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聽起來很炫的光照通信,取代不了5G和WiFi,歡迎閱讀。
Wi-Fi 我們都知道是什麼,那麼 Li-Fi 呢?
雖然這兩個名字只有一個字母的區别,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日前,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 IEEE ) 通過 了 802.11bb 标準,将 Li-Fi 技術正式規範化,它作為一種基于光的無線通信技術被包含在内。
那麼,Li-Fi 究竟是什麼技術?Li-Fi 會取代 Wi-Fi 嗎?未來我們上網、打電話,都可以通過 Li-Fi 實現嗎?
Li-Fi 并不是一個特别新鮮的概念,早在十幾年前,移動通信領網域的學者 Harald Haas 就在一場 TED 演講裡科普了一把 Li-Fi 技術,他的演講标題是 " 用每一個燈泡傳輸無線信号 "。Li-Fi 是英文 "Light Fidelity" 的縮寫,可以翻譯成光照上網技術。
我們都知道,現有的 Wi-Fi、5G 等通信技術,都是基于電磁波實現的。一般來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會劃分好相應的頻譜資源,比如某個區間是給 5G 用的,另一個是給 4G 用的,還有的是給 Wi-Fi 用的。基于電磁波實現的無線通信領網域非常多,一個非常直接的結果就是頻譜資源變得很緊張。最近的例子就是 WiFi 7 和 5G 要在 6GHz 頻段上搶頻譜。
而 Li-Fi 則是另一種思路,我們日常見到的可見光,也能成為數據傳輸的方式。比如說,一盞亮着的燈,其實可以通過亮燈、關燈這兩個狀态來代表 1 和 0,從而傳輸計算機領網域的二進制數據。而且,通過特點的芯片控制燈泡,理論上可以做到 1 秒内開關上百萬次,短時間裡就能傳輸大量數據,同時肉眼不會感知到。
(圖源 Pixabay)
對于燈光部門時間内的開光次數,還有個我們更熟悉的名詞—— " 頻閃 "。比如市面上主打護眼功能的學習台燈,通常會以高頻閃作為核心賣點。我國對合格燈具產品的要求是 3125Hz,即閃動頻率為 3125 次 / 秒。而手機螢幕方面,當年很多人排斥 OLED 屏就是因為它的低頻閃問題。當然,如今随着技術進步,OLED 屏已經能做到 1920Hz 高頻。
Li-Fi 有很多優點,首先,它避開了電磁波這條擁擠的賽道,另辟新徑,通信資源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
其次,可見光設備現實中非常普及,比如 LED 燈設備的數量就遠遠超過通信基站。理論上說,只要在現有的燈具上安裝一塊用于調控信号的微型裝置,就能讓它成為 Li-Fi 設備,實現成本要低很多。可見光本身自帶能源,也不用像基站那樣額外供電。
(圖源 lifi.co)
另外,随着 LED 技術的不斷進步,Li-Fi 在實驗室裡的傳輸速率上限也在不斷被突破。2015 年,央視曾報道稱,我國可見光研究中實時通信速率能達到 50Gbps。
而且,Li-Fi 還有保密性好的優點,比如在封閉空間裡,光線一被遮擋就不容易折射出去,傳輸的内容洩露的風險也就更低了。
開頭我們說了,Li-Fi 不是一項很新鮮的技術,投入研究的時間并不短,技術優勢也不少,但現實中應用的場景并不多,這主要源于 Li-Fi 有很多較為致命的缺點。
首先,Li-Fi 對雙向通信的支持并不友好。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有線寬帶還是 4G、5G,都有一個上下行的概念,即下載和上傳。在燈泡上裝一個信号發射器,可以讓讓手機接受到光信号。但是,如果手機要傳輸數據給燈泡這一端要如何實現?手機上裝一個燈泡好像不太現實,畢竟你也不想玩手機的時候被一盞燈刺着眼睛。如果像 Harald Haas 的演講中演示的那樣用紅外線實現,那麼速率恐怕又會是個問題。
其次,光信号的抗幹擾性很差。我們都知道,光線很容易被阻擋,不僅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可以徹底隔絕光線,霧霾雨水這些也能讓光線迅速衰減。對比之下,基于電磁波的 Wi-Fi、蜂窩網絡,穿透性就要好太多了。可能有人會問,光纖不也是通過光信号實現的嗎,光纖的傳輸效率也不低?
只是,光纖雖然是通過光信号來傳輸信号,但它本身是借助光纖這一物理介質實現的,用于傳輸的光線封閉在光纖内部,通過全内反射來傳播,損耗非常小。但光纖本質上還是有線傳輸,無線傳輸場景下,低消各類幹擾,難度非常大。
因此,盡管 Li-Fi 有技術上的優勢,但這些缺點也相當致命,它們直接限制了 Li-Fi 在現實場景中的落地。
對于新興的技術,大家總容易寄托太高的預期,研究者和相關的機構,也樂于鼓吹。但一項技術遲遲未能落地,必然是遇到了現階段無法克服的難題,商業化道路上有越不過去的坎。Li-Fi 是一項非常炫酷的技術,理想條件下能夠帶來嶄新的體驗。
只是,目前來看,Li-Fi 并不具備取代 Wi-Fi 等通信技術的可能性。畢竟,基于電磁波的通信技術,經受住了過去幾十年的考驗,無論是從用戶體驗還是商業化的角度來說,都非常成功。而 Li-Fi 雖然在底層技術上看起來很有颠覆性,但抗幹擾性差等致命缺點,讓它難以真正大規模普及。
當然,雖然短時間裡無法像 Wi-Fi、蜂窩網絡那樣遍地開花,但 Li-Fi 在小範圍裡還是能找到适用的場景。早在 2017 年,NBA 球隊金州勇士比賽的一個場館裡,采用了 Li-Fi 技術來給球迷上網,球迷們站在球館頂棚下 LED 光射下來的地方,就能連上網,這緩解了 Wi-Fi 和蜂窩網絡的擁堵卡頓。有意思的是,現場還配備了發電瓷磚,球迷踩在上面就能發電,發出的電用于照明和 Li-Fi 上網。
電器大廠飛利浦嘗試過在家樂福超市裡的 LED 燈具上布置 Li-Fi 技術,雖然不能給顧客上網,但卻能用于室内定位,它的精準度顯然要比 GPS 高多了。
最近幾年的 CES 等展會上,也能看到廠商展示的 Li-Fi 台燈、照明面板等產品。說實話,這類設備概念意義更重,畢竟用它們上網目前肯定還沒有 Wi-Fi 方便。但它們的存在,至少說明 Li-Fi 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圖源 Oledcomm)
小雷認為,未來相當產的一段時間裡,Li-Fi 主要的應用場景應該是作為已有通信手段的補充技術。另外,對于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 6G,很多人也認為它将是多種通信技術的綜合體,除了電磁波,還包括衛星定位、Li-Fi 等。或許進入 6G 時代後,Li-Fi 的技術潛力,會得到更進一步的釋放。
(題圖來自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