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廠、裁員、降薪,歐洲汽車工業真的衰落了嗎?,歡迎閱讀。
歐洲是世界汽車工業的肇始地,當年卡爾本茨就在歐洲發明了全世界第一輛汽車,以奔馳、寶馬、奧迪、大眾、标志、菲亞特等為代表的一眾歐洲車企領軍全球一百多年,然而就在最近歐洲汽車關廠、裁員、降薪等一系列的新聞出現,讓人不禁想問這歐洲汽車工業真的衰落了嗎?
據蓋世汽車,歐洲,是汽車的發源地然而如今,以大眾為主的歐洲車企卻正面臨一場 " 完美風暴 "。日前,大眾汽車集團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報,營業利潤同比大跌 42% 至 28.6 億歐元;營業利潤率下降至僅 3.6%,為四年多來的最低水平。路 · 透社針對六家歐洲汽車制造商展開的調研顯示,產能過剩和生產成本過高并不是大眾集團一家獨有的問題,其它歐洲車企也面臨相似困境。甚至在產能利用率方面,大眾的處境可能比一些主要競争對手還要好一點。
無獨有偶,在 9 月份,歐洲汽車銷量罕見出現連續兩個月下降,這是兩年多來的首次出現連續兩個月下降,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該地區經濟增長因長期持續的通脹以及高利率重壓而幾乎處于停滞狀态,消費者們紛紛削減支出。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衡量該地區汽車銷量的指标——歐洲新車注冊量,出現同比下降 4.2%,至 112 萬輛。電動汽車銷量的意外反彈不足以抵消内燃機車型銷量的大幅下降。歐洲地區乃全球汽車銷量的重要貢獻力量,該地區汽車銷量多年來與北美以及中國市場的龐大銷量并駕齊驅,很少出現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上一次乃 2022 年年中,因能源危機以及創紀錄通脹導致需求端遭重創。
歐洲汽車工業曾經是全球汽車領網域的璀璨明珠,擁有悠久的歷史、先進的技術和知名的品牌。然而,近年來,關廠、裁員、降薪等現象在歐洲汽車行業頻頻出現,引發了廣泛的讨論和擔憂。這一系列現象是否意味着歐洲汽車工業真的在走向衰落?
首先,在短期内,歐洲汽車工業面臨的問題部分源于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需求下降。全球經濟的波動,如貿易摩擦、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都對歐洲的經濟狀況產生了負面影響。歐洲許多國家的國内生產總值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受挫,這直接反映在汽車市場的需求上。當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消費者往往會推遲或取消購買汽車的計劃,尤其是對于那些非必要的消費更新型汽車購買。這種需求的下降就像導火索,引發了汽車工業内部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包括關廠、裁員和降薪等措施。
其次,新能源汽車的全面興起,對歐洲傳統汽車制造商構成了嚴峻的挑戰。随着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然而,歐洲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的轉型相對較慢,部分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資金壓力和技術瓶頸。
一方面,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而歐洲部分汽車制造商在轉型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歐洲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滞後,影響了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購買意願。此外,歐洲汽車企業在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上的研發進展也相對緩慢,與亞洲車企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中國國產汽車品牌的崛起,對歐洲汽車工業構成了另一大衝擊。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國產汽車品牌在技術、品質、設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漸具備了與國際品牌競争的實力。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中國國產汽車品牌展現出了強大的競争力。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擁有完善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和豐富的技術儲備。國產汽車品牌憑借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逐漸在歐洲市場赢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此外,中國國產汽車品牌還在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加強與國際汽車品牌的合作與交流。這種合作不僅提升了國產汽車品牌的技術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還為歐洲汽車制造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合作空間。
第四,從長期來看,歐洲汽車工業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期。傳統的汽車生產模式和技術已經無法适應新的市場需求和競争環境。如果不能實現工業化的轉變,歐洲汽車工業将面臨真正的衰落。轉型不僅僅是生產新能源汽車,還包括整個產業鏈的更新,如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研發體系、銷售和售後服務等環節。盡管歐洲汽車工業目前面臨着諸多挑戰,但只要能夠抓住機遇,勇于變革,依然有望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占據有利位置。關廠、裁員、降薪等短期措施只是企業應對當前困難的權宜之計,真正的考驗在于能否在轉型更新的過程中實現質的改變,重拾往日輝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江瀚視野觀察 ",作者:江瀚視野觀察,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