼▼▼
他讓她們覺得他風趣幽默,像"女閨蜜"一般能處,是盟友,是bro-y type▼▼▼
但别誤會了,軟男示弱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用甜言蜜語編織出"性"的陷阱。
他們通過對模糊性别的穿搭和女性問題的關切來掩蓋自己是F*ckboys的現實,用莎士比亞的語言去包裝自己想凝視女體的要求,去試探男女間的邊界感。
于是可以看到,史航說的話,充滿了暗喻,不直白卻也露骨。
那些話是性的塗飾,像商場裡擺放的蛋糕模型,卸掉奶油花,糖果針,下面是一只醜陋的塑料模具,白慘慘▼▼▼
一旦這些試探性的語言和動作遭到拒絕時,他會馬上變臉。
軟男的本質在于欺騙和雙重标準,你不順從他,不跟着他的節奏走,就會得到不會玩兒、不懂文藝、不懂行業的評價。
當目的沒有達到,先前尊重女性的假面也被撕碎,你會發現軟男才是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高手▼▼▼
像小默說的那樣,含糊不清、不置可否,将所有責任推給你、貶低你、打壓你,讓你覺得自己配不上他,讓你自覺地走開。
這時候,你才會發現,這批自戀的,對自己有無限寬容的軟男,用語言,用修辭,用各種各樣的巧言令色去掩蓋自己身上的裂縫。
混圈子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本領,同樣他們拿關系去"關照"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繼而用絕對權力去實現自己的目的。
他們用知識手段,用理論包裝,用性别主義,給自己包裹上一層又一層的濾鏡。
掩蓋自己是個自卑的、邋遢的、好色的、對弱小毫不關心的人▼▼▼
從一頁文庫的範新,到慣寫性别主義影評書評的宗城,再到自稱風流不拘小節的史航。
軟男脫離濾鏡後,又假又惡又醜,你看,他們一邊目空一切地批評所有,一邊自己犯錯不道歉不悔改,還要以受害者自居。
軟男的雞賊處在于犯小惡,用開玩笑的方式去試探,失敗了就裝無辜,仗着自己的名氣和影響力扯來扯去,還要抹黑倒打一耙。
一旦不可收拾了,就把鍋丢到别人身上,說自己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暗示女人自身的不檢點,輕飄飄說一句"我本想當一個善良的人""我不是那個意思"。
而當女性站出來的時候,會被理中客:"你也沒什麼實質性損失""你也太矯情了"。
小惡累積多了,就是大惡。
小惡做慣的人,不是讓他們面壁幾天,悄聲幾年,等到大家忘了又故技重施。
要讓他們立正挨打,把他們的惡釘在恥辱柱上,讓他們明白不信任和羞辱的滋味。
在21年寫吳亦凡的時候,我們說:我們蹲一個結果,不是為了吃瓜,是不想每次風浪最後,都在互聯網玩梗的戲谑中收場。
這次也是如此,因為很多東西,只有0次和無數次。
五一電影看出工傷的撰寫 | 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