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随辦于勝泳:抓住300億美元機遇,重塑智能辦公,歡迎閱讀。
鉛筆道編輯 | 愛羽
AIGC 正在怎樣重塑企業辦公?這個答案可能值 300 億美元。根據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2024 年全球 AIGC& 企業辦公的規模約為 100 億美元至 150 億美元。到 2027 年,全球規模預計将達到 300 億至 400 億美元(IDC 預測)
過去 2 年,AIGC 已經深入企業辦公各個場景,從基礎的文檔處理,到復雜的決策支持,再到生產力的解放(機器人),對辦公效率、辦公模式均有深刻的影響。
這其中,辦公工具的智能化更新,就是一個核心方向。比如微軟 Copilot,嵌入 Office 套件,能夠根據用戶需求自動生成文檔、表格和演示文稿;比如 Adobe Sensei,通過生成式 AI 模型 Firefly,可以文字描述生成影像、編輯圖片等。
未來,企業智能辦公賽道,究竟會有哪些主流機遇?企業又應該怎樣擁抱這個紅利?鉛筆道最近訪談了随辦創始人于勝泳,這也是他過去 2-3 年一直思考的方向。他曾在微軟工作十年并領導解決方案部門,參與微軟技術研發、產品推廣及客戶解決方案制定。
2012 年,他選擇創業,在大模型的爆火前夕,他推出 " 随辦 " 更新產品——這是一款智能辦公工具。
它曾被微軟中國評選為 " 最有價值解決方案獎 ",位列 IBM 全球服務部五大 " 首先推薦的移動解決方案 ",被 Apple 中國譽為 " 移動工作方式首選解決方案 " 。截至 2024 年 11 月,随辦客戶數量達數十萬級,覆蓋眾多行業,還發布了英文版拓展海外市場。
那麼,在于勝泳眼裡,AIGC+ 智能辦公的終局會在哪裡?
01
鉛筆道:大模型興起後,回過頭來看您創立随辦的初衷,你認為新技術把你之前的初衷打碎了,還是覺得讓你的初衷的實現速度加快了?
于勝泳:十年前大家熟悉的關于随辦的那句話是 " 智能執行力,工作随時辦 "。
随辦創立之初的信念就以智能為先,而真正可以卓有成效地落地的智能技術這兩年才出現。從專業角度講,知識工作生產力領網域的演進路徑大致是個人效率、組織協同和社會協作。随辦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以微軟 Office 為代表的個人生產力工具,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到達普及和成熟。
随辦創始人于勝泳
期間,電子郵件和即時消息等基于會話的工具成為組織溝通的主要方式,但是文檔庫等知識管理工具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同時移動互聯網興起。所以随辦從 " 按照任務來組織虛拟團隊進行協作 " 切入,解決的是組織協同階段的工具與管理方式對齊的問題。
而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出現以後,作為基石的個人生產力方式發生了颠覆性變化,随辦必然回到這裡,以新的技術哲學思維方式築底。任務團隊成員從全部是人類,逐步融入人工智能體,甚至全部是矽基成員。
人類主要承擔任務派發和驗收的工作,而随辦的任務分解、子任務執行管理和結果評估,正是今天大模型和智能體技術試圖解決的領網域。随辦解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應該解決的部分,在智能時代到來之際必然打碎重構,加速前進。
鉛筆道:你怎樣理解這一波大模型為代表的 AI 技術,對随辦當下及未來的影響?
于勝泳:這波技術使得工作生產力的基石方式變化了。我們之前會去頻繁點擊辦公軟體的菜單和工具條,現在開始它們會逐步消失或者說因為更少被點擊而事實上消失了。今天的 AI 寫 PPT 工具使得你只要提出一句話,整體 PPT 就生成了,雖然目前質量還不太好,但是不需要你去點很多次菜單和工具條了。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海邊長大的,語文老師幾乎每年都要大家寫 " 海上日出 " 的作文,如果把所有寫過的作文放在一起看,你總會看到 " 噴薄欲出 "," 金光萬丈 " 之類的詞匯和描述日出階段的結構。
所謂 " 落俗套 "," 天下文章一大抄 " 就是從統計學觀點看,你要寫的領網域早就堆滿了前人無數非常相似的文章,畢竟 "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是小概率事件,大部人只能 "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在工作領網域更甚,你天天要寫的大部分東西,早有幾萬幾百萬人寫過非常類似的東西,只不過你要獲得個更貼近當下實際的副本罷了。所以大模型的發明者看透了這個扎心的事實,構築了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讓大家别再總是發明輪子,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改進輪子。
所以當下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用 " 下一個詞是什麼 " 的技術,來實現筆神附體。然後才是 " 如何與機器人同事相處 " 這種碳基生命與矽基生命混合組織的新協同方式,究竟應該如何構建。所以随辦正在回到原點,重構個人生產力基石,然後再 " 沿江而下 ",這次你可以指揮矽基大軍了。
鉛筆道:目前,随辦的最新業務定位有哪些變化,產品有哪些變化,客戶人群有哪些變化?
于勝泳:我們會在近期推出新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個人生產力工具,先構築大模型時代的基石方式。原有產品的業務很穩定,客戶每年續費,沒有受到免費工具的衝擊。我們發現它的移動互聯網特征在國外的領先程度比較明顯,國外的付費習慣遠遠好于國内,所以開始出海了。
02
鉛筆道:現在及未來 1-3 年,你認為人工智能對企業辦公的最大影響會是什麼,說 1-2 個最大的影響即可。可以結合随辦的實踐探索談談。
于勝泳:當大部分文檔從由人來寫,演化為由 AI 寫的時候,個人智能工作助手和企業智能大腦就成為必然。傳統的知識管理方式,是把人頭腦中的隐形知識,通過書寫成文檔,轉化為顯性知識,這個精力付出的規模,決定了只有一小部分經驗會轉化為顯性知識。員工離職就帶走了大部分經驗。
而那種要求大家把每個文檔上傳到組織文檔庫的做法,因為不符合人性動機,必然難以推行。所以你可以看到,這類產品發展得都相對不太好。企業 AI 大腦比人類更忠誠,當大部分文檔都是由她來寫就的,她當然知道這個組織的大部分關鍵知識和經驗。凱文凱利說,人與 AI 關系的七個層次,最高級的關系是合夥人關系。聰明的企業最高管理者,正在大力推行從 AI 寫稿到智能客戶溝通工具等諸種 AI 工具,但内心深處真正想構建的,是一個掌握企業全面知識、經驗和歷史的,比任何人類更持久忠誠于自己的矽基合夥人。
知識密集型的合夥制企業最先覺醒,我們正在和一些國際著名的合夥制企業探讨和合作,包括法律界的紅圈所,著名商業咨詢和财務審計公司等。可以說,未來沒有智能大腦的組織,是一個健忘、低效和動蕩的機構,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鉛筆道:這種影響會對原有的行業生态產生哪些變化?企業之前哪些難以滿足的痛點,未來可以被滿足了?
于勝泳:當基石方式發生巨變的時候," 一鲸落,萬物生 " 會顯現出可能性。我最早的創業實踐,起始于移動互聯網萌芽期,當時 Facebook 和手機 QQ 已有上億用戶,但是我們在 Whatsapp 和微信出現之前,就堅信新物種會很快超越并形成十倍規模。
只不過我當時剛從微軟的企業產品的業務管理崗位出來創業,還沒有形成在創業領網域的高維度打法體系。随辦奉行技術樂觀的長期主義,一直做難而正确的事情,努力撥開迷霧看清每個技術範式的終點,再倒推回來制定演進路徑和躬身實踐。
以價值展現和資源獲取工具 PPT 為例,為了講一個小時,花費數小時甚至數天來費盡心思地寫,以及花了幾十分鍾聽别人講,或者看别人寫的,卻發現不是自己關心的,這種反人類的體驗,每年產生的無效成本高得驚人。
明明覺得早有同事寫過類似的東西,但是找到和利用的難度和不确定性,讓你每每決定還是自己重新碼字算了。再加上剛才說的知識和經驗沉澱的極其低效,組織的知識利用和經驗沉澱效率其實長期處于很低的水平。對比 ERP、CRM 等以數字處理為特征的業務系統,因為以文字、圖片為代表的半結構化信息處理技術,在過去幾十年的幾乎止步不前,使得這個領網域具有長期的深度痛點,也意味着有巨大的高效提升空間。
鉛筆道:針對這些痛點,目前企業智能辦公賽道,有哪些主流解決思路?你看好哪個。
于勝泳:在個人生產力領網域,還是以大家最容易直觀理解的 PPT 為例,國内外都出現了以 Web 應用方式對接大模型的 PPT 寫作助手,比如美國的 Gamma,以個人知識筆記為例,NotebookLM 這種把知識筆記轉化為對話播客的形式,讓大家耳目一新。
在組織智能領網域,現有的多智能體協同架構,還在很初級急需完善的階段,企業大腦或組織記憶體,還只是方向。在社會層面,賦能超級個體的智能工具和知識共創社區,還在早期萌芽階段。在個人領網域,我不看好 Web 生成 PPT 這種。因為把微軟 PowerPoint 的編輯功能在 Web 端重做一遍,在很長一段時間很難超越它幾十年的積累,中度以上用戶根本不買賬。尤其是固定模板難以按需調整,和導出 ppt 檔案以後就不能再用 AI 能力去優化關鍵細節。這兩點讓人抓狂。
鉛筆道:你認為,随辦能很好地抓住這波紅利嗎?可以從你的個人背景、公司戰略兩個角度談談。
于勝泳:微軟的 Office 在過去的三十幾年一直是全球軟體營收第一,現在每年的規模是數百億美元。
我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這家偉大的公司起,十多年時間比較專注在這個工作生產力工具和平台領網域,為近千家企業和組織做過咨詢、規劃和實施管理,非常清楚管理者的核心訴求、市場需求的演變和長期未能解決的痛點,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有引領能力。當然,很多客戶和合作夥伴也給了我很多啟發建議和學習探讨的機會。
微軟的 Copilot 給市場很大的啟發,但是產品還在很早期階段,比起她的根基產品 Office365,還只是個輔助插件,不過價格已經比較 AI 了。Office 時代微軟做的一件很了不起也是奠定霸主地位的事情,就是開放平台,很多金融和工程行業人員,在 Excel 和 Word 上面,編寫和運行了很多腳本和插件,使得 Office 平台這個 " 地價 ",因為蓋的這些房子,也就是開發的應用,得到很大增值,而且根基很牢。所以對于把企業存留的以 Office 檔案為主的大量文檔,如何進行高效和智能的利用,随着大模型技術的成熟和高速降低成本,顯現出巨大的機會。随辦認為微軟會繼續開放 Office 平台,包括 AI 結合能力,做到百花齊放。
其它類似平台如果不開放生态,只允許自己結合 AI,必然路越走越窄,更加敵不過巨頭微軟。随辦核心團隊已經在辦公領網域深耕創業很多年,擁有成熟的創業經驗和豐富的產業資源,所以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過我們内部比較強調智能時代的產品構建和業務發展邏輯,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會有相當的區别,所以必須要有重新出發的心态。
鉛筆道:過去 1-2 年,談談随辦的想法有哪些已經被驗證了?可以結合實際客戶情況談談。
于勝泳:随辦在一開始就認為智能是未來,但是判斷真正的智能時代還沒有到來,所以在產品的智能功能上面一直比較克制,直到 chatGPT 的出現,顯然新一波浪潮來臨了。在過去的兩年,生產力工具的階段性焦點回到個人層面,這個是已經驗證了。市面現有的智能工具的内容生成質量不達标,也是共識。
大家覺得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網域,這些工具生成的東西的質量還不及格,但是看看自己不熟悉的領網域,感覺 AI 生成的東西,好像還挺像那麼回事。這就是所謂的 " 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所以随辦從一開始就聚焦生成質量和互動體驗這兩點,認為只有超越了業内人員的自寫水平,才會有生命力。而客戶一旦體驗到這個差别,就不太會退回去自己寫了,畢竟有了自行車,稍微遠的就不想走路了。
03
鉛筆道:從行業發展階段看,企業智能辦公這個賽道,目前屬于什麼階段?比如元年、興起、初步發展、高速發展、成熟期。
于勝泳:剛才說過,個人領網域,屬于興起階段,不過 AI 應用的發展速度,一旦上軌道,遠比之前的快很多。還拿 AI 寫 PPT 這個來說,國内和國外主要市場,2024 年的月活數,年底比年初,都增長了 50 倍,超過 AI 搜索,成為 AI 應用領網域,月活增長率第一的領網域。
在組織和社會領網域,元年還沒到來,因為要依賴個人生產力的構建和普及達到一定程度。
鉛筆道:該賽道目前的競争格局,是否已經形成絕對巨頭?
于勝泳:還遠沒有。如果對比微軟 Office 每年幾百億美元的營收規模,因為沒有官方數據,只能從其它數據和被訪客戶反饋來推測,Copilot 的市場滲透率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屬于非常早期的階段,而同時這個辦公軟體市場又是軟體裡最大的一塊。
企業客戶目前關心的是生成質量、辦公軟體和辦公 AI 的疊加費用、與現有系統的融合,以及未來對組織經驗沉澱的能力,當然也很關心知識權限問題,畢竟她知道得太多了。辦公軟體產品是個即廣又深的領網域,初看好像不復雜,真正做進去會發現 " 桃花潭水深千尺 "。從軟體歷史看,接下來會百花齊放,然後大規模兼并收購,最後勝出的,也不會是今天形态的辦公軟體。
正所謂 " 你不可能通過發明搜索引擎去打敗谷歌 ",今天大家對 AI 搜索有這麼大的興趣,也是圍觀一下看他是否會颠覆傳統搜索。
鉛筆道:未來 1-3 年,你認為企業智能辦公賽道将朝着哪些主題詞發展,随辦在其中的位置會在哪裡?
于勝泳:專業級質量、無感知沉澱、自主溝通協同、執行預測與自适應、多模态傳播、創作者激勵、AI 員工租賃。
随辦已經揚帆出海,将以全球視野看待這個市場,努力成為智能辦公領網域的新能源勢力。随辦一貫堅信競争與合作是可以根據階段結合轉化的,雙方總是可以找到雙赢點,就像中國的太極思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到十年之後我們回望,會很驚訝,每個檔案都要重新手打,這麼不合理的事情我們竟然忍受了幾十年。就像 10 後從小習慣了觸摸屏,對于電腦滑鼠這個曾經是計算機歷史上偉大的發明,非常不理解為什麼我移動這裡,卻要看着那裡,大人們怎麼一直用這麼傻的東西。
產品是屬于時代的,偉大的公司總是試圖穿越時代。随辦還很小,但是就像一首歌唱到的," 在天色破曉之前,我想要爬上山巅仰望星辰 "。
火星就在那裡。